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是2005年9月5日在北京开幕的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的主题。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一千多名代表与会,其中有37位世界各国的首席大法官。大会将在闭幕式上通过《上海宣言》,充分体现以法律来维护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宗旨。(据9月6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报道)

  • 标签: 法官 司法制度 法律 中国
  • 简介:《茶座》第二辑《证券法随想》一文中引用了一句古语“不如意事常八九,与人言无二三”,似乎不大对,原句当为“不如意事常八九,与言人无二三”。原句是说“与言”之“人”难得,并非说是“难言之隐”说不出口,其中,“事”对“人”,很

  • 标签:
  • 简介:<正>目次一、税法上的"违法所得"(一)"违法"的含义(二)"违法所得"与"非法所得"(三)"违法所得"与"应税所得"二、违法所得税的法理根据(一)税性理论与违法所得的税性(二)税收公平原则与违法所得的税性(三)实质课税原则与违法所得的税性三、违法所得税的现实意义(一)便于税务机关在实践中的操作(二)便于发挥所得税对收入的调节作用(三)便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四、"违法所得税论"与"应税所得合法论"(一)我国传统的"应税所得合法"理论(二)征税不等于征税对象合法五、立法比较与建议(一)外国的立法和实践(二)对我国立法和实践的建议六、结语违法所得的税性在各国的税务实践中早已有之,但在我国却长期未被重视,直到实践中两类事件的增多,才引起理论界的进一步研究:一是前几年南京、沈阳、广州等地税务机关先后对娱乐场所的服务人员(包括"三陪服务人员")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大量违法经营的企业被查处,对其被查处以前缴纳的税款如何处理引

  • 标签: 违法所得 应税所得 税收公平原则 征税对象 事实行为 违法经营
  • 简介:一、导言本文题目与HeikeJung不久前所发表的一篇论文标题[1]相同。我随其选择这一主题,不仅要以此方式对这位多年的朋友和诸多选择性草案的合作者表达敬意,也是因近年来这一主题重新具有特别现实意义的缘故。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不能未遂一般不受处罚随着持续性的司法实践几乎不受怀疑,尽管直至19世纪30年代左右仍有很多理论上的反对者。[2]此后,新刑法总则的立法者在第22条中

  • 标签: 不能未遂 未遂罚 罚性
  • 简介:虚假共犯的归责性讨论了行为人假装具有犯罪意图,客观上实施了帮助或者鼓励实行犯的行为,是否能被归责的问题。虚假共犯是否具备共犯的犯罪心态是该问题的核心。美国判例倾向于共犯心态的着力点在对犯罪结果的共同认识。在实用主义指导下,虚假共犯"不可告人的动机"与犯罪心态的界限会受到模糊,从而平衡现实利益,达到实质正义。

  • 标签: 虚假共犯 犯罪心态 犯罪结果
  • 简介:<正>自从1998年美国在StateStreetBank&TrustCo.v.SignatureFinancialGroup,Inc案中确认对商业方法发明给予专利保护之后,有关商业方法专利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一方面原因是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许多国家的经济和与之相关的法律政策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很难说这是一个国家自己的事情,因为对于专利法保护范围上的一个新的突破会引起在技术、经济上新的竞争因素,尤其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使得这一因素对于其他国家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原因是商业方法发明专利与计算机程序专利有密切的联系,甚至是不可分的,商业方法发明专利

  • 标签: 可专利性 商业方法 专利法保护 计算机程序 专利登记 专利权人
  • 简介:陷害教唆是指教唆者出于陷害正犯之目的而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教唆者对于所教唆之罪的既遂结果持何种态度存在多种可能性。陷害教唆与未遂教唆并无本质差异,将陷害教唆归置于未遂教唆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既经济又合理。对于陷害教唆是否罚的问题涉及对教唆犯故意内容的理解,基于违法二元论的立场。对不以追求正犯行为既遂为目的的教唆者只须对正犯之实行行为具有认识,就应当具有罚性。

  • 标签: 陷害教唆 未遂教唆 可罚说 不可罚说
  • 简介:根据学者的研究统计,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医疗纠纷最多的国家之一,且我国的医疗纠纷正向着数量增长快速化和案件复杂化发展。在此种情况下,医疗纠纷传统解决方式正遭受着重大的挑战。关于法定的医疗纠纷解决方式,我国仅有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第46条规定的和解、行政调解和民事诉讼三种渠道。多数学者认为拓宽医疗纠纷解决的渠道是必然,其中以仲裁方式解决医疗纠纷极具可能性,甚至全国政协委员、医学专家黄峻也多次提出医疗仲裁的提案。

