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焦虑、抑郁作为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两种情绪障碍,已成为威胁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焦虑和抑郁由于存在共同的临床表现、行为特征以及遗传和环境病因机制,二者常以病形式存在,具有近期与远期不良健康效应。本文总结了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病的流行现状和病特征,综述焦虑抑郁病病因学模型和影响因素,并揭示潜在病因机制,试图为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病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焦虑 抑郁 共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近5年国内外围产期抑郁研究的热点及差异,为我国围产期抑郁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方法检索万方、Pubmed数据库,纳入2015—2019年发表的有关围产期抑郁的国内外文献,使用Bicomb 2.0书目现分析系统、gCLUTO软件进行词频分析及双向聚类分析。结果纳入英文文献2 616篇、中文文献1 074篇,截取35个英文和20个中文高频关键词进行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英文文献聚类分为5个主题:围产期抑郁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围产期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围产期抑郁的病因学研究,围产期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干预措施研究,围产期抑郁的早期筛查;中文文献聚类分为:社会支持干预对围产期孕妇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围产期抑郁的影响因素,心理干预对围产期孕产妇不良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结论加强对产前抑郁的探讨,增加对围产期抑郁女性子代的长期随访研究,开发完善包含多因素、多维度的围产期抑郁危险因素评估工具,构建全方位管理模式可以成为近期我国围产期抑郁研究的探索方向。

  • 标签: 抑郁 围产期 文献计量学 词频分析 聚类分析 研究热点
  • 简介:摘要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以全身弥漫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可单独发病,也可与其他疾病共同存在,抑郁症是其常病的精神疾病。由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客观指标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抑郁症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 标签: 抑郁症 纤维肌痛综合征 文拉法辛 普瑞巴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瑜伽训练艺术行为干预对失眠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6例失眠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20次瑜伽训练艺术行为干预。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olysomnograhy,PSG)记录患者的客观睡眠参数。在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分别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结果研究组在干预前后的PSQI总分差值[研究组(11.00±2.72)分、对照组(9.00±2.22)分]、睡眠效率因子分差值[研究组(2.02±0.81)分、对照组(1.53±0.77)分]、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差值[研究组(1.75±0.90)分、对照组(0.96±0.85)分]、HAMD总分差值[研究组(12.19±6.25)分、对照组(8.03±5.67)分]和HAMA总分差值[研究组13.00(8.25,16.75)分、对照组7.00(5.00,9.2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220,2.516,3.595,2.806,Z=-3.616,均P<0.05)。结论瑜伽训练艺术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失眠抑郁障碍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及抑郁和焦虑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行为干预 瑜伽训练 失眠 抑郁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第二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采用情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15.17±5.22)分、(9.42±1.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17±4.30)分、(12.29±1.4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1、9.836,均P<0.001);观察组GQOL-74总分为(95.76±4.12)分,高于对照组的(85.91±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8,P=0.001)。结论情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症 共情 护理研究 模型,护理学 心理疗法 睡眠 生活质量 抑郁 情绪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基于图论的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方法,重点探讨2型糖尿病抑郁(type 2 diabetes comorbid depression,T2DD)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异常模式,进一步阐明T2DD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T2DD者52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不伴抑郁者59例和健康对照者57例行头颅MR扫描,采集临床变量、评测认知心理量表。比较三组间全脑DC值,并提取差异显著脑区的DC值与临床变量、认知心理量表评分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T2DM不伴抑郁组相比,T2DD组有更低的认知评分、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2DM不伴抑郁组右后扣带回DC值减低,T2DD组右颞横回DC值增加(高斯随机场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T2DM不伴抑郁组及T2DD组DC值与临床变量和认知心理量表评分间未发现显著相关。结论T2DD患者伴有更严重的情绪异常和认知功能受损,在静息状态下,其右侧颞横回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异常,可能是T2DD脑损害的潜在神经影像生物学标记。

