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及医疗水平的提高,甲状腺癌病理学类型得到不断细化和完善。临床发现,有少部分患者肿瘤并不局限于单一的病理类型,而是同一个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亚型混合在一起,这种类型称作,混合性甲状腺癌(mixed subtype thyroid cancer, MSTC),其细胞学形态多样且复杂,高度依赖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目前对MSTC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研究较少,故该种亚型甲状腺癌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诊治是一个新的探索方向。本文从定义与疾病特征、辅助检查等方面对MSTC进行综述,探究MSTC的诊治研究进展,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视角,以供临床参考。
简介:摘要重度混合痔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手术方式一直是肛肠科研究的重点。肛垫悬吊术依据"肛垫下移学说",将痔核和齿状线以上的黏膜缝扎、结扎或套扎,使脱垂的肛垫上移复位,既保证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又能够最精细的保护肛管、肛门的结构和功能,符合重度混合痔的微创治疗思想,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肛垫悬吊术作为一种新的术式应用于重度混合痔,尤其在重度脱垂性痔手术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通过分析近年来肛垫悬吊术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外剥内扎术、痔动脉结扎术、自动痔疮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激光消融术及多项术式的手术操作要点,以期为临床医师手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精囊腺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stromal tumor,MES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原发于精囊具有间质成分和良性上皮成分的双相性肿瘤。本例为56岁男性,影像提示前列腺左后上方最大径约4 cm占位性病变伴出血,精囊腺来源肿物可能。组织学形态显示肿瘤由多量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囊腔衬覆单层或多层立方上皮,局灶可见乳头状内折,细胞无明显异型;囊腔间为弥漫增生的短梭形细胞,细胞密度较高,未见明确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上皮细胞PAX8、细胞角蛋白(CK)7阳性,间质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部分阳性,NKX3.1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为1%~2%。此病临床和影像诊断困难,确诊需要病理检查,现报道1例精囊腺低级别MEST,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的临床特征及疗效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的29例MPAL患儿,分析其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点、诱导化疗以及预后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法。结果(1)29例MPAL患儿中1例为MPAL伴KMT2A重排,1例为MPAL伴BCR-ABL1,13例为MPAL伴B-M,12例为MPAL伴T-M, 2例为急性未分化细胞白血病。(2)免疫表型阳性率较高的是CD33 23例(79%),CD34 25例(86%),HLA-DR 20例(69%)。表达CD19的共17例,阳性率59%。(3)8例患儿检测到异常融合基因,其中MLL-AF4基因1例,BCR-ABL1基因1例,TEL-AML1基因3例,WT1 2例,FLT3-ITD 阳性1例。(4)27例获得染色体核型,14例为异常核型,其中10例为复杂核型。(5)接受化疗的27例患儿中完全缓解(CR)率为85%(23/27),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1±10)%,5年总生存率(OS)为(74±10)%。14例应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方案者中13例CR;12例应用联合方案者中10例CR;二者5年OS分别为(77±15)%和(8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27,P=0.870)。结论MPAL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白血病,易见复杂染色体核型,ALL方案及混合方案诱导缓解化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适宜配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市二龙路医院择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120例,ASA Ⅰ或Ⅱ,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于L3~4行腰硬联合麻醉,在蛛网膜下腔给予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7.5 mg,向尾侧留置硬膜外导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镇痛配方分别是:A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B组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C组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3 μg/ml,D组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 μg/ml。稀释液均为0.9% NaCl注射液250 ml,背景速度5 ml/h,PCA 2 ml/次,锁定15 min。记录术后6、8、12、24、48 h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及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优于D组(P均<0.05);B、C、D组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低于A组[(0.5±0.4)分、(0.5±0.4)分、(0.6±0.4)分比(2.6±0.5)分,P均<0.05];A、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0.075%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0.3 μg/ml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适宜配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BL混合教学在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校2017级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中,随机选择3个单元为对照组,开展传统讲授式教学;其余3个单元为实验组,开展融合WBL(web-based learning)、CBL(case-based learning)和TBL(team-based learning)于一体的X-BL教学。采用线上的单元测试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测试成绩用SPSS 20.0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各单元测试成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且低分人数全部归零;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课堂气氛、教师指导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以CBL和TBL为主、线上和线下教学融合、信息化教学特点突出的X-BL混合教学,在《药理学》课程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讲授,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混合性阴道炎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阴道炎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较单一阴道炎症诊治困难,且常伴随着复杂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存在。本专家共识针对4种常见的阴道炎症(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需氧菌性阴道炎)而制定。混合性阴道炎有症状不典型、病程较长和易复发等特点。诊断时多采用阴道微生态检测方法,诊断要点:(1)同时存在至少两种病原体或同时满足两种或以上阴道炎症的诊断标准;(2)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阴道炎症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需要同时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为采用综合性用药方案,杀灭病原体,保护阴道有益菌群并增强其功能。治疗原则为针对不同病原,选择规范的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建议除了对于各种感染的治疗外,强调对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