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完善放射性核素14C的监测方法,估算14C对人体造成的内照射剂量,保护14C暴露行业职工和公众的身体健康。方法用湿法氧化法对尿样进行前处理。分析时用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把尿素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并用1 mol/L氢氧化钠吸收后,使吸收液转化为碳酸钙沉淀,碳酸钙粉末悬浮法制样,低本底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计数并计算分析结果。结果用尿素作为载体优化后的反应时间为1 h,对于80 ml尿样,过硫酸钾的使用量为10 g,方法回收率可达到97.15% ~ 102.09%,测量时间300 min时,方法检测下限为0.22 Bq/L。实际检测的4个尿样中,14C活度浓度分别为0.32、0.60、0.86和0.74 Bq/L。结论优化后的方法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能够满足放射卫生工作中14C日常检测的需求。尿样中14C定量方法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14C监测的方法体系。

  • 标签: 14C β核素 尿样 内照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癌肉瘤的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头颈部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30~72岁。总结病理学特点、治疗以及随访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估计14例患者累积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见恶性上皮和间叶成分同时存在,13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恶性的上皮区域,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在恶性的间叶组织区域,波形蛋白呈阳性。在治疗上14例患者单纯手术治疗5例,手术后辅助放疗3例,手术后辅助放化疗6例。随访时间为2~8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除1例随访21个月后失访外,其余13例患者中有4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4/13;8例死亡,死亡率8/13,5例无瘤生存。Kaplan-Meier法计算得到14例头颈部癌肉瘤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3%、57.1%、42.9%。结论头颈部癌肉瘤临床罕见,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头颈部癌肉瘤预后差,对于癌肉瘤患者应长期随访。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肉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KD并发急腹症患儿14例(急腹症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KD非急腹症患儿6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对急腹症组治疗方案及预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腹症组共纳入14例患儿,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46±0.74)岁;与非急腹症KD患儿比较,急腹症组年龄、性别、冠状动脉损伤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并发急腹症患儿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免疫球蛋白抵抗,发热时间更长(P<0.05)。急腹症组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之间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钠(Na+)、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儿全部接受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3例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3年,14例患儿均未遗留消化系统后遗症。结论KD可并发急腹症,部分可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常见腹痛等消化道表现。对于消化道症状明显、免疫球蛋白抵抗、发热持续时间长的患儿需注意有无急腹症可能;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显著升高患儿需警惕急腹症可能。KD并发急腹症多预后良好,及时治疗KD原发病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川崎病 急腹症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KD并发急腹症患儿14例(急腹症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KD非急腹症患儿6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对急腹症组治疗方案及预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腹症组共纳入14例患儿,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46±0.74)岁;与非急腹症KD患儿比较,急腹症组年龄、性别、冠状动脉损伤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并发急腹症患儿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免疫球蛋白抵抗,发热时间更长(P<0.05)。急腹症组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之间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钠(Na+)、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儿全部接受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3例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3年,14例患儿均未遗留消化系统后遗症。结论KD可并发急腹症,部分可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常见腹痛等消化道表现。