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治疗方案制订与转归的关键要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20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23例MTC患者病例资料、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生存随访结果,结合ATA等指南对MTC治疗方案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3例MTC中,有22例(95.65%)术前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n)不同程度的升高;15例(65.22%)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不同程度的升高;3例(13.04%)术前超声及增强CT提示颈部有可疑异常淋巴结;2例(8.70%)术中探查可见包膜侵犯。23例中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例、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例、甲状腺全切术3例、甲状腺全切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例、甲状腺全切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3例、甲状腺全切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单侧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3例。8例(34.78%)术后出现复发,其中有7例为第一次手术不规范导致。2例术前Ctn明显升高,仅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未见复发。结论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是MTC生物治愈的关键,但也不能简单参照如Ctn等单一因素来决定手术方式,MTC现代治疗方案需同时遵循规范化原则及个体化原则来制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拮抗剂方案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胚胎发育时间和移植胚胎数分为第3日(day 3,D3)单优质卵裂胚移植组(单优组),D3双优质卵裂胚移植组(双优组)和单囊胚移植组(单囊胚组)。其中新鲜周期单优组301个周期、双优组253个周期、单囊胚组127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单优组84个周期、双优组136个周期、单囊胚组396个周期;全胚冷冻首次FET单优组69个周期、单囊胚组161个周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新鲜和FET周期单优组、双优组、单囊胚组及首次FET周期单优组与单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结果各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基础雌二醇、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获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鲜周期中单优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与新鲜周期单囊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妊娠率[46.18%(139/301)]、持续妊娠率[40.86%(123/301)]、多胎妊娠率[0%(0/139)]显著低于双优组[58.89%(149/253),P<0.001;52.17%(132/253),P<0.001;30.20%(45/149),P<0.001],种植率与双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FET中单优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持续妊娠率与双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6 7),但均显著低于单囊胚组[62.88%(249/396),P<0.001;63.89%(253/396),P<0.001;55.30%(219/396),P<0.001],多胎妊娠率[0%(0/27)]则显著低于双优组[20.37%(11/54),P=0.013]。首次FET单优组的持续妊娠率[27.54%(19/69)]显著低于新鲜周期单优组[40.86%(123/301),P=0.040],首次FET单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63.35%(102/161)]、种植率[63.98%(103/161)]显著高于新鲜周期单囊胚组[50.39%(64/127),P=0.027;51.97%(66/127),P=0.040]。结论拮抗剂方案单胚胎移植能显著降低多胎妊娠率;新鲜周期移植D3单优质卵裂胚可获得与D5单囊胚相似的临床结局,而FET周期移植单囊胚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培训方案。方法于2019年8月—2020年7月以胜任力评价量表为依据,经文献回顾和专家小组讨论,通过专家咨询法构建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培训方案。结果3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35,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1、0.27、0.35。最终确定的培训方案包括基本能力培训模块、进阶能力培训模块2个部分,分别包括3个模块、14个项目、25个课程和3个模块、8个项目、8个课程。结论基于胜任力评价量表构建的临床护理教师培训方案的内容全面具体,实操性较好,为临床护理教师的培训提供了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研究(CCCG-ALL-2015)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效果及主要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CCG-ALL-2015统一方案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CCCG-ALL协作组20家医院的7 640例初诊ALL患儿进行分层治疗。根据临床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危险度分组,并根据诱导治疗第19天、46天微小残留病(MRD)结果调整危险度,不同危险度予以不同强度的化疗,全程无放疗。方案设计2个随机对照研究:费城染色体阳性ALL(Ph+ALL)患儿在化疗基础上随机接受达沙替尼(Ph-D组)或伊马替尼(Ph-I组)治疗;根据维持治疗后期是否加用7个周期的地塞米松和长春新碱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加用,B组为不加用),比较两组生存率差异。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多因素模型。结果共7 640例患儿入组,男4 521例、女3 119例。7 508例获得完全诱导缓解,诱导缓解率为98.3%。189例Ph+ALL患儿随机研究显示,达沙替尼(Ph-D)5年EFS优于伊马替尼(Ph-I)[60.1%(95%CI 49.8%~72.5%)比39.4%(95%CI 26.9%~57.7%),χ2=5.00,P=0.020]。维持治疗期间是否加用地塞米松和长春新碱随机研究显示,低危患儿A、B两组间EFS和OS差值单侧95%CI上限分别为0.02和0.01,中、高危患儿A、B两组间EFS和OS差值单侧95%CI上限分别为0.05和0.01,小于预设的非劣效边界值0.05。