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日本每年因洗澡不当导致死亡的多达1.4万人,其中约九成是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12月和1月期间,意外发生最多。原因是冬季气温低,进入浴室后,血液集中在内脏和头部,先洗头可能导致头部血液流通不畅,长期如此或诱发脑血管疾病。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唐成林说,清洗身体时,应先从远离心脏的四肢开始冲淋,最后洗头。专家建议:要科学洗澡,应记住“234”原则:2种天气尽量不洗。刮风下雪天和雷雨天。刮风、下雪、气压低时,煤气难以顺畅排出,也容易回流,引起中毒。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也应注意使用时间、注意燃气是否泄漏。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通过实验考察了不同注意方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姓名与面孔匹配方式(匹配和不匹配)对名人姓名和名人面孔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行为分析显示,姓名和面孔的反应时启动结果均受注意方式和匹配方式所调节。脑电分析显示,名人姓名在有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可记录到反映重复启动的N400和LPC成分,而在有意注意且不匹配条件、无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均仅记录到与重复启动关联的N400成分,且均表现为重复姓名较新姓名引起的波形波幅更正;名人面孔在有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可记录到反映重复启动的LPC成分,而在无意注意且不匹配条件下仅记录到N400成分。上述结果表明:注意和匹配方式交互影响与名人姓名、名人面孔关联的重复启动效应,但对两类材料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简介:ADHD和阅读障碍儿童在言语工作记忆上的缺陷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但是二者机制并不相同,前摄抑制对工作记忆容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主要影响的也是中央执行功能。研究将最近探测任务和n-back任务相结合,直接比较被试在最近负探测和非最近负探测条件下记忆成绩的差异,以考察前摄抑制对两种障碍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被试是60名障碍儿童(阅读障碍和ADHD)和17名正常儿童,年龄均在7至12岁之间。结果发现,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正常被试和障碍被试成绩均明显下降,具体而言,ADHD和ADHD伴随阅读障碍组成绩大幅下滑(26.44%,28.44%),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和阅读障碍儿童(14.62%,15.84%),后两者差异并不明显,这说明前摄抑制是影响工作记忆容量的重要因素,并且ADHD儿童更加容易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这是导致其工作记忆成绩缺损的重要原因,而阅读障碍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前摄抑制,ADHD和阅读障碍组在言语工作记忆缺损机制上存在差异。
简介:采用经典的空间线索范式,以成年人和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内、外源注意对感数和计数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六年级学生和成人的感数范围为1-3或4,计数范围为4或5以上,二、四年级学生的感数范围在1-3,计数范围在4以上,支持感数和计数分离的观点。(2)对感数加工,成人和六年级学生均不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而对计数加工,外源性注意条件下的反应比内源性注意快;二年级学生1-6的数量加工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四年级学生1-5的加工不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3)成人和小学生在感数和计数加工上都存在线索效应。以上结果说明:二-四年级是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逐渐有意识地有效利用内源和外源性线索进行数量加工,其注意指向性更明确;从发展的角度为选择注意加工理论提供了发展证据。
简介:本研究以高兴、愤怒和中性面孔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空间线索任务,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及生理基础,即从电生理的角度,探讨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是反映了注意的快速定向还是注意的解脱困难,亦或是既有快速注意定向又伴随注意的解脱困难。行为数据发现,高低自尊个体在有效提示下的反应显著快于无效提示条件。脑电数据发现,无效提示条件下,愤怒面孔后的靶子比高兴和中性面孔后的靶子在低自尊个体中诱发了更大的P1和更小的N1波幅,有效提示下无显著差异;高自尊个体在N1和P1波幅上无显著结果。晚期P300成分上,无效提示比有效提示诱发了更正的波幅,未发现自尊相关的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低自尊个体对评价性威胁信息(愤怒)的注意偏向是对威胁信息(愤怒)的注意解脱困难。
简介:注意控制探讨个体以何种方式选择性地注意外界信息。本研究从发展角度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研究采用记忆任务与视觉搜索任务相结合的范式,以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为被试,从视觉工作记忆中信息性质和视觉工作记忆负荷两个角度考察了视觉工作记忆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自上而下注意控制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成绩显著优于小学三年级学生;(2)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影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目标相关信息促进目标搜索,而目标无关信息干扰目标搜索;(3)视觉工作记忆负荷影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高视觉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视觉工作记忆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