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无论在制度的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都存在着不少问题。日前,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同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南分院在河南省郑州联合举办了“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理论研讨会。现将研讨的主要问题和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刑事诉讼制度 不起诉制度 观点综述 制度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人民检察院
  • 简介:<正>提起公诉,是联结侦查与审判活动的中间环节,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如何保障检察机关正确地行使国家追诉权,如何监督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活动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比较的角度,就如何加强对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活动的法律监督谈一些看法。一、对起诉实行法律监督的必要性在人类诉讼史上,对犯罪的控告经历

  • 标签: 检察机关 被害人 刑事被告人 审查起诉 法律监督 提起公诉
  • 简介:<正>刑事审判是实现国家司法权的一种基本手段。刑事起诉是刑事审判的前提。研究中国刑事起诉制度的历史,对于今天的法制建设和法学繁荣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李唐王朝,封建法制已很完备。刑事起诉制度方面,也已自成体系,其结构是很严密的,内容也是很丰富的。现仅择其要者略论如次:

  • 标签: 李唐王朝 刑事起诉制度 统治者 睡虎地秦墓竹简 御史 唐律疏议
  • 简介:刑诉法第145条的规定,被害人对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的案件有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的权利,虽然这一规定出发点是好的,但该规定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操作上都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对被害人在不起诉案件中享有起诉权的弊端及相应对策作几点思考,以期对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有所稗益。一在法理上和操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刑诉法赋予被害人对于不服检察机关不起诉决定有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权利,这加强了被害人追究犯罪的权利,使被害人有了诉讼保障的安全感。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矫枉过正的思维方式和立法技术的粗糙,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享有起诉权,无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说:(一)在法理

  • 标签: 被害人 不起诉决定 检察机关 起诉权 检察院 向人民法院起诉
  • 简介:为防止检察机关滥用不起诉权,必须通过设置一定的程序对不起诉权加以制约。不起诉制约程序的性质,是对检察机关起诉量权、侦查监督权和终止诉讼程度权的制约。我们要在对国内外相关立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约程序。

  • 标签: 检察机关 不起诉 制约程序 比较研究 法律思考 刑事诉讼
  • 简介:附条件不起诉适用对象狭窄,适用条件模糊,欠缺正当适用程序,且既由检察机关决定,又由检察机关负责监督考察,其决定效力处于待定状态,导致有些检察机关不愿适用。立法应当进一步完善,包括适当扩大其适用对象,将附加条件分为负担和指示两部分,适用程序从仅仅听取意见到举行公开听证,并取得被害人同意,监督考察从检察机关负责转为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同时,应明确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具有确定的法律效力。

  • 标签: 附条件不起诉 犯罪嫌疑人 被害人 适用
  • 简介:<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于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以下简称新刑诉法)该法以进一步协调打击力度与保护程度为宗旨,扩大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提高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改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为带当事人主义色彩的对抗式诉讼模式;废除了检察机关的免予起诉决定权,更新了不起诉制度等等。毫无疑问,新刑诉法的颁布,使我国在法治化进程上迈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但是,欣慰之余,我们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该法在不起诉制度的设置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误,有可能在理论与实践上带来混乱及产生较大的负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不起诉制度作深入的探讨,区分免予起诉与不起诉制度的本质差别,充分认识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矫枉过正的思维方式和立法技术粗糙,导致该制度的设置有违背宪法乃至动摆国家公诉制度之虞,且极大地损害和削弱了检察机关的地位和作用,也背离了新刑法的立法初宗。

  • 标签: 不起诉制度 被害人 检察机关 新刑诉法 免予起诉 不起诉决定
  • 简介:<正>目前,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际部门对免予起诉的利弊、存废问题争论日烈,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根据掌握的材料,试图把争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加以概括综述。一、免予起诉制度弊端说近年来,不少同志大胆地对免予起诉制度提出了质疑,尖锐地指出其弊端所在。主要理论依据是:1.有悖于《宪法》。《宪法》第12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不

  • 标签: 免予起诉制度 免诉 被告人 检察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 简介: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的设定与实现程度构成对该项法律制度进行评价的准据。因此,刑事起诉制度的价值既可以指刑事起诉制度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又可以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种刑事起诉制度是否正当、合理的标准。文章从公正、效率两方面分析刑事起诉价值。

