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患儿临床护理应用多模式促排痰护理对呼吸功能及排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6-2022.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儿8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进行多模式促排痰护理,从呼吸功能和排痰情况两方面结合数据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功能四项指标数据均较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患儿每日排痰量和有效排痰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排痰多、用时短(P<0.05)。结论:多模式促排痰护理合理应用在小儿肺炎患儿护理实践中,促进排痰,改善身体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联合应用呼吸训练器与振动排痰背心排痰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本院心胸外科收治并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11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蓝色球作为对照组,红色球作为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围术期进行深呼吸训练与咳嗽排痰训练,研究组联合应用呼吸训练器与振动排痰背心排痰进行干预,评估比较术后排痰效果及围术期肺功能状态、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 d、3 d、7 d,研究组排痰量分别为(33.26±5.95)ml、(36.32±6.42)ml、(30.82±4.94)ml,均高于对照组(25.31±3.83)ml、(27.45±4.43)ml、(22.79±2.8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 d,研究组VC、FEV1、FVC、MVV指标分别为(69.56±7.63)L、(1.85±0.32)L、(2.46±0.43)L、(57.58±6.41)L/min,术后7 d分别为(74.89±8.55)L、(2.54±0.45)L、(3.36±0.47)L、(62.46±7.50)L/min,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6/58),低于对照组29.31%(1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手术围术期联合应用呼吸训练器与振动排痰背心排痰进行护理可有效促进术后痰液排出及肺功能恢复,降低肺部并发症风险。
简介:目的:研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起到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常规模式,观察组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来了解不同护理管理方式起到的效果。结果:应用团队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高于对照组,且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能从护理质量保障中提升其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场管理理念及工具在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护理安全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将现场管理模式应用于药品管理、相关用药耗材管理、用药流程等用药行为中,并对应用效果评价分析。结果现场管理理论模式应用于临床安全用药管理前,护士用药差错发生率为18.18%,药品管理及质控评分得分为90.5分,患者对用药满意度为84.20%;现场管理实施后用药差错发生率为3.08%,药品管理及质控评分得分为97.5分,患者满意度为97.30%,实施前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现场管理理论模式应用于护理用药中,可以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升患者用药安全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发热门诊收治患者共计60例为受试对象,截选时段为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期间,针对受试对象实施整体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群体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各组患者均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DCA管理模式护理,随即比对组间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得知,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中其病症掌握程度、临床病症记录、专项技能评分、作业实操评定以及健康教育宣讲评估指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针对病症进行改善,调节生活质量,调节护患关系,对临床患者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工作开展中,选择细节管理方案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9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2017年1~12月期间的消毒工作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2018年1~12月的消毒工作作为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对两组不同方式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管理的质量以及相关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明显比参照组要少,且护理管理的质量得分更高,相关人员的满意度也更高,两组时间段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工作,应用细节管理的实际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管理在门急诊临床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与4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及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护理人员各20名,对照组的患者与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的患者与护理人员则采用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种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层级护理管理后,其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分别为95%和77.5%,P<0.05),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护理、重症患者护理及健康宣教护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58±7.12与85.32±5.64,96.72±8.05与87.13±5.42,97.51±8.37与90.53±6.31,91.42±6.07与83.15±5.29,均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操作得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71±11.54与80.51±10.26,95.42±10.71与82.73±9.51,P=0.001,0.000);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与20.0%,P=0.001)。结论在门急诊临床专科护理中开展基于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其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降低差错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在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留置针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产生自动序列号,将序列号放入密封的信封中,按照进入研究的先后顺序由患者盲抽,进而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病例数都是60例,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实验组给予FME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失效模式的RPN值(风险指数)、静脉炎、感染及堵塞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量表总分及静脉输液应用效应、护士基础护理水平、护士应急护理能力、护士服务风貌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2.072、9.250、4.467、6.381、12.136,P<0.05)。实验组静脉炎、堵管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013、4.288、4.169,P=0.045、0.038、0.041<0.05)。实验组干预后输液装置连接期间不够紧密、穿刺部位选择不恰当、皮肤消毒不彻底、护士穿刺技术不够熟练、未熟练掌握敷贴粘贴方法、健康宣教不到位、未熟练掌握冲封管技术主要失效模式RPN值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FMEA管理模式在留置针护理中应用,能够降低静脉炎、堵管及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阻肺患者护理中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评价。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70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振动排痰护理,对比患者肺功能指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前,两组FEV1/FVC、最大通气量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FEV1/FVC、最大通气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7.47±1.58)d低于对照组(9.87±2.