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回顾了二十世纪宪法在中国的发展概况,阐述了从清末民初到新民主主义时期,从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各个时期的宪法思想,并揭示同期政治人物的宪法思想对宪法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当政治人物的宪法思想同学术人物的宪法思想以及民众的宪法思想趋同时,宪法对宪政实践的指导作用才可能真正实现。文章最后还展望了中国宪法的走向。

  • 标签: 宪法思想 宪法学 宪政实践 宪法学者
  • 简介:(一)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大约产生在十七、十八世纪。有了宪法,才产生了宪法。当时在德、意、俄等大陆国家称为国家法学,在英、美这些国家叫宪法宪法宪法,同有几千年历史的普通法律相比,要晚得多,它们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则更晚些,如果从1840年算起,才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 标签: 宪法学 大陆国家 民族问题 比较宪法 宪法制度 中国宪政
  • 简介:该文通过对有关“党的领导”的宪法理论进行评述,认为在宪法层面对“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有的经验现象和话语资源进行理论分析。仍然是必须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主张以“人民中心论”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生活”为分析范式、以先进力量与文明竞争为理论设定,来构建“党的领导”宪法诠释框架。“党的领导”宪法诠释框架的建构有效弥合了宪法理论与宪法实践的分野,也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最本质的特征。

  • 标签: 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 人民中心论
  • 简介:宪法何以成为一门科学?张千帆教授的《宪法导论:原理与应用》一书从五个方面给予了解答:宪法研究的科学化首先要求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宪法理论体系的建构应该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宪法只有基于事实和证据展开论证和研究,才可能得出客观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宪法必须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宪法理论应用于中国问题的探讨,从而实现在继承中发展;科学的宪法追求人格化的真理。该著作的研究表明:宪法应该、也能够成为一门严格的社会科学。

  • 标签: 宪法学 科学 宪法 宪政
  • 简介:<正>当代宪法主要研究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关系,尤其重点研究利益的分配过程及原则。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宪法将要面临许多新课题,需要尽快调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理论体系,大胆地否定过时理论,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依据重新构筑适应经济的、现实的、开放性的宪法理论体系,繁荣宪法。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的成功必然伴随着宪政体制的改革,而这种改革必然要求宪法理论的现实适应

  • 标签: 宪法学 市场经济发展 理论体系 客观要求 宪政体制 必然要求
  • 简介:特有范畴的形成及其体系的构建,是中国宪法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宪法者的共同学术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理论对于中国宪法范畴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宪法范畴的形成及范畴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与方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从具体现象分析、归纳到抽象本质综合、演绎的辩证理性概括方法。宪法秩序这一概念的自身属性符合中国宪法范畴的构建原则和方法,应当成为中国宪法的范畴之一。宪法秩序作为中国宪法的范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宪法秩序 宪法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一、概况2000年我国宪法者们继续深化宪法理论研究,广泛开展学术活动,积极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提供理论根据。宪法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所探讨的问题涉及领域广泛,理论深度在某些方面有所拓展。在研究成果方面,成绩喜人。除了发表于各类学术刊物的200篇左右的专业学术论文外,还有以下教材或专著问世:张千帆著的《西方宪政体系(上册·美国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王希著的《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徐秀义、韩大元主编的《现代宪法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傅思明著的《香港金融制度与香港基本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赵树民著的《比较宪法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许崇德著的

  • 标签: 中国 2000年 宪法学 法学研究 宪政制度 宪法监督
  • 简介:虽然国家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在今天看来是个宪法原则,但它其实起源和生长于私法土壤。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决定了国家机关权力只能以宪法列举的为限,并且,这些限制首先并主要针对立法机关。列举国家机关及其权力范围是宪法限制权力的基本方式。形成国家机关清单和权力清单乃宪法限制权力的基础性方法。国家机关和他们行使的权力不超越宪法清单一直是正常立宪国家的法治实践。“法无授权不可为”也应是中国宪法者维护的价值标准之一。

  • 标签: 法无授权 权力列举 权力清单 权力负面清单
  • 简介:今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法学界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研讨会以示纪念.今年召开的宪法学术会议有:2002年7月厦门大学法学院举办了基本权利保障研讨会;2002年9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举办了现代宪法解释研讨会;2002年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举行纪念……

  • 标签: 2002年 宪法学 法律研究 司法独立思想 法律修改权 基本权利
  • 简介:马尔佩与法国实证主义宪法何勤华在法国宪法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三位宪法家留下了巨大的足迹,他们是艾斯曼(A.Esmein,1848~1913)、狄骥((L.Duguit,1859~1928)和马尔佩。艾斯曼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宪法的集大成者和法国...

