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形式合法不足以单独承当合法分析的整个重量,需要与实质合法结合而进行完整的合法判断。形式合法要求实质上是一种带有一定弹性的语义约束,在语义偏离处需要借助实质合法来补足整体合法水平,这种互动关系可以适用"语义偏离——价值风险偏离"的总体原则性要求。而在形式合法框架以外,尚有一些借助较强烈的实质合法要求超越形式合法约束的情形,需要我们加以辨识、整合和控制。最后,当前合法实践的复杂性要求我们适度简化合法类型并建立合适的梯度构成。

  • 标签: 合法性 形式合法性 实质合法性
  • 简介:<正>引言美国宪法是成文宪法,从宪法文本来看,我们找不到明确规定司法审查权的文字。由于公权力遵循的是"法无规定即禁止"原则,故有人认为美国宪法没有规定司法审查权,法院获得司法审查权纯粹是"篡权"。关于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合法的争议围绕在宪法的规定上,因此,下文从美国宪法谈起。一、美国宪法的规定及所引起的争议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第78篇对司法审查进行的论证所根据的是司法权和美国

  • 标签: 司法审查权 美国宪法 联邦党人文集 宪法解释 宪法文本 成文宪法
  • 简介:'警察圈套'是美国刑法合法辩护中的一项内容.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利用'警察圈套'来侦破案件的情况.从刑罚的目的--预防犯罪与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刑法公正的角度看,'警察圈套'背离了现代司法、侦查活动的公正价值,有损于政府的威信.因此,'警察圈套'的合法值得质疑.

  • 标签: 警察圈套 刑罚 合法性 公正性
  • 简介:刑法的道德合法问题是法律的道德合法问题的具体和延续.刑法的道德合法应立于人性高度予以诠释.刑法的道德合法赋予刑法以良法的品性、真正的威信和彻底的有效.刑法的道德合法应在刑法立法、刑法司法和刑罚执行的过程中得到动态的贯彻和体现.刑法的道德合法在风险多元的高科技时代仍然应该得到维系.

  • 标签: 刑法 道德合法性 人性 刑法立法 刑法司法 刑罚执行
  • 简介:南海仲裁案的最终裁决于极大程度上支持了菲律宾的主张.国际社会对最终裁决看法各异,有认为仲裁庭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确恰当,也有认为仲裁庭对《公约》的适用存在瑕疵.在学理以及国际司法实践的分析基础上,可知仲裁庭在程序和实体方面的错误显而易见.在仲裁程序上,本案争端涉及《公约》第十五部分的排除适用问题,即按照《公约》第298条之规定,在有关主权问题、海洋重叠区域划界问题、历史权利问题等方面的争端上,缔约国可以按照本国意愿选择适用例外.本案之争端从本质上皆属于或关于主权问题以及划界问题,仲裁庭无管辖权.在裁决实体方面,仲裁庭对基本事实的认定不全面,对《公约》条款的解释也存在诸多问题,譬如在对"海洋秩序"、"历史权利"以及"岛屿"含义的解释上也不符合法律解释的一般要求.裁决内容亦处处矛盾,令人难以信服.中国在重申主权属我的同时,应着力于推进海洋立法、强化行政执行与实际控制来保卫领土完整.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程序裁决 实体裁决
  • 简介:中国现行的制定法体系以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均没有确定习惯的法源地位,所以人民法院适用民间习惯的合法不是很充分。一方面不承认习惯为法律,另一方面又用其判案,这是典型的"奥斯丁困境"。从规范分析的角度来看,习惯导入司法的依据仅存在于法官的审判权中。中国法官在个案中识别和适用习惯是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地方法院的审判委员会针对习惯的司法适用问题发布指导意见是中国司法惯常做法,这是一种司法习惯。法官根据指导意见识别和适用习惯,实际上是通过司法习惯给民间习惯打上法律的印记。由最高法院发布习惯的识别标准,而由基层法院识别习惯规则,这种分工可以在根本上摆脱"奥斯丁困境"。

  • 标签: 奥斯丁困境 民间习惯 司法习惯 自由裁量权
  • 简介:<正>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各种录音录像设备不仅在价格上越来越便宜,而且在使用上也越来越方便,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各种各样的录音录像设备,这为人们获取各种形式的录音录像资料带来了方便,也在客观上促成录音录像资料在诉讼中大量涌现。由于录音录像资料一般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人的行为。因此如果当事人要采用录音录像资料作为证明案件事实或者

  • 标签: 录音录像 证据调查 民事诉讼证据 侵权行为 证据使用 非法证据
  • 简介:民事立案程序是当事人在寻求司法救济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程序,能否科学地设置案件受理制度直接关系到公民的诉权是否能够有效地行使,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立案登记制的确立是一大进步,但目前立案登记制度存在的合法却有待商榷。在肯定立案登记制的前提下,立案与审查的双轨制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同时立案登记制度的具体措施也应该细化,方便各级法院操作。

