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广州青年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之下。他们在机遇与压力中不断成长,呈现出独特的时代发展特征:拥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较高的学历期望,教育与学习的内驱力较强;在就业方面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业热情不断高涨;在婚恋关系中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消费观念合理,闲暇娱乐方式健康化、多样化;政治参与意识明确、行为增多;上网呈现低龄化、移动化、娱乐化的趋势;面临较大的社会生存压力,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未成年人偏差行为整体偏轻,但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从整体上看,广州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体系日渐完善,但青年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建议全面制定青年政策,从制度上保证青年发展的有关问题得到政府的关注和解决,从而更好地推动青年工作。
简介:互联网天生带有民粹主义倾向。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以及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为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客观背景。大学生的弱势群体身份认同、反叛批判精神,思维简单化、审美娱乐化、情绪管理能力不强以及从众心理为网络民粹主义的渗透提供了契机。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作用,但是可能引发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危机,导致大学生人生现消极、价值观紊乱,还可能诱发大学生偏激的政治行为。绝不可小觑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政府、媒体、高校应运用“组合拳”三管齐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简介:尽管“治理”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然而,它至少包括三种主要含义。“治理”的第一种含义指各种在国家体系之外的非主权国家主体的国际合作。这个意义上的“治理”概念源于有关全球化的文献,它强调主权国家的治理权责正在向非正式的横向合作和欧盟这样的超国家主体让渡。“治理”的第二种含义是将治理等同于公共管理,即有效地履行国家政策。这种解释的出现是由于人们意识到全球贫困的根源在于腐败和国家能力孱弱。“治理”的第三种含义是通过社会网络和其他非等级制的机制来规范社会行为。第一种和第三种“治理”的含义淡化了传统的国家权威,它们更多地支持新兴的、跨国的或市民社会的行动者。这些潮流也引发了人们对现代政府运作的透明程度和问责机制等问题的担忧。
简介:"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研究。"应然性"研究主要是对人的理想性发展的研究,指向较远的未来,"实然性"研究主要是对人的实际状况的研究,指向历史与现实,也指向人的发展的当下可能性研究。本文主要是对人的发展的可能性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并对"人性"、"民族性"与"国民素质"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加以建构性的大致界定,对其相互的关联发展展开假设性的思考。本文认为,关于实然性"人的研究"的梳理整合有可能使"人的研究"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自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构建"关于人的科学的历史"(埃德加·莫兰)。"人的研究"是青少年研究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青少年研究的理论重心基本上偏向应然性"人的研究"。随着实然性"人的研究"的梳理与系统性整合,青少年研究的理论重心有望在应然性与实然性"人的研究"间得到均衡。这无疑有助于青少年研究更接"地气",更贴近现实与科学,从而推动为青少年研究的持续发展。
简介:1.《社会变革与交叉的行动主义:社会运动的精神》(SocialChangeandlntersec-tionalActivism:TheSpiritofSocialMove-ment,bySharonDoetsch-Kidder,NewYork:PalgraveMacmillan,2012,294p.)从那些解决各种压迫或歧视(种族歧视、阶级歧视、性别歧视等等)的行动主义的口述史中,本书找到了关于爱、信仰和快乐的各种叙述。作者从女权主义、酷儿理论、种族理论和佛教哲学的角度来解读这些口述史文本,认为要想解释社会运动改变心灵、精神和社会结构的力量,要想理解社会变革组织领导人影响其他人的各种途径,对社会运动精神的理解就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