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 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综合分析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的脑部影像表现,并探讨其损伤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确诊的30例HACE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依据临床症状进行分型,然后均行头颅多序列(T1WI、T2WI、FLAIR、DWI)MRI扫描,其中9例HACE患者还行SWI扫描,最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30例HACE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12例轻型、18例重型。轻、重型HACE患者在性别、年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葡萄糖含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重型HACE分布于深部和近皮质白质、胼胝体的水肿范围明显大于轻型HACE,胼胝体压部ADC值明显低于轻型HACE,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P=0.001,P=0.049)。(3)在轻、重型HACE患者中,DWI信号强度均明显高于MRI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8,P=0.025)。(4)重型HACE中7例出现双侧丘脑层面皮质脊髓束水肿(7/18,38.9%),SWI示5例出现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以胼胝体为中心(5/9,55.6%)。结论DWI序列对HACE评价有明显的优势。重型较轻型HACE患者脑白质损伤更重、范围更大,以胼胝体显著,部分还可出现CMB和皮质脊髓束水肿。

  • 标签: 高原 脑水肿 脑微出血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磁敏感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目前治疗重点是识别与治疗预后不良的高危肿瘤,减少对惰性、低风险肿瘤的过度治疗。近年来,影像学在前列腺癌的探查、分期、治疗后评估和复发检测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在不同的临床场景中,包括传统与功能检测在内的多种成像方式各有其优势与限制。该文概述目前应用于前列腺癌的影像学检测方法,从初期诊断到晚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详细介绍了不同影像方法在上述临床场景中的应用价值。除了既定的影像学检查适应证,该文还强调了现行影像学检查的一些未来潜在应用。

  • 标签: PET/MR Fluciclovine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诊疗一体化 全身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仍是临床中的挑战性难题。多模态MRI借助新技术在结构和功能成像层面分析疾病,为肾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决策和疗效反应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以期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作者就近年来多模态MRI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肾癌 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直肠多模态超声与多模态MRI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02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6.1(38.0~85.0)岁,PSA平均值30.1(0.4~227.0) ng/ml,PSA密度(PSAD)平均值0.67(0.02~4.27) ng/ml2。102例均行经直肠多模态超声(经直肠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多模态MRI(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以及实验室检查。以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经直肠多模态超声与多模态MRI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结果102例中,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0例。并联多模态经直肠超声(即经直肠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中任一项结果阳性诊断为前列腺癌)诊断前列腺癌63例,BPH 39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4%、70.0%和87.3%。多模态MRI检查诊断前列腺癌75例,BPH 27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2%、60.0%和81.4%。并联多模态经直肠超声和多模态MRI检查诊断前列腺癌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和0.7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结论并联多模态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不亚于多模态MRI检查。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核磁共振成像 经直肠超声 多模态
  • 作者: 王吉丽 张淑娴 孙西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8期
  • 机构: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潍坊 261653 寿光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潍坊 262700,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潍坊 261653,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潍坊 261653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潍坊 261653
  • 简介:摘要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 TTH)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高,影响广泛,但是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多模态MRI技术以其无辐射、操作方便、可重复检查、图像分辨率高、实验设计相对简单等优点已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基于近年来多模态MRI在TTH脑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紧张型头痛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结构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多层螺旋CT(MSCT)观察胸骨的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6月泰安市中心医院行胸部MSCT检查的1 000例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05例、女495例,年龄10~99(54.7 ± 25.5)岁。胸部CT检查均进行横轴位容积扫描,采用骨算法对胸骨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成像显示胸骨的全貌。统计胸骨柄变异、胸骨体变异、剑突变异、胸骨融合的发生情况。结果(1)胸骨柄变异:胸骨上骨56例(5.6%),其中单侧27例、双侧29例;胸骨上结节63例(6.3%),其中单侧31例、双侧32例;胸骨上凸12例(1.2%)。(2)胸骨体变异:胸骨体呈"O"形62例(6.2%);胸骨孔40例(4.0%),伴胸骨下裂5例(0.5%)。(3)剑突变异:剑突末端变异347例(34.7%),其中剑突缺失46例、剑突双尾286例、三尾15例;剑突内部变异203例(20.3%),其中剑突单孔118例、双孔5例、假孔80例;剑突形态变异61例(6.1%),其中偏斜35例、延长且远端翘起26例。(4)胸骨融合变异:柄体融合192例(19.2%),其中完全性融合148例、部分融合44例;体剑融合509例(50.9%),其中完全性融合276例、部分性融合233例;胸骨体第1、2节未融合30例(3.0%)、部分融合39例(3.9%);全胸骨融合60例(6.0%)。结论胸骨变异较为常见,多模态MSCT影像可以很好地观察胸骨变异情况。