  • 标签: 宪法学 人民主权 代表制 法国宪法 法人格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 简介:中国宪法界在新世纪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先进的宪政理论与落后的公民之间的矛盾;二是共通的法治理论与具体的国情之间的矛盾。宪法者需对此作出努力。

  • 标签: 宪法学 宪政 公民 法治 中国
  • 简介:目前宪法界对死刑存废的讨论,多从“死刑是否违反生命权或平等权保障”角度入手,鲜少将死刑制度或具体死刑罪名存废的合理性,置于宪法层面,进行整体考察。以《刑法修正案(九)》取消的集资诈骗罪死刑作为分析对象,从宪法精神、宪法原则及宪法规范三个层面对该罪死刑废止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判断死刑存废合理性的三个判断要素,即是否具有民意基础、是否侵犯生命权和是否违反平等保护原则。在此标准的考量下,我国应当选择“保留死刑、减少死刑罪名、限制死刑执行”的路径,加快对非暴力犯罪死刑的废止进程,同时限制死刑的实际执行数量,推动死刑改革的进程。

  • 标签: 死刑 集资诈骗罪 非暴力犯罪 宪法判断标准
  • 简介:在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中,法学知识特别是宪法知识以其特殊功能发挥着引导、诠释与促进的作用,成为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时不可或缺的因素。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在频繁的立宪活动中,宪法知识不断积累和发展,呈现出与革命之前不同的形态,并在长期的演变中体现着知识的延续性与中国学术传统。辛亥革命所开启的民主共和国意义上的宪法知识传统与发展道路,对于今天的宪法研究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 宪法学知识 宪法学发展
  • 简介:基本范畴与方法,是一个学科形成与完善的标志。2004年至2014年,中国宪法者围绕这两大主题展开了持续十年的自觉积累,以持续十届的"中国宪法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平台呈现出来。通过对十届会议的与会学术材料进行计量统计与实证分析,可以获得十年宪法发展的缩影:在这里,我们收获了围绕文本的规范共识和中国意识、比较宪法的丰富视野、中国宪法的实践性品格、青蓝相接的学术共同体。与此同时,迫切需要我们提升的空间有:中国宪法范畴的体系化、宪法解释学的有效开放性、宪法实践性的全面化与实效化、各届会议之间有待持续聚焦与传承积累,于此也可管窥中国宪法今后相关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基本范畴 方法 宪法学 宪法解释学 比较宪法学
  • 简介:“十五大以后宪法的发展”座谈会综述张吕好《中国法学》杂志社和中国政法大学宪法研究中心近日以“十五大以后宪法的发展”为主题召开座谈会。来自全国人大研究室、国家土地局、北京大学法律系、清华大学法律系、《中国法学》杂志社、中国政法大学宪法研究中心等单位...

  • 标签: 宪法学 座谈会 民法时代 “一国两制” 依法治国 研究现状
  • 简介:中国法学宪法研究会与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于2001年10月18日至10月21日在苏州联合主办了2001年中国法学宪法研究会年会.来自全国各政法院校、法学研究单位及地方人大的专家、学者共11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多篇.年会围绕着宪法理论创新问题,宪法与人权,宪法与司法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与宪法等重要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各种观点频繁交锋.

  • 标签: 中国法学会 宪法学研究会 2001年 年会
  • 简介:改革开放40午与宪法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实践说明,宪法对改革开放发挥了引导、规范与保障的作用,而这种作用需要宪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同阶段,面对改革实践中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宪法以问题为导向,在正当性与合法性、规范与事实的冲突中坚守学术的专业精神,积极履行学术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改革开放起步的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宪法面向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基本理论,建构学术话语,提高理论的解释能力,为改革开放的开启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 标签: 改革开放 宪法学 宪法基础
  • 简介:众所周知,詹宁斯与戴雪在对宪法惯例性质的认识上存在根本的对立,而这种对立是深深植根于他们所持的截然不同的宪法研究方法中的。本文认为过份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法正是阻碍上述二人对宪法惯例的性质形成正确认识的主要原因。本文在对宪法惯例的性质提出自己看法的基础上,也对当下中国宪法的研究方法单一化的倾向进行了初步反思。

  • 标签: 宪法惯例 规范主义 功能主义 宪法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