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56岁女性患者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予依帕司他50 mg口服、3次/d。当天服药3次后(首次用药后约10 h),患者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头颈部出现风团样红斑。服药第2天,皮疹进行性加重并诊断为红斑型药疹。考虑为依帕司他所致,将该药换为硫辛酸注射液,并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对症治疗。3 d后,患者过敏症状减轻,逐步停用抗过敏药物,其他药物继续使用;6 d后,患者无不适,停药出院。20 d后随访,患者皮疹未复发。

  • 标签: 药疹 多形红斑型 依帕司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红斑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红斑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儿均有发热、皮肤和黏膜损害,皮肤损害表现为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受累的黏膜包括口腔黏膜、眼结膜及生殖器黏膜,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支原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2例在治疗过程中继发细菌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后好转,随访均无后遗症发生。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儿童红斑,临床少见,常被误诊,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及早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抗肺炎支原体及对症支持治疗往往预后良好。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多形红斑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在红斑(EM)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EM患者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以皮肤科常规护理联合微信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TTM,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半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病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采用疼痛视觉评估法(VAS)评价口腔疼痛水平,比较两组遵医行为评分、出院满意度和半年内再入院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红斑消失时间、水泡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控制饮食、合理用药、生活卫生和适当休息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出血、感染、脱皮和溃疡总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和专业性评价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患者采用TTM联合微信随访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水平,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降低再入院率。

  • 标签: 跨理论模型 微信随访 多形红斑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阴道梭细胞上皮瘤(spindle cell epitheliomas of the vagina,SCEV)并复习相关文献。组织学显示肿瘤主要由梭间叶细胞及少量上皮成分组成,间叶细胞排列呈条索状、编织状或网状,细胞无异型,上皮性成分散在分布于间叶组织之间,主要由分化较成熟的鳞状上皮组成,可见细胞间桥,另可见少量呈腺样分化及类上皮性分化区域,类上皮性分化区域间质黏液样变,与周围梭间叶成分之间可见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p40、p6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均呈阳性表达,但在肿瘤不同分化区域阳性表达程度不同,CD1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两种成分均呈强阳性表达,Calretinin及WT-1呈灶性弱阳性,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符合SCEV。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梭细胞滤泡腺瘤是种非常罕见的甲状腺滤泡腺瘤的亚型。该文报道1例滤泡性甲状腺腺瘤,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样梭细胞组成,偶见滤泡分化,间质血管广泛的玻璃样变性是该病的显著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示梭细胞表达波形蛋白、泛细胞角蛋白(pan cytokeratin,PCK)、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不表达降钙素、平滑肌肌动蛋白、CD34、HMB45等。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需要与伴有梭细胞分化的甲状腺上皮及间质病变相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梭细胞癌是化生性癌的种组织学亚型,发病率低,恶性度高,远处转移以肺转移最常见。乳腺梭细胞癌发生胃转移罕见,该文报道1例72岁女性乳腺梭细胞癌胃转移的病例,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杀巴斯德菌是种革兰阴性杆菌,常寄生于狗、猫、家禽、鸟类等动物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很少感染人类,偶可通过猫、狗咬伤或抓伤等途径感染人类,引起脑膜脑炎、肺炎、心内膜炎、盆腔脓肿、败血症等多种疾病。现报道1例杀巴斯德菌败血症患者。本例患者有心脏瓣膜置换术史,并饲养宠物犬,其主要症状是发热伴双手指端疼痛,经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指端疼痛较前好转后出院。临床医师尤其是感染病科医师应对各种人兽共患疾病,尤其是动物源性细菌感染的杀巴斯德菌病提高警惕。

  • 标签: 多杀巴斯德菌 革兰阴性杆菌 败血症
  • 简介:摘要巨脑畸形-小脑回-指(趾)畸形-脑积水综合征是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报道1例出生即发现特殊外貌、头围增大、六指畸形的患儿,为国内首次报道CCND2基因突变所致病例,为早期脑积水的诊断拓宽思路。

  • 标签: 巨脑畸形 多指(趾)畸形 脑积水 突变
  • 简介:摘要结节病是临床少见的种肉芽肿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累及脏器的结节病临床较为罕见,当表现为多发结节性病灶时易误诊误治。本例患者女性,56岁,以胸闷为首发症状,无特异性,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最终诊断为系统结节病。

  • 标签: 结节病 肉芽肿 多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41岁。以言语不清伴记忆力下降1个月就诊,既往有艾滋病病史,磁共振成像示左侧枕叶异常信号影,考虑炎性病变。脑活检镜下见病灶位于灰白质交界处,病灶中大量泡沫样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病灶周围少突胶质细胞增生,细胞核大、深染,轻度异型,呈毛玻璃样,可见核内包涵体,少量星型胶质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丰富,核偏位,可呈多角形。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显示为脱髓鞘疾病,病灶处泡沫细胞增生;受感染的少突胶质细胞胞核表达猴病毒40(SV40)。病理诊断:进行性灶性白质脑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细胞癌是种罕见肾癌亚型,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随访13个月无复发和转移。该病无显著临床表现,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本病治疗方案以手术治疗为主,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晚期仍存在进展可能。

  • 标签: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双电极适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手术方式将接受针双电极适、腹腔镜以及开腹射频消融技术患者分别纳入适组(n=23)、腹腔镜组(n=19)以及开腹组(n=18)。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技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适组患者完全消融比例(23/23)高于腹腔镜组(14/19)及开腹组(11/18),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适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支出少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支出少于于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组、腹腔镜组以及开腹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1/23、6/19、10/18,适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低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P<0.05)。结论针双极适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的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血管瘤 肝脏 多针双电极适形射频消融技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背十字皮瓣成形趾蹼修复小儿先天性并趾趾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2019年1至9月的11例先天性并趾趾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儿均为第4、5趾并趾合并第5趾趾畸形,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3个月~9岁,平均5.6岁;左侧6例,右侧5例。该11例患儿均采用趾背十字皮瓣重建趾蹼。术后随访趾蹼外观、深度、坡度。结果所有病例趾蹼、趾根、足趾侧方均未植皮,创面均期愈合,无感染及皮瓣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后随访5~14个月,趾蹼深度、宽度、坡度形态与健侧相近,其中2例趾背出现轻度瘢痕增生。结论十字皮瓣设计简单、血供可靠、对趾背皮肤利用率高、术中无需植皮且能重建正常形态的趾蹼,用于治疗先天性并趾趾畸形疗效确切。

  • 标签: 并指(趾) 先天畸形 外科皮瓣 趾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颌第磨牙的根管系统形态复杂多样,其牙根数目及形态均可能发生较大变异。本文报道的1例根管患者双侧下颌第磨牙均存在远中中央根管,且右下第磨牙近中根同时存在低分叉的Ⅴ型根管。患牙治疗过程中,结合锥形束CT影像学、牙科显微镜、超声治疗仪等辅助手段,完成了根管的根管治疗及患牙冠部修复,术后18个月复查效果良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