整组患儿随访3.5(2.4,4.8)年,5年OS和EFS分别为90.9%(95%CI 90.2%~91.7%)和80.1%(95%CI 79.0%~81.2%),累积复发率15.3%(95%CI 14.3%~16.3%),单纯中枢神经系统(CNS)累积复发率为1.9%(95%CI 1.6%~2.2%),累及CNS累积复发率为2.7%(95%CI 2.3%~3.1%)。5年治疗相关累积病死率为1.3%(95%CI 1.0%~1.6%)。多因素分析发现B-ALL中,年龄≥10岁、男性、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9/L、初诊时中枢类型为CNS2或CNS3、有BCR-ABL融合基因、KMT2A基因重排、无ETV6-RUNX1融合基因、诱导第19天、第46天MRD>0.01%均为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T-ALL中有BCR-ABL融合基因、诱导第46天MRD>0.10%为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结论无颅脑预防性放疗的CCCG-ALL-2015方案远期预后良好,CNS复发率低,治疗相关病死率低,达沙替尼在Ph+ALL中比伊马替尼更有效。维持治疗后期去掉长春新碱和地塞米松并不降低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CSP)的发病特征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3例CSP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患者年龄范围为26~39岁,中位年龄为32.5岁。结果23例患者中,3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者,阴道流血时间长,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后2个月恢复正常。13例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中,7例患者联合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者,阴道流血少,血HCG术后30 d内降至正常;6例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术中出血<50 ml,血HCG术后2周内降至正常。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切除妊娠囊,术中出血350~500 ml,血HCG术后3周内降至正常。结论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早孕期间需行经阴道B超检查,确定妊娠囊着床部位。对于CSP的患者,在人工流产手术或药物流产前,建议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或联合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待胚胎灭活后,作好输液备血及手术准备的情况,在B超引导下清宫或宫腔镜下妊娠包块切除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且术后血HCG较快恢复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效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首次IVF/ICSI助孕的1286例PCOS患者(1286个IVF/ICSI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将所有周期分为长效长方案组(1106例)和拮抗剂方案组(180例),分别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促排卵治疗过程和首次移植(包括新鲜周期或复苏周期移植)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拮抗剂方案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asal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bFSH)[(6.37±1.70)IU/L]显著低于长效长方案组[(6.84±1.69)IU/L](P=0.001),基础窦卵泡计数(34.52±11.23)多于长效长方案组(27.63±8.24)(P<0.001),故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将两组数据进行匹配,匹配后长效长方案组和拮抗剂组分别纳入165个和166个取卵周期。拮抗剂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9.43±1.78)d]、Gn使用总量[(1 648.95±524.15)IU]低于长效长方案组[(13.85±3.45)d,P<0.001;(2 391.14±826.55)IU, P<0.001],且卵泡发育率[53.21%(3095/5817)]、获卵数[(20.72±8.55)个]、囊胚形成率[72.77%(1291/1774)]和可利用胚胎数[(8.20±5.09)个]显著高于长效长方案组[43.24%(2599/6011),P<0.001;(16.42±6.14)个,P<0.001;63.06%(840/1332),P<0.001;(6.39±3.35)个,P<0.001],但两组间卵子利用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长效长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患者首次移植(新鲜或复苏周期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和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OS患者IVF/ICSI助孕时应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存在Gn使用总量少、刺激时间短、囊胚形成率高、可利用胚胎数多等优势,但其中重度OHSS发生率和首次移植妊娠结局与长效长方案相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吸附(PA)治疗肝衰竭时合理的肝素剂量与抗凝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PA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根据抗凝方式分为首剂肝素抗凝组和首剂加维持肝素抗凝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正态分布者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PA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38例,其中首剂肝素抗凝组83例,首剂加维持肝素抗凝组5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实验室资料可比。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A治疗,血浆分离器凝血等级判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5,P=0.216);两组均存在不同程度出血并发症,其中首剂肝素抗凝组中心静脉导管渗血2例(2.4%)、鼻腔出血1例(1.2%),首剂加维持肝素抗凝组中心静脉导管渗血5例(9.1%)、皮肤出血点2例(3.6%)、鼻腔出血1例(1.8%)、上消化道出血1例(1.8%),首剂肝素抗凝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首剂加维持肝素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PA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PA治疗前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剂肝素抗凝组:t=3.850,P=0.022;首剂加维持肝素抗凝组:t=6.733,P=0.007)。