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个体社会地位高低的认知与患者对医信任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又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00名过去一年内自己或家属曾有就诊经历的被试,启动其社会地位感知后考察对医信任的水平。结果显示,社会地位感知与患方对医信任不存在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对高社会地位感知组患方的对医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8,p〈0.05),能够有效解释高地位感知组对医信任得分变异的3%。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低地位感知组患方信任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1,158)=2.21,p〈0.05]。研究结论:社会地位感知与患方对医信任不存在相关关系,高低社会感知组对医信任的影响因素是有差别的:高地位感知组对医信任的影响因素是家庭经济收入,低社会感知组对医信任的影响因素是性别。
简介:该研究采用531名中国汉族健康大学生为被试,综合考察了5-HTTLPR(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态区)基因型、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间交互作用与面孔表情识别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面孔表情识别上有显著的主效应。总体来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和女性的被试具有较好的面孔表情识别能力。5-HTTLPR基因型、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它们在面孔表情识别上的三因素交互作用也显著。该三因素交互作用主要是源于,在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背景下,女性携带有5-HTTLPR长片段等位基因比短片段纯合子表现出稍差的面孔表情识别能力。该结果体现了基因与环境多因素交互作用对面孔表情识别能力的重要性。
简介:以西北民族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1所多民族混合学校、1所单一少数民族学校以及兰州市所普通中学的521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地位量表和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不同学校类型中学生心理地位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北民族地区藏汉混合学校学生的心理地位显著高于单一民族中学的学生,但与普通中学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西北民族地区藏汉混合学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单一民族中学的学生,但与普通中学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3)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4)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地位特征能够较好地预测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水平。
简介: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投入量表,调查了953名初中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在控制学生性别、年级,以及先前学习成绩的影响后,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就越多;(2)学业自我效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组成成分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家庭收入可以显著预测学习投入,而父母亲职业、父母亲教育水平对学习投入均无直接预测作用,它们是通过家庭收入的中介作用,再经过学业自我效能而影响学习投入。
简介:本研究主要关注处于相对弱势位置的个体在文化混搭条件下的地位感知对其创造力的影响。研究者设定了两类文化混搭场景,并基于地位感知的两种取向来探讨上述影响过程,第一种取向是基于平等地位感知的均衡取向,第二种取向是基于低地位感知的失衡取向。研究结果支持了均衡取向下的创造力促进效应。(1)在'性别混搭'的生活话语场景下,女性在均衡取向下的平等地位感知比失衡性的低地位感知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在'国别混搭'的新闻话语场景下,中国人的平等地位感知比低地位感知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更明显。(2)独立性自我构念的强弱变化调节了地位感知对创造力的提升关系,高独立性个体在创意任务中更容易受到地位感知的影响。(3)在'中美混搭'的条件下,平等地位感知会削弱中国被试寻求内群体归属的需求,进而在此中介作用下提高了创造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