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儿童的依赖与独立行为:结构及发展吴华丰中国儿童发展中心一、前言在婴儿期和儿童早期,儿童的所有需要几乎都是首先从母亲、亦即他们最早的依恋对象、继而逐渐泛化到其他人那里得到满足。这些需要也由一开始单纯的生理方面,进而包括到心理方面。儿童的依赖性可以包括...

  • 标签: 儿童 独立行为 性别差异 年龄发展 母亲 依恋行为
  • 简介:为了比较研究老年人的情绪对认知效率和偏向的影响,随机选取25名正常老年人完成两项实验。一个为情绪STROOP实验,记录被试命名阈下呈现情绪图片(积极、消极和中性表情的人脸图片)后的颜色块的反应时;一个为情绪启动实验,同样呈现情绪图片后紧跟的是人的后脑勺图片,记录被试对后脑勺图片人物的表情猜测。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情绪图片条件,老年人将跟在哭表情图片后的人物更多的猜测为哭;但是只有男性老年人的认知反应时因情绪图片条件而异:消极情绪图片延迟反应,积极情绪图片促进反应。

  • 标签: 老年人 情绪 认知 阈下
  • 简介:基于以往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成因的研究,本研究提出并检验了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作用机制的三个假设模型。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自尊、情感型网络使用动机均与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有显著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困扰对个体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具有直接影响,也通过情感获取型网络动机间接影响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而自尊则主要通过作用于人际关系困扰和情感获取型网络动机间接地影响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情感型网络使用动机是个体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形成机制中的关键性因素。

  • 标签: 人际关系困扰 自尊 网络使用动机 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
  • 简介:<正>她拘谨地在我的办公桌前,一双手,一会儿捏捏衣角,一会儿又交叉绞在一起,低垂着双眼似乎很害羞。我让她坐下,她嘴角浮出一丝感激的微笑,说:“我站着就行。”我又让了一次,她才小心翼翼地半个屁股坐在沙发上。凭着心理医生的职业敏感,看得出,她属于那种小心谨慎、做事有板有眼的人。对这类人,经验告诉我该怎么做。我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询问困扰她的病情是什么?而是慢声细语地询问她的家庭、职业、工作单位。她

  • 标签: 慢声细语 屁股坐 告诉我 职业敏感 工作单位 回避型人格障碍
  • 简介:儿童青少年认同的社会行为具有利他性、社交性、群体制约性等特点;社会行为概念表征更接近于原型表征方式,特质型社会行为处于社会行为概念的中心位置;儿童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决策受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影响,不同类型的儿童和不同种类的情境对SIP过程产生交互影响;通过提高儿童青少年解决同伴冲突的技能和情绪胜任力等方面的团体干预活动,能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发展.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亲社会行为 原型表征 SIP 团体干预活动
  • 简介:通过对8名11~14岁初中生的深入访谈,初步探讨了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认同的社会行为.发现:(1)初中生最认同的社会行为是帮助行为,其次是交往行为.此外,安慰行为、公益行为、礼貌行为和遵规行为也被他们认同;(2)初中生对不同行为主体间发生的社会行为的认同有明显差异,他们更关心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社会行为;(3)普通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对帮助行为和交往行为认同的比率差异明显;(4)初中生认同的社会行为的种类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初中生 认同 初中阶段 打工子弟学校 普通学校
  • 简介:以131名3—6岁的儿童为被试,探讨了不同层次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厦与儿童的社会行为、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的表情识别、情绪解码和二级情绪理解能力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在总体上,儿童的情绪解码能力和亲社会行为能显著地预测同伴接纳;情绪理解和亲社会行为对儿童同伴接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年龄效应,情绪解码能力是年幼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社会行为则是年长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

  • 标签: 情绪理解 亲社会行为 同伴接纳
  • 简介:通过在一个幼儿园中班开展为期一年的社会戏剧性游戏的实验研究,发现不论用间接故事法,还是用情境观察法测定,实验班幼儿的分享、谦让、合作和互助等社会行为的发展都优于控制班,表明社会戏剧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 标签: 社会戏剧性游戏 分享 谦让 合作 互助
  • 简介:本研究首先基于青少年认同的利他性、遵规-公益性、关系性、特质性的社会行为四维结构模型,编制了包含20题目的青少年社会行为初测量表,并选取四川580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男生占51.0%)完成初测。接着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修改部分题项,形成包含21个题项的社会行为正式施测量表。然后选取北京市各区县共4309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占47.6%)完成正式施测。根据测查结果再对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得到15题版的青少年社会行为量表。对修订后的量表检验效度,发现:(1)社会行为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信度良好;(2)探索性因素分析认为四因子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指标最优,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本研究再次验证了青少年社会行为概念表征的四维模型,编制了适合测评我国青少年社会行为的量表。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 量表编制 维度验证
  • 简介:本研究探讨小学儿童社会想法和积极情绪在短时社会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影响中的作用。对杭州市两所小学二、四和六年级共270名学生进行实验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与暴力和中性游戏相比,社会电子游戏能显著降低小学儿童的攻击行为,且男生比女生更易受社会游戏影响,表现出更少攻击行为;社会想法在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积极情绪在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不起作用。