对于消化道症状明显、免疫球蛋白抵抗、发热持续时间长的患儿需注意有无急腹症可能;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显著升高患儿需警惕急腹症可能。KD并发急腹症多预后良好,及时治疗KD原发病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川崎病 急腹症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最常见的RNA表观遗传修饰,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是催化m6A修饰的主要甲基化酶之一,参与调节RNA剪接、翻译及降解等生物学进程。最新研究表明METTL14不仅通过多种分子机制调控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而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及抗肿瘤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深入了解METTL14在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及泌尿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基于m6A修饰的肿瘤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标志物及药物治疗靶点。

  • 标签: 肿瘤 N6-甲基腺嘌呤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 信号通路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要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金域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实验诊断室2019年1-6月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要点,随访14例确诊患者治疗后疾病转归。结果14例患者中,血红蛋白最低为47 g/L,最高105 g/L,平均73 g/L;患者年龄范围54~85岁,平均67岁。根据欧洲血液学会议分型标准确诊为小浆细胞型(Ⅰ型)4例,幼浆细胞型(Ⅱ型)6例,原浆细胞型(Ⅲ型)2例,网状细胞型(Ⅳ型)2例。确诊对症治疗后,14例患者症状、体征、血常规相关检验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骨髓瘤细胞百分比均下降或明显下降,符合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标准。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贫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部分患者起病慢、首发症状不明显、无典型体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检出异常浆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 白血病,浆细胞 骨髓检查 红细胞 贫血 诊断,鉴别 体征和症状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02年3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LT/WDL)、去分化脂肪肉瘤(DDL)、黏液样脂肪肉瘤(ML)患者共14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DM2基因扩增和S-100、CDK4、MDM2蛋白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综合分析不同类型脂肪肉瘤的特点。结果14例患者年龄(55.6±16.7)岁,男性10例,女性4例。ALT/WDL为2例,DDL为6例,ML为6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所有患者S-100均有表达,包括散在阳性、部分阳性及广泛阳性;CDK4、MDM2在ALT/WDL和DDL中均有表达,在ML中弱表达(4例);所有患者Vimentin均表达。2例ALT/WDL和6例DDL均检测到MDM2基因扩增。结论脂肪肉瘤发病率高,具有明显的形态多样性,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判断肿瘤预后和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脂肪肉瘤 四肢 诊断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弯刀综合征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及治疗后的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14例弯刀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18.23±28.55)个月,范围在23 d至9岁。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10例,中位心8例,右肺发育不良7例,有侧支循环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0例。用SPSS 16.0软件的寿命表(Life Table)做出本组患儿术后生存曲线,评估其近、中期生存状况。结果9例异常肺静脉(scimitar vein,SV)从下腔静脉切下,端-侧吻合于左心房;SV分成2支2例,1例采用2支SV连同部分下腔静脉壁切下,另1例2支SV从下腔静脉从根部切下侧-侧吻合形成单根SV,均吻合于左心房;SV离左心房距离过大3例,2例将SV吻合在右心房右侧壁,再重建心房间隔,1例SV与自体心包卷管道连接再吻合于左心房。其他心血管畸形同期手术矫治。8例有侧支循环,3例心导管检查时被封堵,5例手术时切断缝合。本组14例手术死亡2例(14.29%),另有1例于术后1年2个月因肺炎、呼吸衰竭死亡。本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73%和73%。术后出院时有1例移植的SV开口狭窄,血流速度为1.9 m/s;有3例随访期间发现移植SV狭窄,血流速度超过1.6 m/s。结论弯刀综合征可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中位心、右肺发育不良等。一般将SV与左心房吻合;SV离左心房距离大或多条SV时,可采用个性化办法将SV吻合于左心房。侧支循环心导管检查时可封堵,或术中切断缝合。