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采用振动排痰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OEC管理模式在老年病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49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按OEC管理模式设立考核目标、考核单元、考核内容,确立考核指标体系、护理日清体系和奖励机制。比较OEC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估OEC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OEC管理模式实施后,医院整体护理能力[(97.2±3.2)分]、病区护理管理能力[(96.1±5.4)分]、医疗文书管理水平[(97.8±2.8)分]、基础护理能力[(98.3±5.1)分]等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97.2%)均明显高于实施前(t=3.86、3.61、3.26、3.38,χ2=5.42,均P<0.05)。结论OEC管理模式对提高老年病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实现护理的目标化和精细化管理有较明显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对ICU护理教学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该院ICU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中抽取60名,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各3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试验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实习生不同教学方法下教学效果的差异性以及学生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实习生的临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得分、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为得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为得分、临床护理安全管理考核成绩为得分、临床紧急事件处理考核成绩为得分,急救护理考核成绩为得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实习生教学满意度(96.67%)高于传统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在ICU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中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66例静脉PICC穿刺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综合平衡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静脉治疗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能力、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两组护理管理能力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静脉治疗护理中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可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5S管理模式对口腔门诊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成立5S管理小组,对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口腔门诊的护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口腔门诊的特性根据5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执行各项护理管理策略,对比5S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口腔门诊护理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S管理模式实施后,口腔门诊患者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患者就诊满意度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S管理模式实施后,口腔门诊针刺伤、物品不合格、耗材丢失、诊疗时器械故障、患者意外事件、护理投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口腔门诊中应用5S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口腔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保证患者诊疗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排痰新模式联合立式呼吸体操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健康状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CO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气球吹摆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实施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mMRC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mMRC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6MWD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受限及圣乔治COPD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GRQ)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气球吹摆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6月的手术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手术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比较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5个项目风险优先指数(RPN值)变化,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调查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标识错误、术中感染预防准备和措施不到位、术中低体温、术中压疮、术前欠缺安全访视评估RPN值均低较对照组下降。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手术护理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模式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70例;年龄76~98岁[(83.7±5.4)岁]。骨折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4例,股骨颈骨折40例。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44例围术期采用ERAS管理模式(加速康复组),50例围术期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传统康复组)。比较两组术后骨折部位、骨密度、致伤原因不同患者的下床时间;术前及术后1,3,7 d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个月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日常自理能力(ADL)评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死亡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7.7±6.2)个月]。加速康复组术后不同骨折部位(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密度(>-2.5 SD、≤-2.5 SD)、致伤原因(摔伤、交通伤、其他)患者的下床时间较传统康复组显著缩短(P<0.01)。术前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1,3,7 d VAS[(3.4±0.9)分、(2.7±0.5)分、(1.7±0.6)分]较传统康复组[(4.3±1.1)分、(3.5±0.5)分、(2.7±0.9)分]显著降低(P<0.01)。术后1个月,加速康复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传统康复组的28%(14/50)(P<0.01);两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肝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ADL评分[(37.0±6.6)分、(70.1±8.4)分、(86.2±9.3)分]均较传统康复组[(26.5±10.4)分、(50.1±11.4)分、(70.7±9.0)分]显著提高(P<0.01)。加速康复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为(80.9±8.6)分,较传统康复组的(71.1±9.2)分显著提高(P<0.01);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7±2.4)d,较传统康复组的(7.8±3.9)d显著缩短(P<0.01)。加速康复组术后3个月内无死亡,至末次随访时死亡2例[5%(2/44)],传统康复组术后3个月内死亡4例[8%(4/50)],两组病死率至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ERAS管理模式可缩短卧床时间,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目的:探讨基层体检中心运营中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100例2022年7月~9月的体检者,将他们随机分成数量为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更高(P<0.05)。结论:采用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能更好的地提升基层体检中心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以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