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在性犯罪案件中,如果能判明精液是属何型人的,在某种程度上作出个人识别,对侦察犯罪的帮助就更大。PGM型几乎存在于全身的脏器体液中,特别从精液中容易证明。因此,大矢正算进行了用等电点电泳法从精液和阴道内容物中证明PGM型亚型

  • 标签: PGM 个人识别 阴道液 性犯罪 等电点 电泳法
  • 简介:在法医学鉴定中,对尸体某一部分或脏器是否为某一人的鉴定是屡见不鲜的。PGM1型用淀粉凝胶电泳法,通常可分出3个表现型;用等电点电泳法可分出10型的亚型。大矢最先从人皮肤和肌肉中检查出红细胞酶型PGM1的亚型。这次我们用本法从人的主要脏器中检查PGM1型的亚型。为了解决死后多长时间才能判断PGM1型

  • 标签: 个人识别 PGM1 法医学鉴定 淀粉凝胶电泳 等电点 细胞酶
  • 简介: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其中第37条对《刑法》第309条“扰乱法庭秩序罪”问题的修改,引发了人们对如何保障律师辩护权的思考。律师执业权益的保障需以平等的控辩关系、辩护制度的发展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为前提。《刑法修正案九》第37条尚需完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刑事审判监督及保障律师执业权益中应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修正案九 辩护制度 审判监督
  • 简介:笔者采用厚度为0.2mm的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对人类血痕中葡萄糖磷酸变位酶-1亚型(PGM1sub)进行了分型,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并用该方法对云南省250例汉族人进行了PGM1sub表型分布进行了调查。保存于室温(20℃左右)30天,4℃1年、-20℃3年的血痕全部正确测出表型。a采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法对血痕检测PGM1sub,酶谱清

  • 标签: 等电聚焦法 PGM1 等电聚焦电泳 表型分布 超薄层 酶谱
  • 简介:本文用等电聚焦电泳法和琼脂糖淀粉混合凝胶电泳法,对阴道液、血液中的PGM1亚型、EsD、GLOI表型进行了检测。在部分妇女的阴道液中未检出其本人血液中的这些酶型,测出的比例最高的是PGM1亚型,EsD次之,GLOI最低。凡能显示清晰酶谱带的均与同一妇女血液中的表现型相同,未见不一致的现象。同时初步探讨了月经周期和性刺激对阴道液中PGM1酶活性的影响。

  • 标签: 阴道液 血液 PGM1亚型 ESD GLOI
  • 简介: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极少依据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7条之一第3款规定的“从其规定”援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来判处从业禁止。“从其规定”属于法律拟制性的授权规定,是我国刑事立法中的特有现象。应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向度对“从其规定”所援引的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范围进行限缩。“从其规定”并非要求放弃刑法的规定。从业禁止适用中的“从其规定”只是授权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突破“3年至5年”的限制,依照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来宣告从业禁止。应当在“从其规定”的前面增加“可以”二字,使“从其规定”由强制性规定变为任意性规定,以便与该条第1款的任意性规定相协调。

  • 标签: 从业禁止 从其规定 援引范围 适用规则
  • 简介:文物由于具有稀缺性被视为保值增值的上佳投资品,因而其跨国流转日益频繁,不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被盗掘或盗窃后进八国际市场交易。不法分子利用各国所有权取得的种种歧异的规定,将非法获取文物的所有权“漂白”后转手给善意购买人,而最后的纠纷往往在原始所有人与善意购买人间发生。在相关国际公约在解决此类纠纷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应从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角度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现实可行的方法,即:扬弃“物之所在地法”既有原则,引入文物最初来源地法,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更具灵活性和综合性考量的法律适用方法。

  • 标签: 被盗文物 物权争议 物之所在地法 文物最初来源地法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7条
  • 简介:一、基本案情被告人黄某某,2000年12月14日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2010年12月30日因犯聚众斗殴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2012年3月30日因吸毒被行政拘留十五日;2017年1月6日又因本案被逮捕。被告人郑某某,2016年10月10日因本案被逮捕。

  • 标签: 黑社会性质组织 积极参加者 领导 有期徒刑 故意伤害罪 聚众斗殴罪
  • 简介:公法上的让与禁止属《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而须在区分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和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基础上判断违反让与禁止的法律后果。私法上的让与禁止旨在保护特定主体的利益而限制权利人的处分权,故属相对的让与禁止而非绝对的让与禁止。违反相对的让与禁止与违反国家机关发布的让与禁令一样,其后果都是行为相对于所保护的特定主体无效,但受让人可获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违反约定的让与禁止应区分物权和债权而异其效力。《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和《担保法》第37条既不属"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理解为关于让与禁止或处分禁止的规定,它们在性质上都属警示性规范,因而仅仅是行为规范,不能作为裁判的依据。

  • 标签: 让与禁止 处分禁止 相对无效 强制性规定 警示性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