  • 标签: 糖尿病,2型 抑郁 共病 脑功能成像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抑郁 (type 2 diabetes comorbid depression, T2DD)使患者自我管理和依从性变差,增加社会负担。然而,T2D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炎症系统、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以及T2DD的神经影像学改变方面。因此,本文就当前T2DD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了解其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华蟾素对紫杉醇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疼痛和抑郁行为及对小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32只SPF级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n=8):空白组、紫杉醇组、紫杉醇+华蟾素1.25 g/kg组和紫杉醇+华蟾素2.5 g/kg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分别于实验第1、3、5、7日腹腔给予2 mg/kg紫杉醇制作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紫杉醇+华蟾素1.25 g/kg组和紫杉醇+华蟾素2.5 g/kg组在实验第1~7日每日腹腔给予华蟾素1.25、2.5 g/kg。造模前1日及造模后第1、5、10、15日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造模前1日及造模后第15日采用悬尾及强迫游泳实验测定小鼠抑郁行为。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海马组织内BDNF、TNF-α和IL-6的表达情况。结果紫杉醇+华蟾素1.25 g/kg组和紫杉醇+华蟾素2.5 g/kg组小鼠MWT及TWL较紫杉醇组明显提高(P均<0.05)。紫杉醇+华蟾素2.5 g/kg组小鼠在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较紫杉醇组显著缩短(P均<0.05)。紫杉醇+华蟾素1.25 g/kg组和紫杉醇+华蟾素2.5 g/kg组小鼠海马中TNF-α和IL-6的含量相较于紫杉醇组明显降低,BDNF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华蟾素可以通过降低小鼠海马组织内致炎因子TNF-α和IL-6含量及升高BDNF水平,缓解紫杉醇诱导的小鼠疼痛-抑郁患病行为。

  • 标签: 神经痛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华蟾素 紫杉醇
  • 简介:摘要抑郁障碍是癫痫患者最常见的精神系统并发症,癫痫抑郁的高患病率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共同发病机制。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与突触结构异常改变、神经网络异常及多种突触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及再生异常在癫痫与抑郁障碍患病的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现围绕二者之间的联系综述如下。

  • 标签: 癫痫 抑郁障碍 突触可塑性 突触蛋白
  • 简介:摘要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 syndrome,AS)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特点是社会交往困难,局限的兴趣爱好和刻板行为,常伴有显著的动作笨拙。AS一般在儿童期起病,但由于其智力发育和语言能力正常,会存在有些患者被延迟诊断甚至成年后才被确诊的现象。成人AS与儿童AS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即社会交往障碍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行为刻板,病现象较为突出,很多成人AS的案例都强调了病,其中情绪障碍是成人AS最常见的病。本文就我院门诊的1例成年AS合并抑郁症、问题性网络使用等问题进行报道。

  • 标签: 阿斯佩格综合征 抑郁症 问题性网络使用 成年期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比率低频振幅(fALFF)值分析2型糖尿病抑郁(T2DD)患者的脑自发神经活动的异常模式,明确T2DD患者脑损害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5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52例T2DD患者进入研究,另设同期57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HC)组。收集3组被试临床资料、精神心理量表评分、rs-fMRI扫描结果等资料;计算3组被试全脑fALFF值并比较不同脑区fALFF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fALFF值与临床变量及精神心理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被试双侧楔前叶fAL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组相比,T2DD与T2DM组双侧楔前叶fALFF值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D组fALFF值较T2DM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D组、T2DM组患者fALFF值与临床资料及精神心理量表评分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双侧楔前叶脑自发神经活动异常可能是T2DD患者脑损害的重要神经影像学标记。

  • 标签: 糖尿病,2型 磁共振成像 脑损伤,慢性 抑郁
  • 简介:摘要病已成为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挑战,而心血管代谢性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病模式之一。研究发现,心血管代谢性病与抑郁症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联机制,两者共存显著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和不良结局风险。文章着重讨论其复杂性对全科实践的影响,以期为病人群健康管理奠定基础。

  • 标签: 抑郁症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 共病
  • 简介:摘要病已成为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挑战,而心血管代谢性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病模式之一。研究发现,心血管代谢性病与抑郁症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联机制,两者共存显著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和不良结局风险。文章着重讨论其复杂性对全科实践的影响,以期为病人群健康管理奠定基础。

  • 标签: 抑郁症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 共病
  • 作者: 林靖宇 苏允爱 吕晓珍 刘琦 王刚 魏镜 朱刚 陈巧灵 田红军 张克让 王学义 张楠 王瑛 于欣 司天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卫生部精神卫生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0019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100088,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10073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阳 110001,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 116023,天津市安定医院 300074,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 03000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石家庄 05000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300052,解放军第九八四医院,北京 110108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抑郁病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 anxiety disorder, GAD)的流行情况并探索潜在的发病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纳入国内9家中心的1 086‌例抑郁症患者。采用MINI诊断抑郁症和GAD,使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LES)和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CTQ)分别评估生活应激水平和童年期虐待。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17 item, HAMD17)、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short scale for China, EPQ-RSC)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点。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临床特征、生活应激和社会心理因素与抑郁病GAD的关系。结果1 086‌例抑郁症患者中,276‌例(25.4%)病GAD(病GAD组),810‌例(74.6%)不病GAD(不病GAD组)。病GAD组的患者存在成年期应激的比例高于不病GAD组[60.2%(165/276)与39.9%(321/810), χ²=33.993,P<0.01],2组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GAD组患者的神经质水平更高、外向性水平更低。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成年期应激(OR=1.720,95%CI 1.262~2.343,P<0.01)和高神经质水平(OR=1.211,95%CI 1.141~1.286, P<0.01)与抑郁病GAD有关。结论成年期应激和神经质水平高可能是抑郁病GAD的潜在风险因素,这为抑郁症患者亚群进行更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提供了线索。