首剂加维持肝素抗凝组患者下机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首剂肝素抗凝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两组患者PA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明显变化(首剂肝素抗凝组:Z=-2.455,P=0.017;首剂加维持肝素抗凝组:Z=-2.307,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两组患者PA前后血小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剂肝素抗凝组:Z=-0.529,P=0.480;首剂加维持肝素抗凝组:Z=-0.276,P=0.362)。结论对于治疗前20%≤凝血酶原活动度≤4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7 s(正常上限值2倍)、血小板≥50×109/L的肝衰竭患者(排除肝素禁忌证),人工肝PA治疗采取0.2 mg/kg首剂肝素给药,不维持用药的抗凝方案是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前瞻性分析脑膜转移瘤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93例脑膜转移瘤患者,接受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实施的全脑放疗、局部推量和/或全脊髓照射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记录临床症状、磁共振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液体活检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次要研究终点为局部控制(LC)、颅内无进展生存(IPFS)及脑转移专项生存(BMSS)及不良反应。结果主要原发病为非小细胞肺癌。全组接受全脑放疗±局部推量(中位剂量分别为40 Gy分20次、60 Gy分20次)或全脑、全脊髓照射(中位剂量分别为40 Gy分20次或50 Gy分25次、36 Gy分20次)。20例找到肿瘤细胞并行鞘注化疗;63例接受靶向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3.8个月,1年OS、LC及IPFS分别为62%、77%及53%。中位生存时间15.9个月,中位BMSS时间42.2个月。3-4级不良反应少见,仅观察到8例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精准放疗结合鞘注化疗或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延长脑膜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性激素分泌情况、肿瘤标志物、临床分期、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结果19例患者中,异常阴道出血或月经异常16例,其中闭经3例;性激素升高6例(雌二醇升高2例,睾酮升高2例,雌二醇及睾酮均升高2例),其肿物体积均较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卵巢癌分期以早期病例居多(Ia期14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及是否有生育要求选择不同手术方案,7例行术后辅助治疗。随访至今,19例患者全部存活,且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分期是影响治疗方案选择的最主要因素,其手术范围选择及术后是否需行化疗有待商榷。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方案的持续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订并实施项目持续性应用行动计划,进而提升护士知识水平和循证护理能力,推动患者结局的改善,增强组织循证文化氛围。方法选取中日友好医院外科ICU方案应用科室为研究对象,包括全体护士、患者、护理流程、科室规范制度等。通过观察法、访谈法了解项目持续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订实施优化版ICU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方案,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从患者、护士和组织层面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方案应用科室7条审查标准执行率呈下降趋势;患者约束率、约束时长较前期有上升趋势;优化版方案实施后,各条目执行情况均有所提高;身体约束率由优化前的34.91%(37/106)下降到28.57%(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40,P>0.05),身体约束时长由优化前60.93 h降低到优化后48.09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0.19,P>0.05)。结论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项目的持续性应用不甚乐观,实施的持续性受多方因素影响,本循证实践项目的持续质量改进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约束规范程度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护士知识水平的提升和循证护理能力的改善;同时更好地营造组织的循证文化氛围。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方案的持续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订并实施项目持续性应用行动计划,进而提升护士知识水平和循证护理能力,推动患者结局的改善,增强组织循证文化氛围。方法选取中日友好医院外科ICU方案应用科室为研究对象,包括全体护士、患者、护理流程、科室规范制度等。通过观察法、访谈法了解项目持续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订实施优化版ICU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方案,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从患者、护士和组织层面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方案应用科室7条审查标准执行率呈下降趋势;患者约束率、约束时长较前期有上升趋势;优化版方案实施后,各条目执行情况均有所提高;身体约束率由优化前的34.91%(37/106)下降到28.57%(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40,P>0.05),身体约束时长由优化前60.93 h降低到优化后48.09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0.19,P>0.05)。结论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项目的持续性应用不甚乐观,实施的持续性受多方因素影响,本循证实践项目的持续质量改进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约束规范程度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护士知识水平的提升和循证护理能力的改善;同时更好地营造组织的循证文化氛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全面评估及多学科协作方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初发脑卒中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康复方案,观察组实施脑卒中吞咽障碍全面评估及多学科协作方案,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康复介入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03±0.42)d、(4.71±1.30)d、(12.34±3.5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19±0.94)d、(6.89±1.79)d、(14.16±4.