  • 标签: 医疗纠纷 复杂化发展 仲裁方式 纠纷解决方式 政协委员 合同纠纷
  • 简介:法律中的辩驳思维,源于语用学转向及语用思维,是不同于演绎性思维、归纳性思维与类比性思维的新型思维方式,是具有规则性、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辩论与反驳的思维过程。辩驳性是法律知识逻辑结构的本质属性,法律的辩驳知识结构依赖于辩驳思维来实现应有的价值。辩驳思维与辩驳性具有重要的宏观法治价值:一是推动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二是提升了法律方法的内在品格,从而导向法治的方法论时代;三是优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而整体塑造法治系统。

  • 标签: 可辩驳思维 法治意识 法治技术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文化与法律的预期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先例之于法律的统一和发展、制度的强化、平等的促进、经济理性、对法律的尊重、个人责任的增长的重要性。

  • 标签: 先例 遵循先例 文化与法律 法律的可预期性
  • 简介:法国政府部长会议于2007年1月17日通过了“抗辩居住权”法案,承诺增加住房建设投入,在法国基本实现人人有房住。法案间时规定,国家保障合法居民的住房权,居民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住房权。该法案规定,政府应满足低收入者、

  • 标签: 居住权 法案 抗辩 法国 住房建设 部长会议
  • 简介:2001年5月的一天,王某找到冯某说:“如果我有偷来的黑车,你能不能帮助卖了?”冯某说能。冯联系到买主后,便找王某说,“有人要桑塔纳2000型”。王某定价2万,冯某表示可以。之后,王某伙同张某盗窃一辆黑色桑塔纳2000型轿车。王某打电话告诉冯某车已到手,让冯某带买主在指定时间、地点进行交易。买主看到车后表示满意,将2.6万元钱交给冯某,冯将其中2万元交

  • 标签: 销售赃物行为 盗窃罪 刑法 案例分析 中国
  • 简介:2000年6月26日,公立人类基因组和私营基因研究中心塞莱拉公司共同宣布基本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科学家们破译了97%的人类遗传密码,完成了85%的基因碱基对测序。这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基因技术世纪已经来临,人类文明正面临一场基因革命。有关基因技术研究成果的法律保护问题也被提到专利保护层面上来。

  • 标签: 可专利性 法律保护 专利保护 投资保护 革命 基因技术
  • 简介:我国诉讼模式的转变意味着证据立法将要制定以采性规则为主体的证据法则。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证据问题凸现。本文在对电子证据的概念、法律地位界定清晰的前提下,提出了电子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认定的具体标准,以期有助于中国的电子证据立法。

  • 标签: 证据立法 电子证据 可采性规则
  • 简介:行政不作为是一个成文法律未予权威解释的、争议丛生的概念。复议的行政不作为,首先可按照公共行政组织“没有做其应该做的”标准获得广义界定,包括不履行、拖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作为义务三种情形。此处的作为义务既有程序义务也有实体义务,绝大多数情形下是羁束性的、作出具体决定或采取具体行动的义务。作为义务的来源或依据有:法律规范的直接规定、间接规定、公共行政组织自我约束性规定、行政惯例、合同、先行行为等。而不可复议的行政不作为范围有限。

  • 标签: 行政不作为 可复议性 不履行职责 作为义务
  • 简介:<正>答:撤销婚姻是指欠缺婚姻生效要件,依照法律规定,可以因当事人自愿的撤销行为而自始归于无效的婚姻。我国现行《婚姻法》第11条中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婚姻当事人一方基于对方的胁迫而与其缔结婚姻关系,显然是对婚姻自由的违反,也是对

  • 标签: 婚姻自由 当事人一方 新婚姻法 生效要件 协议处理
  • 简介:法律中的辩驳思维,是不同于演绎性思维、归纳性思维与类比性思维的新型思维方式,是具有规则性、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辩论与反驳的思维过程。辩驳性是法律知识逻辑结构的本质属性,法律的辩驳知识结构依赖于辩驳思维来实现应有的价值。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辩驳思维的价值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上。辩驳思维的理论价值,微观上有助于法律方法的系统优化,宏观上有助于法治思维的贯通。在审判实践领域,运用辩驳思维有助于法官充分应对疑难案件,从而作出更加合法的、合理的判决。

  • 标签: 可辩驳思维 法律方法 法治思维 疑难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