  • 标签: 胸骨 解剖变异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医学图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放射治疗过程中采用计算机体层成像(CT)进行靶区定位和勾画。为了从多个角度获取病变体信息,需利用医学图像多模态的优势。然而,获取多种模态的医学图像是比较耗费资源的,同时无法保证患者状态的一致性。医学图像跨模态转换,可以利用一种模态图像预测另一种模态图像。本文详细综述了基于CT图像的超声图像、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跨模态模型研究,分类阐述了各模型的特点和存在的挑战,指出尚待开展的研究领域。

  • 标签: 声抗 跨模态转换 生成对抗网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认知障碍是一种未达到痴呆程度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痴呆。海马是承载机体认知功能的重要脑区,近年来,MRI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认知障碍患者海马的研究,因此,笔者就认知障碍的海马MRI神经影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其最新进展。大量研究一致认为海马是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受累脑区,尤其海马CA1区,其功能和结构改变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相比于结构变化,功能改变对检测认知障碍可能更敏感。

  • 标签: 认知障碍 海马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模态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5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TMC患者203例术前多模态超声[高频超声(HFU)、彩色多普勒(DU)、超声弹性成像(UE)]的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多模态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计算多模态超声诊断效果指标,以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多模态超声对TMC的诊断价值。结果HFU、UE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0.8<Kappa≤1.0;DU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0.6<Kappa≤0.8。多模态超声诊断TMC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52%、91.94%、95.96%。HFU、UE对TMC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9;DU对TMC具有中等诊断价值,0.7≤AUC≤0.9。结论多模态超声对TMC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因其重复性好、无创可适用于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及复查等。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弹性成像技术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诊断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脑灰质和白质结构改变是否在同一样本中反映了相同环路的异常。方法对54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54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3D结构磁共振成像扫描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基于SPM分析软件,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强迫症组全脑灰质体积与对照组的差异;基于FSL软件,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探讨强迫症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左侧额中回、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左侧中央前回及右侧颞下回灰质体积减小(P<0.05,Alphasim校正),胼胝体体部和胼胝体膝部FA值减小(P<0.05,FWE校正)。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灰质体积和白质完整性均存在异常,且异常区域多位于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相关脑区,强迫症的灰、白质结构异常可能同时出现。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弥散
  • 简介:摘要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阻碍了临床诊疗的发展。为明确PD的发病机制、生物学诊断标记、疗效预测并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结合"恐惧网络模型"假说回顾了近5年关于PD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发现PD患者的脑功能和结构异常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恐惧网络模型",更广泛的脑区(如背侧扣带回、额顶颞叶皮质、脑岛、纹状体、感觉运动相关脑区和小脑)与杏仁核等经典脑区共同构成了拓展的恐惧网络。其中,杏仁核、岛叶、内侧前额叶以及感觉运动网络(somato-motor network,SMN)、小脑是PD区别于其他常见焦虑障碍的特异性脑区。而恐惧网络模型所包含的额叶-边缘环路的活动变化可预测不同方法治疗PD的疗效,完善了PD的恐惧网络假说,更精细识别了可用于PD精准诊断和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指标,为最终实现PD的个性化诊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惊恐障碍 磁共振成像 生物学标记 恐惧网络
  • 简介:摘要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的基本病变,主要依赖于临床-影像-病理的共同诊断,即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早期发现和评估肺部受累情况对患者管理至关重要。高分辨CT是检测和评估ILD的主要成像技术,能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检测肺部受累情况。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他成像技术如超声、MRI和PET-CT亦被应用于ILD的评估。该文笔者旨在对各种影像学技术在IL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肺疾病,间质性 多模态成像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剥夺状态下健康志愿者脑葡萄糖代谢和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揭示睡眠剥夺后脑功能损伤的具体脑区定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的17名健康志愿者[男8名、女9名,年龄(22.5±1.7)岁],对志愿者进行2次磁共振三维(3D)动脉自旋标记(ASL)及18F-FDG PET/CT显像,第1次在正常睡眠后2 h,第2次在睡眠剥夺24 h后。应用统计参数图(SPM)软件对3D-ASL图像和18F-FDG PET/CT图像处理,分别得到睡眠剥夺前后脑代谢及灌注差异激活图,再获得代谢及灌注差异共同激活脑区图。将异常激活的脑区设为ROI,获得其脑血流量(CBF)值及SUV比(SUVR)值(以小脑为参考区),采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受试者睡眠剥夺后脑代谢与脑灌注均减低,且异常脑区相似,脑代谢减低的脑区明显多于灌注减低的脑区;睡眠剥夺后代谢及灌注共同减低的脑区集中于额叶、颞叶、顶叶等脑区;睡眠剥夺后受试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CBF值及SUVR值有相关性(r=0.58,P=0.014)。受试者睡眠剥夺后全脑平均CBF值[(46.32±7.39) ml·100 g-1·min-1]及SUVR值(1.46±0.04)均低于睡眠剥夺前全脑平均CBF值[(54.91±6.51) ml·100 g-1·min-1]及SUVR值(1.53±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67、-3.72,P值:0.012、0.001)。结论初步揭示了睡眠剥夺后受试者脑功能损伤的具体脑区定位。对于睡眠剥夺脑功能研究,18F-FDG PET/CT与3D-ASL具有一致性且前者更为敏感。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可能是睡眠剥夺后脑功能损伤的核心脑区。