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5、7.30、2.50,均P < 0.05);观察组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64%(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6%(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 < 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8,P < 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7.06±4.27)g/L、(120.85±4.99)g/L、(259.78±54.26)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8±4.14)g/L、(113.15±5.17)g/L、(230.63±51.8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7.94、2.88,均P <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61.25±23.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08±24.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 < 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全面评估及多学科协作方案的应用效果较好,更有助于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放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接受放疗的60例ⅣB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剂量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放疗总剂量<50.4 Gy)和高剂量组(放疗总剂量≥50.4 Gy),每组各30例。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困难评分,采用χ2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放疗有效率、吞咽困难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标准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吞咽困难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32,P=0.876;Z=1.506,P=0.278)。全组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症状得到缓解,吞咽困难评分较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47,P<0.001)。标准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放疗有效率分别为76.7%(23/30)和83.3%(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7,P=0.519);吞咽困难缓解率分别为80.0%(24/30)和90.0%(2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3,P=0.47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3%(13/30)、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5,P=0.001)。标准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和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0,P=0.256)。结论标准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在近期疗效、症状缓解及远期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接受标准剂量放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治疗方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广元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发生窒息的8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对照组43例(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对比2组患儿的通气时间、起效时间、复苏成功率、5 min Apgar评分以及复苏前后血气指标,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两种正压通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所需通气时间、起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95.38%(41/43),对照组复苏成功率为86.05%(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5 min Apgar评分和各项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是一种快速、有效复苏窒息新生儿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学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联合应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二联疗法与联合应用PD-1抗体、TKI和局部治疗的三联疗法对术后难治性复发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二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的肝癌肝切除术后难治性复发患者资料。使用改良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生存率、疾病控制率(DCR)等指标,并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常用术语标准》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二联疗法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54.3±8.8)岁;三联疗法组38例,男性31例,女性7例,年龄(55.5±8.4)岁。三联疗法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94.5%)高于二联疗法组(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联疗法组和三联疗法组的DCR分别为64.0%(16/25)和84.2%(3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疗法组和三联疗法组的肿瘤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0%(20/25)和78.9%(30/38),且二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PD-1抗体和TKI二联疗法及PD-1抗体、TKI和局部治疗三联疗法治疗术后难治性复发肝癌是安全有效的,后者在生存率方面有更好的临床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国内外网站治愈乙型肝炎新药临床试验的注册现状及试验设计特点,为后续乙型肝炎新药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0年5月26日,纳入国内外乙型肝炎治愈新药的注册试验。