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急诊胸痛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80例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和参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护理管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无论抢救效率和效果、护理质量均高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胸痛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抢救效果和成功率。
简介:目的:探究急诊胸痛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流程对其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研究对象选取该时间段内本急诊接收的胸痛患者76例,通过电脑随机抽样方法予以分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常规组(n=38),(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组(n=38)。对比2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36例(97.29%),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减少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而且能够使患者救治效果提升,值得临床上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于急性脑梗死病例急救领域引入优化模式的急诊护理流程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2023年收治于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急诊病例5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划归为25例试验组、25例对照组,对照组遵循急性脑梗死常规式急诊护理流程施护,试验组接受优化模式的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急性脑梗死急诊样本急救护理时效性三大时间测评指标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急性脑梗死病例急救领域引入优化模式的急诊护理流程,利于其急救护理时效性与抢救成功率的双重提升。
简介:摘要急诊检验是当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认识当前急诊检验存在的问题,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本视频介绍了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检验的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急诊检验流程改进前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改进的效果和管理经验。急诊检验流程改进前存在的问题有:急诊标本泛滥、急诊标识不明显和急诊报告达标率低。急诊检验流程改进措施包含:修订《急诊检验规范及流程》、优化医生工作站和绿色通道系统化开单等。急诊检验流程改进后,效果显著,急查标本逆检率下降,急查标本送检率和急诊检验报告达标率均有明显上升。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TIPS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1-2021.12期间未进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TIPSS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2022.1-2022.12期间进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TIPSS治疗患者3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TIPSS治疗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可视化技术在急诊隔离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理2020年4—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隔离手术室在可视化设备下实施1 422例急诊手术,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期间参与手术的35名医护人员和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访谈和效果评价。结果94%(33/35)的医护人员对该系统非常满意,6%(2/35)的医护人员认为还需改进;93%(28/30)的手术患者认为该系统简单、方便、实用,90%(27/30)的患者认为该系统具有人性化,患者及家属可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结论可视化技术实现了急诊手术患者从入室到出室全程的安全管理,提高了围手术期急诊手术室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体现手术室的人文关怀。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性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针对性急诊护理流程。观察比较两组血糖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流程有利于快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挑选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胸痛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1)和研究组(n=31),常规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两组急诊抢救时间、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为(31.20±1.59)min、进出急诊时间为(40.13±2.40)min、住院时间为(10.47±1.23)d,常规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为(57.16±2.87)min、进出急诊时间为(57.82±3.16)min、住院时间为(14.84±2.49)d,研究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常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3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缩短急诊抢救时间、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且很少出现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急救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常规护理流程患者作为对照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采血时间、NIHSS、ADL评分。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减少各环节所用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提高急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从培训角度改进急诊气道管理,探讨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的急诊气道管理培训模式。方法根据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临床处理原则,结合临床实际流程,设计气道管理培训课程。课程以气道管理的CHANNEL流程为主线,重点讲述人工通气和氧疗技术,快速诱导插管技术。授课过程以临床处理流程为主线,采用实物展示、视频演示和事物联系的方法进行讲解。以自由报名或定向招生开课。课后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收集急诊气道管理课程学员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全国13个城市举办了15场培训,参加学员566名。收到反馈问卷185份,单项课程内容,学员认为较难理解的部分前三位是氧疗(48人,25.9%)、CHANNEL流程讲解与演练(48人,25.9%)、快速诱导插管流程(47人,25.4%)。课后41人(22.2%)改变了急诊气道管理的工作流程,140人(75.7%)部分改变了急诊气道管理的工作流程,4人(2.2%)依然采用原来的工作流程。结论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的急诊气道管理课程符合目前临床需求,可以更好地实现临床岗位胜任力的培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诊流程改进对门急诊急救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门急诊科收治的接诊流程改进前8 100例患者,另选取2018年1~12月院门急诊科室收治的接诊流程改进后8 200例患者,将改进前的就诊患者设为对照组,改进后的就诊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接诊流程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给予接诊流程改进后的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诊流程改进前后的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结局。结果实施接诊流程改进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和抢救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接诊流程不仅可为患者节约就诊时间,提升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预后,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借鉴。
简介: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通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各45例,常规组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时间、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急诊时间、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使患者有更好的诊疗体验,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加速患者康复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对急诊困难气道的预测能力。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行气道管理的患者,若条件允许,对其同时应用基于CHANNEL流程和改良Mallampati分级(modified Mallampati test, MMT)进行气道评估,完成后予直接喉镜下显露声门继而进行Cormack-Lehane分级。以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或Ⅳ级定义为困难气道。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价应用MMT、CHANNEL流程进行气道评估时预测困难气道的能力。结果接受急诊气道管理的312例患者中有122例被纳入研究,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预测困难气道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1%,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为0.948(0.907~0.988)。与MMT比较,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对困难气道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P<0.05)。结论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可有效准确预测急诊患者的困难气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输液意外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18年6—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收的22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流程;将2018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22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优化。比较两组患儿对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输液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输液等候时间、接诊时间、穿刺时间、拔针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投诉、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输液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液等候时间、接诊时间、穿刺时间以及拔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降低小儿急诊输液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改善患儿的就医体验,保证了患儿安全,并提高了家长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满意度评价,营造了积极良好的医院整体形象。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急诊溶栓流程的改造缩短院内耽误时间。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男102例,女56例,年龄(69.12±12.75)岁。本院自2017年11月起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急诊溶栓流程的改造,包括在急诊设立卒中专科护士岗位、溶栓地点由病房前移到急诊、完善卒中绿色通道、优化评判溶栓路径等。建立3个时间节点:入急诊到扫描头颅CT的时间,扫描头颅CT到签署知情同意的时间,签署知情同意到开始溶栓的时间。3个时间相加得到急诊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评价各时间节点、DNT、溶栓达标率(DNT≤60 min为达标)的情况,进而分析院内延误改进的效果。结果2016—2019年4年间,经急诊溶栓的例数分别是20例、22例、46例、70例;溶栓达标率分别为5.00%、9.09%、43.49%、55.71%;DNT中位数分别为112.0(82.5,134.0)min、75.5(71.8,85.0)min、67.5(48.8,82.3)min、59.0(49.8,76.0)min。各年度的时间节点和DNT均逐年缩短,除扫描头颅CT到签署知情同意的时间以外(P=0.260),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院急诊溶栓流程改造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就实际积极出发分析探讨急诊科预检分诊流程优化对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12月期间本院急诊抢救室接收的1 200例未采取预检分诊流程优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今进入本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急诊抢救采取预检分诊流程优化的1 2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689例、女511例,年龄(34.23±2.18)岁;观察组男583例、女617例,年龄(36.33±2.9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分诊及时率、确诊时间、候诊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97.75%(1 173/1 200)比88.25%(1 059/1 200)]、分诊及时率[94.17%(1 130/1 200)比80.67%(968/1 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患者的确诊时间[(1.25±0.26)h比(4.55±0.57)h]、候诊时间[(0.21±0.03)h比(0.62±0.04)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92%(1 163/1 200)比86.58%(1 039/1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39,P<0.001)。结论在急诊科日常抢救工作中,通过预检分诊流程优化能够大大提升抢救质量、效率,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拉近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