  • 标签: 弯刀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国≤14岁HIV感染儿童全阶段生存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国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库及抗病毒治疗数据库内的HIV感染儿童,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究HIV感染儿童生存情况,采取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筛选。结果HIV感染儿童8 029例,中位生存时间179.75个月,确诊阳性后1、2、5、10年的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99.13%、97.95%、90.11%、78.6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儿童的死亡风险是接受抗病毒治疗儿童的12.81倍(95%CI:11.40~14.27);男童的死亡风险是女童的1.20倍(95%CI:1.10~1.32);确诊阳性年龄在3~5岁HIV感染的儿童死亡风险是确诊阳性年龄在<2岁儿童的0.67倍(95%CI:0.60~0.76)。西北地区儿童的死亡风险是东北地区儿童的0.52倍(95%CI:0.29~0.95),本地治疗儿童的死亡风险是异地治疗儿童的1.96倍(95%CI:1.48~2.61),未获得关怀服务儿童死亡风险是获得关怀服务儿童的2.07倍(95%CI:1.88~2.29)。结论我国≤14岁HIV感染儿童中位生存时间179.75个月。接受抗病毒治疗、女童、异地治疗、西北地区,获得关怀服务和确诊时年龄较大是HIV感染儿童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感染 儿童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新生儿NB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诊断为NB的1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方法包括调阅住院病历和收集随访资料。随访截至2020年2月29日。分析新生儿NB临床分期(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危险度分组(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危险度分组系统),以及诊断、治疗及预后。根据新生儿期是否行手术治疗,将这些患儿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进行分析。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NB患儿占同期本单位收治新生儿总数的0.063%(14/22 006)。14例均为足月儿,就诊日龄为15 d(8 h~23 d)。14例中,产前检查发现肿物7例,生后气促3例,腹胀2例,发热和排尿、排便困难各1例。(2)8例肿瘤原发部位为肾上腺,3例为后纵隔,2例为腹膜后,1例为骶尾部。3例就诊时已有广泛弥漫性肝转移。(3)除2例拒绝检查者外,12例住院期间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为57.2 ng/ml(35.9~158.3 ng/ml),其中4例尿香草杏仁酸/肌酐水平为2 304.940(685.748~9 595.314)。(4)14例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原发部位瘤灶。3例进行骨扫描,其中1例提示右侧骶髂关节浓聚影,2例未见异常。10例行骨髓穿刺均未见异常。(5)10例新生儿期手术(手术组),其中9例术中完整切除原发瘤灶,术后无化疗,无瘤生存期为19个月(1~45个月)。1例(例5)原发瘤灶巨大,未能完整切除,术后5个月病情进展,行二次手术,术后化疗。随访截止时,患儿已停化疗24个月,无瘤生存。(6)新生儿期未手术(非手术组)4例。例11拒绝化疗,出院后肿瘤自然缩小,带瘤生存20个月。例12住院期间家长拒绝治疗,出院后复查示原发瘤灶及转移灶消失,特异性肿瘤标记物逐渐降至正常水平,已无瘤生存25个月。例13婴儿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化疗。随访截止时已停化疗12个月,无瘤生存。例14放弃治疗死亡。(7)手术组10例中,1例病理结果为复合瘤,9例为神经母细胞瘤分化差型。10例均无MYCN基因扩增,无1p36缺失或11q23缺失。(8)10例手术组患儿中,1期9例,4S期1例(例5)。9例为极低危组,1例为低危组。非手术组4例无法进行危险度分组。结论新生儿NB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4S期NB可能自然消退,可考虑采取期待性观察。新生儿NB整体预后一般较好,但需要积累病例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婴儿,新生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诊治小儿Amyand′s疝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298例,其中Amyand′s疝14例,右侧13例,左侧1例;男13例,女1例,年龄2月至3岁(平均14个月);于腹腔镜下还纳阑尾,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及阑尾切除术。结果14例均于急诊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3例合并对侧隐匿性斜疝,同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6例阑尾正常,仅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10~20 min(平均15 min),术后2~3 d(平均2.5 d)出院。8例合并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35~80 min(平均60 min),术后5~10 d(平均7 d)出院。术后病理提示单纯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3例,坏疽性阑尾炎1例。术后均无发现切口感染、阴囊感染。14例均随访至今,无斜疝复发,无医源性隐睾,无睾丸萎缩等并发症。保留阑尾的6例患儿,均未出现急性阑尾炎发作。结论小儿Amyand′s疝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腹腔镜可作为诊断及治疗的技术手段。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疝 Amyand′s疝 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婴幼儿
