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能动的道德主体是指教育对象在其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能自觉地摆脱单纯服从的被动状态,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走向对道德规范的内化,从而变成能主动创造新的道德风尚和主动参与社会道德生活的主体。当前高校德育的创新发展,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着眼于对学生现实生活和健康发展的引导,生成和提升生活世界的道德智慧,从而培育能动的道德生活主体。这是高校道德教育走出困境、实现传统道德教育向现代道德教育转换的一种重要途径。

  • 标签: 道德 高校德育 道德教育
  • 简介:近年来,高校道德教育成效差。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主要是由道德教育的目标错位引起的。道德教育目标的错位导致了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模式和道德教育考评方式都发生了错位,要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成效就必须对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模式、考评方式进行全面调整。

  • 标签: 道德教育模式 高校 道德教育目标 考评方式 教育成效 教育内容
  • 简介:<正>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要抓好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提倡植根于公有制经济基础的,以集体主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道德。所以,要抓好社会道德,先要抓好职业道德。而社会道德则是各行各业和各种活动行为规范的统一体。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各种职业的公民,在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们每天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从事职业活动。职业活动是人们的主要社会实践,人们主要通过自身的职业

  • 标签: 高校图书情报人员 职业道德素养 图书情报部门 职业活动 图书情报工作人员 职业感情
  • 简介:与传统道德规约相比,网络道德除了具有人类道德的共有特性之外,还具有其他道德并不具备的新特性。高等学校必须正视网络环境现状,立足网络道德的新特性,大胆进行适应性改进和创新思路,才能真正凸显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 标签: 网络道德 新特性 高校 网络德育
  • 简介:新时期成人高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对成人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对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科学化,探索工作的新思路。

  • 标签: 成人高校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科学化
  • 简介: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探讨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包括占领网络阵地、改革“两课”教学、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信息素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监控机制等。

  • 标签: 网络 影响 高校思想道德建设 对策
  • 简介:现代政治过程和政治制度是“更普遍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的产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就是社会。只有从人的社会性存在出发去理解人才能回归政治正确、真实的道德基础。政治的道德基础不应离开对人性的关注.不能离开基于人性之上的理性与情感的文化表达.不能离开对人们结合在一起的生活世界的眷注。本文从人性的高度、政治生活的广度、生活世界的深度三个维度对政治的道德基础进行分析。政治与人性的分析维度表达了政治的道德关切:政治与正当性的分析维度设定了政治的道德秩序;政治与生活世界的分析维度呈现了政治的道德境界。对人性、正当性、生活世界的价值回归和视阈融合使政治得以筑牢它的道德基础和精神家园。

  • 标签: 政治 道德 人性 正当性 生活世界
  • 简介: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来自多方面。在教育内容方面,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模式和内容已显滞后;在教育媒介方面,新媒体的兴起对于高校道德教育带来广泛深入的冲击,而新媒体自身伦理的缺失更是凸显出“反道德”色彩;在教育对象方面,大学生道德观念养成的不稳定以及媒介行为的含混性更使得高校道德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因而高校积极探索新媒体语境下道德教育的新对策则显得尤为必要。

  • 标签: 新媒体 高校 道德教育 大学生
  • 简介: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内容单调、民主氛围不浓厚、学生党员参与度低、批评与自我批评没有得到继承和发展等问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的根源在于大环境的影响,组织者重视不够,参与者自我要求放松等因素。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就要鼓励组织生活内容和方式创新,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利用网络技术加强思想交流,发挥支部书记和学院的领导作用。

  • 标签: 高校学生党支部 组织生活 有效性
  • 简介:二战以后,西方道德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并形成了诸多影响广泛的流派。研究这些道德教育理论以及在它们指导下西方所进行的道德教育的尝试和实践,对于我国当前高校德育的变革与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西方道德教育理论 高校德育 实践价值 变革与发展 二战以后 教育研究
  • 简介:生活与伦理道德的逻辑关系是伦理道德源于生活;伦理道德实践于生活;伦理道德服务于生活。在构建当代中华民族伦理道德体系的时候,应参照哈尼族互相尊重、崇尚科学、勤劳朴实、团结互助等伦理道德规范来思考。构建符合生活实际的公安伦理道德体系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避免伦理道德脱离生活实际;以警为本,构建符合生活实际的伦理道德体系。

  • 标签: 哈尼族 生活伦理 公安伦理道德体系 启示
  • 简介: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使高校科学的人生观教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人际交往教育、爱情婚姻家庭美德观教育等面临新的挑战。回应挑战,高校应把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纳入德育体系中;生活方式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生活方式教育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践;生活方式教育要注重载体建设等。

  • 标签: 生活方式 多元化 高校 德育 对策
  • 简介:高校辅导员群体是教育专业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职能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支撑。涂尔干的社会劳动分工理论分析了职业团体和职业道德形成的社会原因,其中的一些论断有助于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形成的社会根源。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和高校“生态场域”的现实局面中,考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辅导员 社会分工 职业道德 专业化
  • 简介:《伦理学研究报》2008年第3期上刊发长沙理工大学鲁芳、张秋良的文章,文中提出了道德精神的三个层次:敬畏道德、向往道德、坚守道德。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培育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人的一贯的道德行为而非偶尔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这需要一种精神力量,

  • 标签: 道德精神 教育之本 培育 长沙理工大学 道德教育 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