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89年10月11日,曾宪植在澳门病逝,广州于同月20日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王震出席,江泽民、杨尚昆、李鹏、霍英东、马万祺、曾宪梓等送花圈。灵堂中的挽联引人注目:'为党想,为人想,把荣誉推出去,把责任揽过来,斥骂赞许不顾,志比泰山胸若沧海;不计得,不计失,是真理拼命干,有意见当面提,上下亲疏弗论,情同白玉气贯长虹。'
简介: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即600年前郑和首航出海的日子,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郑和——一个原本只在历史教科书上记述的名字,拨开600年的尘雾,走进大国复兴的海洋经略,走进国人的海洋意识、海权观念,走到他应有的位置。“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1500多年前,著名的希腊军事家地米斯托克利作出了这样的预言。近代,美国著名军事家马汉又在《海权论》中阐述了相同的观点:“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600年前,郑和向明仁宗讲的肺腑之言依然掷地有声:“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600年后,当中国人民顽强地站起来,再一次奋力地敞开胸襟、摆开迎接世界的姿态时,我们才真正明白了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只有当浩瀚的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成为与黄山、黄河、长江、长城一样神圣的民族图腾的时候,中国才能成为太平洋上的巨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强国和富国。
简介:金秋时节,去了一趟日本岚山竹海.秋风起时,竹影曼妙,暖阳洒金.同行者惊呼:“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我还没开口,他就自己接上话茬:“这就是穿林打叶声!”这种声音曾被评为日本100种最值得保留的声音.与为穿林打叶声所惊相对的是内心的轻松与畅快.苏子之词当中,《定风波》算是最为洒脱轻盈的一首,词的题记也十分耐读:“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皆狼狈”与“独不觉”,两相形成鲜明映衬,足见苏子内心之轻松与畅快.“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人生修为心法,也是大国治理之道.近段时间以来,国际风云变幻,“生意人”川普到处乱挥大棒,看谁不顺眼怼谁,一连串的“退群”.尤其是在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同时,美舰在南中国海“踩线”频频.在这种紧张空气下,一些人感到“山雨欲来”甚至“黑云压城”,被“穿林打叶声”惊着了,滋生“恐美论”“必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