  • 简介:摘要为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回顾分析2020年1月27日至2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4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年龄6个月~9岁5个月,中位年龄3岁6个月。4例患者曾有武汉或湖北居住或旅行史,2例接触过武汉来京人员(后均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3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潜伏期4~16 d,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咳嗽5例,腹泻1例,无症状2例。4例患者外周血常规异常,其中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例白细胞计数降低,2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3例外周血CRP轻度升高,2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升高,10例心肌酶谱升高,3例出现肝功能损伤。13例行胸部CT检查,1例表现为肺部双肺下叶散在类圆形磨玻璃密度灶,1例表现为左肺上叶及双肺下叶胸膜下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1例表现为双肺纹理模糊,其余10例无异常;1例行胸片检查未见异常。14例患者中随诊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复阳后无明显症状。截至2020年3月23日,全部14例患者核酸均转为阴性。提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以家庭聚集发病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数正常,胸部CT表现较轻微,多数患者无肺炎表现。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4例儿童AMKL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AMKL患儿中男性5例,女性9例,中位发病年龄19月龄(0.1~109月龄);唐氏综合征相关AMKL 1例,非唐氏综合征相关AMKL 13例。多以发热、贫血或出血症状就诊,少数以关节疼痛为首发表现。部分患儿可伴有肝大、脾大或淋巴结肿大等髓外浸润表现。14例患儿初诊中位白细胞计数10.67×109/L[(6.56~83.62)×109/L],中位血红蛋白浓度84 g/L(55~121 g/L),中位血小板计数37×109/L[(8~1 443)×109/L],中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0.09(0.00~0.79)。骨髓涂片观察示原始巨核细胞胞体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少数细胞有空泡形成,中位骨髓原始巨核细胞比例0.636(0.332~0.976);胞核类圆形或不规则,可见多个核仁或隐匿的核仁。PAS染色部分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POX、AS-DNCE及α-NBE均阴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示,巨核细胞相关抗原CD41a、CD61阳性各12例,CD42b阳性10例。3例患儿完成化疗,其中1例唐氏综合征相关和1例非唐氏综合征相关患儿均无事件生存,另1例非唐氏综合征相关患儿骨髓复发后死亡。结论儿童AMKL临床表现及生物学特征复杂,预后差。部分患儿可通过单纯化疗达到无病生存。

  • 标签: 白血病,原始巨核细胞,急性 儿童 病理状态,体征和症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回状皮脂腺痣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4例脑回状皮脂腺痣患儿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时机。结果14例患儿中男10例,女4例,出生即有皮损,单发且位于头面部,外观与脑回结构相似,平均直径4.79 cm。所有患儿系统检查均无异常。组织病理:具有明显宽大的乳头瘤样增生,伴增生的皮脂腺及不成熟的毛囊。14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平均手术年龄1.94岁。术后随访半年至6年,均无复发。结论脑回状皮脂腺痣具有独特的脑回状外观,多位于头面部,易引起重视从而选择更早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皮脂腺肿瘤 脑回状皮脂腺痣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治疗的CEP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14例CEP患者男女比例为6∶1,中位年龄51岁,3例患者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皮疹等过敏病史。患者中位病程4个月,常见症状包括咳嗽(14例)、咳痰(13例)、气促(10例)等,偶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胸外症状(2例)。8例患者出现肺部听诊异常,主要为双肺呼吸音粗及散在的干湿性罗音。所有患者均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升高,中位血EOS计数为1.42×109/L。11例患者出现血清总IgE升高,其中10例>1 000 ng/ml。11例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5例肺功能正常,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4例患者均进行了肺部CT检查,大部分(13例)为双肺浸润,病变征象主要表现为斑片影(6例)、磨玻璃影(4例)、网格影(3例)和实变影(3例)等,部分可见散在分布的结节影(3例);6例患者出现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9例患者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BAL)并进行细胞分类及计数,仅3例EOS计数高于正常值(正常值<3%)。10例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肺活检,6例出现肺组织内EOS浸润。9例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OCS)(泼尼松或甲泼尼龙)治疗者8例,初始剂量为30~50 mg;单纯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者1例;5例患者临床诊断时未确诊CEP,仅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未使用激素。结论CEP为罕见的肺部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促等,容易误诊。实验室检查常提示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可有淋巴结肿大。口服OCS治疗是CEP的一线治疗方法,治疗后短期预后良好,但易复发,一些新型的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可作为替代疗法。

