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把外延理解为"具有概念所反映特有属性客观事物(或类)",导致"虚概念没有外延"或"有外延但是空类"此类有问题结论,应该理解为由概念(思维)中对象组成;而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概念",又导致把理想模型等科学概念当成虚概念,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是无异议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是实概念,如思维科学中概念;实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如"地心说"中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公认概念,如鬼魂.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对象主要特征所反映属性是非客观概念就是虚概念.

  • 标签: 虚概念 词项 外延
  • 简介:<正>领导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怎样才能实现它们之间统一?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个问题,不仅对领导科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各级领导者工作具有实际意义。对“领导”概念含义问题,在已出版领导科学著作中,提法不尽相同。我们认为应该把领导理解为权、责、服务三者统一比较确切。

  • 标签: 领导者 正确理解 领导科学 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社会
  • 简介:“象”是张载哲学体系中重要概念,有物象和心象两层涵义。物象表示“气”形下显现形式,为感官对象,不仅包括有形,还包括无形之象。心象表示“气”在意识中显现形式,为思维对象,包括意识内容中虚、理等形上概念。物象与心象作为同一物“气”两种不同显现方式,都是“气”之“象”,从而统一了形下与形上,是理解张载“气”论哲学体系关键枢纽,具有深刻理论意义。

  • 标签: 张载 物象 心象
  • 简介:政治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与初步义务;政治义务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普遍性、广泛适用性和有限性道德要求;政治义务问题是一组相互关联问题;认为政治义务是伪问题观点是站不住脚.

  • 标签: 政治义务 道德义务 初步义务 政治义务问题
  • 简介: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将人自由称为“能在”(dasSenkornnn),而人生存在他看来就是自由能在.海德格尔自由理论是奠基于他基础存在论;与传统自由理论相比,这种理论具有非形而上学特点.非本真性与本真性被他视为自由(能在)两种形态,在本文中将被论证是:康德他律与自律概念对于理解这两种形态来说是必要.

  • 标签: 自由 他律 自律 非本真性 本真性
  • 简介:所有制是被用来从总体上表明一个人类共同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占有关系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关系;人所有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经济制度,它是区别和划分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经济形态根本标志,是一个比生产资料所有制更为重要和更为基本社会所有制存在形式;人权概念是一个先后为在相关人类共同体中分别建立和维持人公民所有制、劳动力公民所有制、公民所有制劳动者人身所有制、人格公民平等、人个人所有制、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劳动者人身所有制、婚权个人所有制和使包括所有成年女性在内所有社会成年成员享有人格的人类平等、劳动力部分社会所有制等社会制度而被提出来哲学概念、法律概念和政治概念

  • 标签: 所有制 人的所有制 人权概念
  • 简介:经典力学革命中起核心作用是运动概念变化。亚里士多德力学把运动理解成位移,这种运动概念与因果解释图式一起,限定了力学解释基本特征。为了解决抛体问题而引入冲力理论是一个过渡,伽利略在用冲力理论解释自由落体运动时改变了思考问题方向,转向新运动概念——运动就是瞬时运动。这个概念结合力学解释因果图式预告了惯性定律。

  • 标签: 概念图式 力学革命 位移 瞬时运动 惯性定律
  • 简介:自由概念是康德哲学核心概念,是理解康德哲学一把钥匙。学界对康德自由概念理解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二分法”,“三个层次”或“三步曲”。但是它们只是停留在对康德自由概念分类和梳理层面上,并没有揭示康德自由概念完整内涵和内在逻辑。康德是从自由可能性、实在性、现实性和实际性四个存在论维度构建有机联系自由理论。本文试图从这四个存在论维度恢复隐藏在康德哲学体系中自由概念完整原貌,揭示其存在论意蕴。康德自由概念不是认识论意义上或心理学意义上自由,而是存在论意义上自由,它揭示了人存在本质,即人存在价值、尊严、责任和权利。

  • 标签: 自由 存在论维度 可能性 实在性 现实性 实际性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列斐伏尔核心贡献在于他首次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这个概念,但前后期有明显区别.本文概括了这种前后观点转变.总体来说,他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与乐观化立场:认为被异化日常生活世界既包括着被压迫因素,也包括着解放因素;日常生活是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最深层次连接处,是一切文化现象共同基础,也是导致总体性革命策源地.而他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即社会学化),也相对悲观了一些: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日常生活被全面地组织到纳入到生产与消费总体环节中去.现代社会成了一个"消费被引导官僚社会",而不是一个可供人们自由选择休闲社会、丰裕社会.

