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边政学与边域研究中汉人主体的缺失,以清季民国新疆汉人研究,补缺边政研究和汉人社会研究;论述近代新疆汉人源流和其文化认同,以及汉人主体的社会生成;抽绎此研究的历史与学理意义。

  • 标签: 边政学 清季 民国 汉人社会 主体文化
  • 简介:2013年,龙腾云起,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佛教界热烈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六十周年,同时“兴教寺事件”、“瑞云寺事件”在现实与网络上不断发酵,佛教界、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民意、新闻媒体等种种因缘不断汇聚,构成新时代佛教界发展的新特点、新现象.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 标签: 中国佛教 主体意识 佛教主体
  • 简介:以空间的生产与文化权力互动为研究视域,审视城镇化的演进历程,其实为以自然空间为壳、以抽象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生产为核的文化权力的互动。在壳与核的格局互动中,实现了空间的生产和文化权力的再分配。间或其中,城镇发展要素重新分布,文化权力重新配置,城镇格局不断变迁,城镇化进程不断演进。夏河拉卜楞属于围寺而城,其演进实证了空间的生产与文化权力互动中的城镇化历程。这是认知城镇化文化和文化城镇化的视域之一。

  • 标签: 壳与核 空间与权力 城镇演进
  • 简介:宗教研究大致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取径展开.一种是对义理层面的思辨,它注重教理、教义和教派,精致地分析、比较精英人物的理论体系,关注教理教义的纯正性与正确性这样的问题.这种研究预设了一个"全真"的认知彼岸世界,所有研究都是为了证明某一教理教义及其理解是符合还是违离这一认知的彼岸世界,这可以称为神学取径的宗教学研究.另一种是对具体宗教实践的探究,它注重现实社会中展开的宗教实践的具体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诸种权力的博弈与诉求,神学意义上教理教义的真确性这类问题在被"悬置起来"(bracketitout),而代之以追问宗教实践的现场各种权力与各类资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可以称之为现象学取径(approachofphenomenology)的宗教研究.段玉明教授的新著①(以下简称)无疑采用了后一种研究取径.

  • 标签: 宗教实践 权力 神圣 帝国 唐宋 现场
  • 简介:僧肇将认识主体分为人与圣人,二者都有能动的构造观念的能力,他们的差别在于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常人只能认识“相”,而圣人却能认识到“实相”。“相”相当于现象,“实相”相当于本质,它们是一物之两面。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随认识层次的深入可分为三个阶段:主客二分、主客统一、主客同一。在主客同一阶段主体与客体的差别消失了,人达到了“物我俱一”的境界。

  • 标签: 僧肇 圣人 实相 主体 客体
  • 简介:继2013年在全国宗教界开展了以“教风”为主题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以来,在各地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领导安排下,通过各地伊协、清真寺、阿訇、穆斯林的积极参与努力,伊斯兰教界对教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得到明显提高,教风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重点解决,改进教风的制度建设得到有效加强,“教风年”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2014年1月,国家宗教局发出《关于2014年继续以“教风”为主题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宗教界继续以“教风”为主题,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

  • 标签: 教风建设 伊斯兰教 主体作用 宗教事务 制度建设 国家宗教
  •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地观察、分析、处理宗教问题而形成的基本观点。它是我们观察宗教现象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 宗教思想 依法行政水平 宗教问题 宗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