  • 标签: 刑事起诉制度 实体公正 程序公正 效率
  • 简介:在推进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审视中国不起诉,尤其是酌定不起诉的预设功用及其现实处遇,对于我们思考、评估甚至"预测"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过程中创设的刑事诉讼繁简分流程序大有裨益。通过比较法研究可以发现,酌定不起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理论共识与深度的效用空间,但在中国,该制度远未"物尽其用"。理清酌定不起诉与相应刑法条文之关系,对于提升该制度在诉讼经济及人权保障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

  • 标签: 不起诉 酌定不起诉 起诉法定 起诉便宜
  • 简介:<正>免予起诉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实行以来,对于贯彻“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免予起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主要表现在免予起诉的适用范围失之过宽,特别是检察院自侦的案件滥用免予起诉的现象尤其突出。有关资料表明:去年1月至11月某省全省检察部门立案侦查的贪污、

  • 标签: 免予起诉制度 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 检察机关 司法实践 自侦案件
  • 简介:<正>(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这是“养老育幼”精神在我国继承法中的体现。从这一条文的规定中,呵以看出遗赠扶养协议具有如下特点。1、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它是扶养人和受扶养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达成的协议。遗赠扶养协议一经签订,便发生法律效力。双方都按协议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根据这个协议,受扶养人在世时,扶养人就首先对他承担扶养帮助的义务;在受扶养人死亡后,扶养人就可以接受遗赠。这就使之与一般的遗赠和附有义务的遗赠区别开来。一般的遗赠和附有义务的遗赠,都是单方的法律行为,都是在立遗嘱人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而附义务

  • 标签: 遗赠扶养协议 受扶养人 法律效力 法律行为 扶养关系 协议解除
  • 简介:证据不足不起诉是新刑诉法增加规定的一种不起诉形式。本文对不起诉的分类,对证据不足可以不起诉的理解和掌握,犯罪事实的证据不足的表现,证据不足可以不起诉的法定条件,对可以与不可以(可以不)的理解和掌握,证据不足不起诉权的行使,证据不足不起诉与不视为犯罪不起诉的异同等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

  • 标签: 犯罪 证据不足 不起诉
  • 简介:环境公益诉讼因其公益性、二重性及特别授权性之特点成为环保建设不可或缺的法律程序保障。在起诉资格范围的认知上,从身份之适格性、目的之公益性及社会资源之稀缺性的维度考量,公民不宜享有起诉资格。相反,立法应明确检察机关与其他社会公益组织的起诉职责边界,否则当公益组织怠于起诉时检察机关介入庭审于法无据。同时为防止角色混同,检察机关应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实现民事、行政法律监督职能,不可以直接参与诉讼的方式实现法律监督,亦不可于裁判生效之前通过一审法院直接提起抗诉,此三者须泾渭分明并区别对待。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起诉资格 公益组织 法律监督 公共利益
  • 简介:试论不起诉中的几个问题姜小川*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的内容作了重大修改,扩大了不起诉的范围,本文试就此谈以下浅见。一、不起诉的种类及适用条件所谓不起诉,是指国家公诉机关对起诉意见审查之后,作出不将案件交付审判机关进行审判决定的诉讼活动。根据刑...

  • 标签: 相对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 检察机关 被害人 不起诉决定 存疑不起诉
  • 简介:关于两种起诉方式的比较郝银钟在刑事诉讼中,依据职能分工,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追诉权。在决定对被告人提起公诉后,检察机关一般要制作起诉书及其他法律文件,然后移送到有管辖权的审判机关。这是世界各国公诉程序结构的一个通例。但是,将哪些法律文件移送到审判机关...

  • 标签: 起诉方式 诉讼结构 起诉书一本主义 职权主义 庭审结构 正当法律程序
  • 简介:该抵押协议是否有效?徐福华徐国祥案情简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某县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三分公司(以下称“建筑公司’)盐城工程处负责人陈某于1994年至1996年2月负责承建某地化轻公司住宅楼和图书馆工程。其中已结帐的图书馆工程因其在接标过程中即留下亏损的隐...

  • 标签: 抵押协议 房产抵押 抵押权人 建筑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抵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