  • 标签: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 简介:在康德美学与实践哲学中,“崇高”概念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本文将指出,从道德心理学角度加以考察,“崇高”概念却因其自身多重性与复杂性而导致诸多理解上困难,主要是,崇高感是愉悦还是不愉悦?而与这一问题直接相关是:作为道德情感“敬重”究竟是一种怎样心理感受?或者说,道德行为者应该是快乐还是痛苦?本文首先通过考察美与崇高关系,指出二者对于道德情感具有同等促进作用;其次,针对崇高感与道德情感复杂关系,指出必须认识到二者本质性区别;第三,就其道德动机与情感体验而言,综合康德不同时期观点,本文认为,“道德平静”才是康德伦理学中道德主体最应该具有的健康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消极愉悦”,而且,这种复杂心理状态也为崇高感所蕴涵。

  • 标签: 敬重 崇高 愉悦
  • 简介:在理性陷于危机的当代,重读康德著作是走出迷茫一条“林中路”。康德批判理性强调人道德进步和精神成长重要意义,克服了启蒙理性只重视知识片面性与独断性;康德实践理性规范了“目的王国”中主体间性关系,把主体性推进到主体间性,从而为当代交往理论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架设了通往后现代桥梁。

  • 标签: 德国 古典哲学 康德 理性 交往理论 批判理性
  • 简介:鲍德里亚objet概念是贯穿鲍德里亚一生核心概念。这个概念在其早期和晚期发生了极大变化,我们很难用一个固定中文词来翻译这个词。因此,在面对鲍德里亚这个概念时候,我们需要对这个概念进行仔细地辨析。可以看到,鲍德里亚objet既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承袭而来相对于主体(subjet)对象一物概念,也是他自己提出符号一物概念,更为基础是,所有这些对objet描述都是基于价值架构,即价值一物。而这种价值一物会在不稳定、不对称象征交换中走向临界点,最终变成纯粹objets体系。

  • 标签: 鲍德里亚 OBJET 辨析
  • 简介:在1907年“事物讲座”中,胡塞尔第一次较大篇幅地使用和分析动感概念。经过现象学还原,事物感知分析呈现一个根本性难题,即如何由诸侧面的显现序列构造意识显现相关项上空间性显现流形,胡塞尔引入动感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从胡塞尔考察事物感知问题思路历程,以及从其思想逻辑上探明动感与感知透视性根本性关联,成为探察胡塞尔整个意识现象学分析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围绕胡塞尔通过动感所要解决感知现象学中空间性构造难题来阐明感知透视性与动感关联,借此表明动感现象学意涵,分析动感概念提出对于胡塞尔感知现象学重要意义。

  • 标签: 透视性 事物感知 空间构造 动感
  • 简介:《名实论》中,公孙龙以"物"和"实"为阐述其思想初始概念,强调对"具体可感之物实"认知和推断必须满足"位其所位"要求。这一"名实论"和庄子、荀子及墨家学派皆有不同,具有非常独特哲学意蕴。

  • 标签: 《名实论》
  • 简介:诺瓦利斯在《费希特研究》中系统地梳理了费希特早期知识学,在接受自由“自我”概念同时,他质疑“本原行动”原初性,强调“感情”和“想象力”在自我概念重要性。自我(或自身)概念提供了考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理路,提供了浪漫主义对启蒙接受与批判根由所在。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浪漫主义批评启蒙理性中隐含暴力因素,以及工具理性对世界合理化祛魅,对人感情和想象力销蚀。但是浪漫主义并不是反理性,他们与批判和反思启蒙者一样强调启蒙主体间对话性,视自由为使命,试图通过内在自治教育(Bildung)达到真正启蒙。从而论证,有关浪漫主义反理性、反个人主义、是保守主义和极权代言者说法是草率而错误

  • 标签: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启蒙 反启蒙 自我 《费希特研究》
  • 简介:在库恩“范式”理论发展中,“类比”对于塑形知识范式基本作用被越来越多地强调。与此相应,亚里士多德亦将“类比”作为认识得以形成和扩展基本方法。正是凭借对“人间”领域中较熟悉事物观察,亚里士多德才得以形成对“天”进行论说概念基础。正因如此,亚式物理学中那些诸多不同于现代物理学特质,似都可以通过这种独特类比模式得到说明。

  • 标签: 范式 类比 运动 原因 人间
  • 简介:家族相似是维特根斯坦反对本质主义一个经典论证。有学者认为该理论充满内在谬误,会导致虚无主义,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及其哲学立场提出了一个挑战。本文在回应上述批评基础上指出,家族相似理论不仅没有他所指责那些论证谬误,而且也不会导致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它背后是一种语境决定论哲学思想,里面包含着一种基于生活形式原初确定性。

  • 标签: 家族相似 本质主义 语境 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