  • 标签: 睡眠剥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无症状冠心病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不受患者关注,常导致不容忽视的心血管事件。但随着近年来多模态超声技术的发展,无症状冠心病患者能够被及早发现和诊断,使得临床能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本文就多模态超声技术在无症状冠心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总结其利弊及应用前景。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无症状疾病 多模态超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检查在颈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疑似颈部淋巴瘤的98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包括二维超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图像。所有患者均取得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分析颈部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单一检查方式及多模态超声对颈部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结果98例颈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为:淋巴瘤58例,转移性淋巴结14例,淋巴结结核1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13例。二维超声诊断淋巴瘤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分别为63.8%、60.0%、62.2%。超声造影诊断淋巴瘤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分别为72.4%、72.5%、76.5%。应用二维超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的多模态超声联合诊断淋巴瘤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分别为79.3%、82.5%、80.6%,高于单一检查方法。颈部淋巴瘤二维超声图像中低或极低回声背景下见条状、网格样回声(38/58,65.5%)及超声造影弥漫性增强(47/58,81.0%)、峰值时呈均匀增强(53/58,91.4%),与非淋巴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淋巴瘤组实时弹性成像评分≤2分的占46.6%(27/58),弹性成像评分≥3分的占53.4%(31/58),与非淋巴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评分不能有效区分淋巴瘤。结论多模态超声检查的应用可为颈部淋巴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避免了单一超声模式的局限性,尤其超声造影暴风雪样增强与二维超声淋巴结呈低回声背景下条状或网格状回声的特征,更有助于对颈部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 标签: 淋巴瘤 超声检查 多模态
  • 简介:摘要目前脊髓损伤(SCI)评价和治疗效果验证主要依靠临床的主观判断以及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多模态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生在SCI的诊治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更为详尽的影像学检查。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在SCI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脊髓损伤 多模态影像学 MRI CT 超声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监测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4例神经重症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2例。常规监测治疗组术后心电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观察意识、瞳孔变化,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维持合适脑灌注压(CPP)、平衡出入量、保持气道通畅等治疗;多模态监测治疗组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ICP)监测、颅脑超声结构性评估、超声视神经鞘直径(ONSD)测量、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近红外光谱(NIRS)测量、无创脑血氧饱和度监测及量化脑电图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给予相应控制ICP、改善脑代谢治疗。比较两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并发症(继发性脑梗死、脑出血、高颅内压等)发生率、预后不良〔发病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3分〕发生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创ICP值与TCCD计算ICP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有创ICP、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MCA)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多模态监测治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监测治疗组(d:6.27±3.81比9.61±5.09,P<0.01),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监测治疗组(9.62%比25.00%,P<0.05)。多模态监测治疗组预后良好37例、预后不良15例,常规监测治疗组分别为27例、25例,多模态监测治疗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低于常规监测治疗组(28.85%比48.08%,P<0.05)。在多模态监测组中,预后良好患者有创ICP、PIMCA显著低于预后不良患者〔有创ICP(mmHg,1 mmHg=0.133 kPa):16(12,17)比22(20,24),PIMCA:0.90±0.33比1.39±0.58,均P<0.01〕。而预后良好者与预后不良者大脑中动脉阻抗指数(RIM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3±0.12比0.66±0.15,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有创ICP与TCCD计算ICP值呈正相关性(r=0.76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有创ICP对不良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最佳截断值为有创ICP≥18 mmHg时,敏感度为86.49%,特异度为86.67%;PIMCA对不良预后预测的AUC为0.759,最佳截断值为PIMCA≥1.12时,敏感度为81.08%,特异度为60.00%。有创ICP的AUC大于PIMCA(Z=2.279,P=0.023)。结论综合分析神经重症多模态监测指标指导临床治疗,可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神经重症并发症及致残率;有创ICP可预测神经重症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神经重症 多模态监测 预后
  • 作者: 冯宇 王倩 魏文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0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随着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快速发展,超广角成像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自发荧光、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等的多模态成像技术在眼内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血管瘤及转移癌等)的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角成像对于完整显示瘤体范围、大小及其与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关系、肿瘤引起的继发性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均比普通眼底照相更具优势。尽管目前各种相机和广角成像类型的确切用途仍存在争议,阅片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超广角成像仍面临分辨率不足、伪彩图像的色彩校正、周边部视网膜面积放大及伪影遮挡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多临床研究的验证,多模态超广角成像将在临床诊疗及远程医疗等新型医疗模式中发挥更大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85-91)

  • 标签: 眼内肿瘤 超广角成像 多模态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