  • 标签: 立案登记制度 双轨制 起诉状
  • 简介:德沃金通过采纳加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本体论和真理方法建立了他的阐释学法学的司法审判理论,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案件审理的复杂过程和政治、道德价值对这一过程的渗透作用。但哲学解释学本身固有的理论与方法上的缺陷使阐释学法学未能对审判的合法标准问题做出有力解释,从而无法有效应对法律虚无主义和怀疑论的挑战,在这个意义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仍是我们不能弃之不顾的标准。

  • 标签: 美国 德沃金 阐释学法学 司法审判理论 合法性 实证主义法学
  • 简介:公共舆论与司法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在近年来的一些重大“舆情公案”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对“李国和案”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人们一直指陈“舆论干预司法”、“舆论审判”、“多数暴力”等弊害,但是舆论并未直接进入司法体系,而是通过输入政治运行系统并以法外“政治合法”的路径和方式介入司法过程的。这种法外“政治合法”的介入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公共舆论介入司法过程的特殊路径与不良后果,源于我国当下“政法化”的司法体制和长久以来形成的法学“意识形态”。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法外“政治合法”的不良影响,实现公共舆论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平衡关系。

  • 标签: 公共舆论 政治合法性 司法过程 法治秩序
  • 简介:大学的校规制定权是权利而不是权力,它来源于大学自治权,是学术自由基本权利的制度保障。在我国现行教育法的规定中无法导出大学生的学习自由权,它也来源于宪法规定的学术自由基本权利。因此,大学生的学习自由必须服从于学术自由。

  • 标签: 大学生晨读 大学自我管理权 学术自由基本权利 学习自由
  • 简介:高速公路通行费属于受益费。在形式合法上,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取既要符合法律保留原则,也要获得有关部门的行政许可。在实质正当上,高速公路通行费应符合受益者付费原则、代际公平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 标签: 高速公路通行费 形式合法性 实质正当性
  • 简介:法律资格纷争成为英美法理学传统的一道难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不同法学流派。从法的合法判准的不同模式出发,证立整全不仅可以进入法的合法判准的行列,而且必然成为当下法的合法判准的最佳选择。这一必然的最佳选择基于整全在理论上符合法律的终极目的,即最高指令——人类"善"的生活,在法律实践中实现了平等尊重和普遍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的法律才是理想型的法律。如果这一论证结论确实可行,那么,我们就可以超越哈特与德沃金关于法律概念之争,终结和平息不同法学流派对法律资格的纷争。对于法律资格的回答将聚焦于法的合法和整全的关联考察,其对法理学的重述将开辟新的理论疆场。

  • 标签: 判准模式 合法性 整全性 关联性
  • 简介:刑事判决合法评价是评价主体对刑事判决合法及其程度的一种判断活动,它对于整合刑事判决合法认识、提升刑事判决的品位以及促进刑事判决形成机制的合理建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刑事判决合法评价的主体包括冲突主体、法律职业共同体和社会公众。刑事判决合法评价是经验评价和规范评价的统一,在经验层面上,刑事判决的合法评价的标准是服从,而在规范层面上则以是否符合正义为标准来对刑事判决的合法进行评价。

  • 标签: 刑事判决 合法性 评价
  • 简介:法律的合法缺陷包括了价值缺陷和技术缺陷。无论是哪种缺陷,一旦发生,就需要寻求救济,其救济的基本方式有立法救济和司法救济。其中司法救济是一种针对个案的日常救济。司法救济法律合法缺陷的资源和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法律体系内部寻求救济方案和资源的内部救济;二是在法律体系外部寻求救济方案和资源的外部救济。其中外部救济即民间法的救济。民间法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作为非正式法源且对司法实践中具有规范意义的民间法,必须具备八个基本条件。对法院和法官而言,在司法实践中运用作为非正式法源的民间法,是一种权利。民间法作为法律合法缺陷的外部救济资源,只有经过法律授权和必要的司法审查程序后,才能和案件事实结合,构造裁判规范,从而完成其对法律合法缺陷的外部救济。

  • 标签: 民间法 法律合法性 合法性缺陷 外部救济 司法视角的民间法
  • 简介:通过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垄断了指导案例的发布权,将选择、确定和公布“应当参照”的指导案例的权力由自己掌握,从而为自身增设了巨大的权力。然而,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的发布权却面临着形式合法与实质合法的双重困境。如何走出困境,考虑到案例指导制度与法院的体系及审级制度关系密切,其完善也必须与司法改革齐头并进,因而一个可能的出路是改革现有的“四级两审终审制”,改为“四级三审终审制”。这样,只有通过具有终审权的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亲自审判案件而产生的指导案例才具有事实上的拘束力,也才能实实在在地对下级人民法院产生约束力。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发布权 合法性 审级制度
  • 简介:继《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本文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就认定和排除非法证据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后,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决定,用"五条八款"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了非法证据的排除程序,明确了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现有检察机关承担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责任方式能否有效地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方法,应冷静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对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寻求实践解决及制度完善的路径与方法。

  • 标签: 非法证据 合法性 证明责任 证明方式
  • 简介:《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提出“对重大案件,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人员应当在侦查终结前询问犯罪嫌疑人,核查是否存在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情形,并同步录音录像”。此举旨在规范侦查机关取证行为,保证其合法,对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讯问合法核查的概述、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 标签: 侦查终结 重大案件 合法性 核查 讯问 同步录音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