  • 标签: 亲社会游戏 攻击行为 一般学习模型 短时效应 小学儿童
  • 简介: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主要探讨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问的合水平在降低儿童偏差行为上的直接作用及其对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经历的日常烦恼越多,偏差行为越高;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的合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越低。(2)流动养育者一儿童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儿童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压力抵抗效应:在低合条件下,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高合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关联不再显著。(3)留守养育者一儿童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单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稳定性,在双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的扩大化。这表明,养育者与儿童之间的紧密情感联系是降低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重要保护因素。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养育者 流动养育者 亲子亲合 偏差行为
  • 简介:<正>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情绪的力量。——辛德勒国外有位学者做过一个情绪与生命关系的模拟实验。他把一只母羊同胎所生的两只羊羔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里;在一只羊羔旁边拴一只恶狼,让这只羊羔一天到晚总感到自己周围有威胁,结果这只羊羔的情绪处于极度恐惧的状态下,吃不下东西,日渐瘦弱,不久就夭折了。

  • 标签: 辛德勒 下东西 羊同 模拟实验 自我保护机制 性格形成
  • 简介:以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和帮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测查,以探讨自尊、受助者特征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社会道德认知和自我意愿层面上,大多数初中生能表现出积极的社会性助人趋向,部分学生的行为决策判定具有不一致性;(2)初中生的自尊程度不影响对他人需要的注意、归因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但与帮助行为的价值取向、行为意愿等认知、情感因素有关,能直接影响自主性的社会行为;(3)初中生有关潜在受益者特征的某种认知结果及其相应的情感体验,对帮助型社会行为趋向有重要影响;(4)初中生的自尊及其所知觉的潜在量益者特征在社会行为趋向中交互作用不显著。

  • 标签: 初中生 自尊 潜在受益者特征 亲社会行为 帮助倾向
  • 简介:十九世纪末,科学心理学勃兴于德国。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胎于哲学的母体,开启了科学心理诞生新纪元。百年生聚,心理学深入到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广泛实现了与其他学科和产业的联姻,出现了很多的分支。

  • 标签: 心理咨询师 科学心理学 心理学实验室 十九世纪末 莱比锡大学 国计民生
  • 简介:使用问卷法调查了北京和内蒙古三所高校的1034名大学生,检验了大学生环境关心、环境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并考察了环境关心在环境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女性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被试;蒙古族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大学生被试。(2)利他价值观和利己价值观对两类环境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环境关心在利己价值观和私领域环境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生态圈价值观和私领域环境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环境价值观 亲环境行为 环境关心 中介作用.
  • 简介:利用社会性视频游戏和IAT测验,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研究社会性视频游戏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和攻击特质差异。结果表明:(1)社会性视频游戏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抑制效应显著;(2)游戏类型和性别对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交互作用显著,社会性视频游戏更容易对女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产生抑制效应;(3)攻击特质对高中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主效应显著,并且游戏类型和攻击特质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交互作用显著,社会性视频游戏更容易对低攻击特质学生产生抑制效应。由此可见,社会性视频游戏能够有效抑制高中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水平。

  • 标签: 亲社会性视频游戏 内隐攻击性认知 抑制效应 实验研究
  • 简介:尊敬的读者: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们编辑出版的《心理咨询》杂志。为使我们杂志办得更好,对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有参考价值,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富有创见的意见和建议。您的建议非常重要,我们会根据您的建议固定我们的版面,

  • 标签: 心理咨询师 读者反馈 编辑出版 参考价值 杂志 版面
  • 简介:<正>一、引言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行为”。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是他们道德认识水平提高、道德情感不断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儿童品德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国外关于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始于60年代末,近年来倾向于多因素的实验研究。国内有关此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儿童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更为罕见。本实验研究试图从被助者的自助能力、移情能力与12~16岁儿童社会行为的关

  • 标签: 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亲社会行为 品德 实验研究 三年级 移情
  • 简介:佛教认为:“”是一种善的心理作用,在论典中称为“信心所”。“”的基本特性是一种澄净、清净的心理状态。本文在分析“”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的三要素——忍(认可)、乐(爱乐)、欲(愿欲)。本文认为,“”的三要素分别对应于心理活动的三个层面:认知、情感、意志,“”是与心理活动中的知、情、意密切相关的。“”的这三个要素是互相影响、缺一不可的。准确理解“”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佛教“信心所”的关键所在,而且对于佛法修学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信忍 信乐 信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