  • 标签: 肺炎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 抗体,单克隆 皮质类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治疗的CEP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14例CEP患者男女比例为6∶1,中位年龄51岁,3例患者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皮疹等过敏病史。患者中位病程4个月,常见症状包括咳嗽(14例)、咳痰(13例)、气促(10例)等,偶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胸外症状(2例)。8例患者出现肺部听诊异常,主要为双肺呼吸音粗及散在的干湿性罗音。所有患者均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升高,中位血EOS计数为1.42×109/L。11例患者出现血清总IgE升高,其中10例>1 000 ng/ml。11例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5例肺功能正常,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4例患者均进行了肺部CT检查,大部分(13例)为双肺浸润,病变征象主要表现为斑片影(6例)、磨玻璃影(4例)、网格影(3例)和实变影(3例)等,部分可见散在分布的结节影(3例);6例患者出现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9例患者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BAL)并进行细胞分类及计数,仅3例EOS计数高于正常值(正常值<3%)。10例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肺活检,6例出现肺组织内EOS浸润。9例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OCS)(泼尼松或甲泼尼龙)治疗者8例,初始剂量为30~50 mg;单纯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者1例;5例患者临床诊断时未确诊CEP,仅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未使用激素。结论CEP为罕见的肺部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促等,容易误诊。实验室检查常提示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可有淋巴结肿大。口服OCS治疗是CEP的一线治疗方法,治疗后短期预后良好,但易复发,一些新型的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可作为替代疗法。

  • 标签: 肺炎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 抗体,单克隆 皮质类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患儿跨省异地就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择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建立的FUTang Updating medical REcords(FUTURE)数据库,提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出院且现住址位于山东省的省外就医0~14岁患儿资料,并选择山东省某儿童医院同时期收治的住院患儿资料进行比较。采用SPSS 22.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异地和本地就医患儿例数、主要流向、就诊科室、病种类别以及费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山东省异地就医患儿13 071例,就医流向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主;纳入山东省某儿童医院同时期收治的患儿资料87 742例。异地就医患儿中女性占比和学龄期患儿占比高于本地就医者,住院费用高于本地就医者;省外异地就医患儿主要就诊疾病为肿瘤、免疫性疾病等较为严重的疾病或者慢性病,而省内就医患儿以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为主。结论山东省0~14岁跨省异地就医患儿中肿瘤、免疫性疾病等占比较高,省内医院应重视重点专科建设,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政策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 标签: 儿童,住院 跨省异地就医 病种 分级诊疗 专科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气肿性肾盂肾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10月至2020年11月连续收治的14例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3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59岁(范围:52~73岁)。病变位于左肾者10例,右肾者4例。出现症状到就诊的中位时间3 d(范围:2~5 d)。所有患者均合并2型糖尿病。14例患者均有发热,均出现脓毒性休克症状。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1例和肺炎克雷伯菌3例。CT检查主要表现为患侧肾实质内分叶状或气泡状积气5例、斑点状或条纹状积气者9例、积液3例,肾周组织内积液1例。所有患者均于ICU接受抗休克、抗感染治疗,3例患者单纯行经皮穿刺引流术,3例患者行急诊患侧肾切除术,8例患者先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病情稳定后再二期行患侧肾切除术。结果3例死亡,11例存活。中位ICU停留时间6 d(范围:3~11 d)。3例死亡患者中,2例接受经皮穿刺引流术,1例接受急诊肾切除术。11例治愈患者中,1例接受经皮穿刺引流术,10例接受肾切除术(8例先行经皮穿刺引流术)。11例存活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随访,2例失访,其余9例血肌酐为(118.4±29.4)μmol/L(范围:89~176 μmol/L)。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初诊为急性肾盂肾炎的患者,在病情迅速进展、出现脓毒性休克时应考虑气肿性肾盂肾炎的可能。CT检查显示肾脏及肾周感染性病变伴肾实质内积气可明确诊断。在积极抗感染、规范化抗脓毒性休克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先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病情稳定后二期行患侧肾切除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肾盂肾炎 休克,脓毒性 糖尿病 引流术 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