  • 标签: 抑郁症 焦虑 应激 心理学 神经质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抑郁对孕期糖代谢功能及新生儿形态结局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三家医院招募孕符合标准的18~28周孕妇,纳入4 380名研究对象,其中收集到3 827名孕妇新生儿的出生结局信息。采用自制问卷《合肥市孕产妇健康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获得基本人口学特征及抑郁情绪状态。在孕24~28周行75 g糖耐量实验诊断GDM,产妇分娩后从医院病历收集分娩结局信息。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GDM和抑郁状态孕妇糖代谢指标及新生儿结局指标的差异。以不同GDM和抑郁状态分组(无GDM且无抑郁、单病抑郁、单病GDM及GDM抑郁者)为自变量,以是否为大于胎龄儿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并分析GDM和抑郁的交互作用。结果4 380名孕妇年龄为(28.8±4.2)岁,孕18~28周和孕32~36周的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2.1%(526/4 380)和12.3%(536/4 367);孕24~28周GDM的检出率为19.5%(852/4 380)。GDM抑郁者服糖后1 h血糖水平和曲线下面积高于无GDM且无抑郁者(P<0.05)和单病GDM者(P<0.05)。调整孕妇分娩年龄、教育程度、家庭主要经济收入、孕前体重指数、产次、体力活动次数、孕期增重等因素后,与无GDM且无抑郁者相比,单病抑郁、单病GDM和GDM抑郁者发生LGA的RR(95%CI)分别为1.31(0.89~1.91)、1.51(1.14~2.00) 和2.43(1.29~4.57);进一步分析发现,抑郁状态的GDM孕妇与新生儿LGA的关联[RR(95%CI):2.12(1.01~4.49)]比无抑郁状态GDM孕妇与新生儿LGA的关联[RR(95%CI):1.50(1.12~1.99)]的更强(P交互<0.05)。结论孕妇GDM抑郁会损伤糖代谢功能,增加新生儿LGA发生风险。

  • 标签: 妊娠 糖尿病 抑郁 新生儿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坦度螺酮联合文拉法辛对焦虑、抑郁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递质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焦虑、抑郁病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应用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应用坦度螺酮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时HAMA评分[(11.39±3.11)分、(8.26±2.18)分]均低于对照组[(14.72±3.57)分、(10.46±2.37)分](t=4.77、4.63,均P < 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时HAMD评分[(15.95±2.90)分、(9.33±1.54)分]均低于对照组[(17.43±2.87)分、(13.28±2.65)分](t=2.46、8.74,均P < 0.05);观察组治疗后5-HT、NGF、BDNF水平[(154.59±45.26)μg/L、(13.62±1.16)ng/L、(28.54±2.33)ng/L]均高于对照组[(129.99±48.31)μg/L、(11.98±1.04)ng/L、(25.69±2.51)ng/L](t=2.52、7.14、5.64,均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P=0.369)。结论坦度螺酮辅助治疗焦虑、抑郁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保护神经功能,且药物安全性好。

  • 标签: 焦虑 抑郁 5-甲氧色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坦度螺酮 文拉法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1及研究组2,每组30例;另从洛阳市中心医院选取30例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降糖治疗,研究组1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研究组2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并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治疗后2、4、8、12周,三组FBG、2 h PG、HbA1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三组治疗后12周时FBG、2 h PG、HbA1c水平低于治疗后2、4、8周(P<0.05),研究组1治疗后12周FBG、2 h 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与研究组2(P<0.05)。治疗后2、4、8、12周,三组HAMD-17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4、8、12周HAMD-17评分低于治疗后2周(P<0.05),研究组1治疗后各时间段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研究组2(P均<0.05),研究组2治疗后4、8、12周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12周,三组GQOLI-74评分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P<0.05),且三组治疗后12周GQOLI-74评分高于治疗后4、8周(P<0.05),研究组1治疗后4、8、12周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与研究组2(P<0.05),研究组2治疗后8、12周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2型糖尿病抑郁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症 艾司西酞普兰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CCM)对脑卒中伴抑郁(SD)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脑卒中伴抑郁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1个月后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协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SD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干预 脑卒中 抑郁情绪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