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检索并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结果共纳入106项乙型肝炎治愈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英文注册网站94项,中文注册网站12项),注册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治疗性疫苗及核心蛋白抑制剂占比最高,分别为27.4%(n = 29)和22.6%(n = 24)。绝大部分临床试验(n = 96,90.6%)处于早期(I期及II期)阶段。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主要为健康人及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主要为初治或经治后达到病毒抑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新药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约半数II期临床试验采用HBsAg阴转/定量下降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总体上,采用新型设计的临床试验数量较少,仅占3.8%(4/106)。国内注册网站乙型肝炎治愈新药试验相对较少,填报信息欠完整。结论国内外乙型肝炎新药临床试验注册量逐年增长,但多处于I期和II期,采用新型设计者较少。国内网站注册试验的信息完整性有待提高。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第2位的常见恶性肿瘤。由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联合的FOLFOXIRI三药方案是一种治疗结直肠癌的高强度化疗方案,具有疗效显著但毒性较大等特点。为了推动我国临床工作者对FOLFOXIRI方案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应用,由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了《结直肠癌改良三药cmFOLFOXIRI方案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分别针对结直肠癌姑息治疗、转化治疗和新辅助治疗,对FOLFOXIRI方案的临床应用进行推荐,并基于中国人群特点、3种化疗药物机制以及既往研究数据,首次提出了中国版改良FOLFOXIRI(Chinese modified FOLFOXIRI,cmFOLFOXIRI)的剂量用法和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结直肠癌治疗水平,使更多患者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CMV)血症的患者中,采用更昔洛韦、膦甲酸钠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或采用其中一种药物进行单药治疗的疗效。方法非随机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在移植后发生CMV血症的患者。通过电话或查阅住院及门诊病历的方式进行随访。观测指标包括: CMV感染(包括CMV病)的发生率、CMV感染再发率、总体生存(OS)和无疾病生存(DFS)等。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共纳入血浆CMV DNA阳性的患者242例,其中221例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65例接受联合治疗,156例接受单药治疗。两组CMV血症转阴中位时间分别为21(3~60)及14(3~32) d(P=0.011)。两组在CMV病发生率、预计1年总体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MV DNA阳性持续超过14 d(即难治性CMV感染)的患者共116例,53例(45.7%)在CMV阳性2周内接受了联合抗病毒治疗,63例(54.3%)则接受了单药抗病毒治疗。联合组和单药组中CMV DNA转阴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1(15~60)及20(15~45) d(P=0.472)。两组中各有2例患者进展为CMV病(P=0.860)。在随访中,联合用药组有12例患者(22.6%)再次出现CMV血症;单药治疗组中,8例患者(12.7%)再次出现CMV血症(P=0.158)。联合用药组及单药治疗组预计1年OS率分别为92.0%及87.1%(P=0.543);预计1年DFS分别为90.3%及85.7%(P=0.665)。单因素分析提示,OS、DFS与是否联合用药无相关性(OS:HR=0.644,P=0.547;DFS:HR=0.757,P=0.666)。结论在难治性CMV感染中,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对比单药治疗,在CMV血症持续时间、CMV病发生率及CMV再发率、总体生存及无病生存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对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CBM数据库,搜集PPOS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应用于POR患者的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5月。严格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队列研究使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系统评价方法、RCT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队列研究7篇,RCT文献3篇,包括1977例POR患者,其中PPOS方案组1053例,拮抗剂方案9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POS方案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延长(P=0.02),但Gn总用量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方案的直径≥14 mm卵泡数和获卵数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Ⅱ卵率和受精率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P=0.04,P<0.001),但两组方案的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方案的早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发生率明显降低(P=0.04),扳机日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LH水平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POS方案的临床妊娠率高于拮抗剂方案,而流产率低于拮抗剂方案(P=0.03,P<0.001),但周期取消率和出生率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OS方案可明显降低POR患者促排卵中LH峰发生率,提高MII卵率,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可在POR患者中广泛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