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壶腹周围癌(PACs)相邻器官侵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PAC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1~80岁。观察指标:(1)手术和病理学检查情况。(2)CT与MRI检查评估PACs相邻器官侵犯情况。(3)CT与MRI检查对PACs相邻器官侵犯的一致性评价。(4)PACs相邻器官侵犯辅助及特征影像征象。(5)CT与MRI检查评估PACs相邻器官侵犯的比较。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检验CT与MRI检查评估PACs相邻器官侵犯的准确性。一致性比较采用κ检验。结果(1)手术和病理学检查情况:81例患者中,7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或胆道引流联合病灶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胰腺、十二指肠、淋巴结等。81例患者中,胰头癌35例,其中26例有十二指肠侵犯,9例无十二指肠侵犯。23例壶腹癌患者,其中17例有十二指肠侵犯,4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2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17例远端胆管癌患者(乳头型4例、管壁浸润型13例),其中8例有胰腺侵犯,1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8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8例有胰腺侵犯及1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患者肿瘤病理学类型均为管壁浸润型。6例十二指肠癌患者,其中4例有胰腺侵犯,2例无胰腺侵犯。(2)CT与MRI检查评估PACs相邻器官侵犯情况:81例患者,35例胰头癌CT和MRI检查评估有十二指肠侵犯25例,无十二指肠侵犯10例。23例壶腹癌CT检查评估有十二指肠侵犯17例,有胰腺侵犯1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4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1例;MRI检查评估有十二指肠侵犯15例,有胰腺侵犯2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4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2例。17例远端胆管癌CT检查评估有胰腺侵犯8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1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8例;MRI检查评估有胰腺侵犯9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1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7例。6例十二指肠癌CT与MRI检查评估各有胰腺侵犯3例,无胰腺侵犯3例。(3)CT与MRI检查对PACs相邻器官侵犯的一致性评价:2位阅片者对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相邻器官侵犯CT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均为好(κ=0.868,0.701,0.881,P<0.05);对十二指肠癌相邻器官侵犯CT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为差(κ=0.333,P>0.05)。2位阅片者对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相邻器官侵犯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为好、好、一般(κ=0.860,0.747,0.643,P<0.05);对十二指肠癌相邻器官侵犯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为差(κ=0.333,P>0.05)。(4)PACs相邻器官侵犯辅助及特征影像征象:25例CT与MRI检查有十二指肠侵犯的胰头癌患者中,在充盈良好的十二指肠背景下,12例于阴性对比CT胰胆管成像中可见局部管腔形态改变或肠皱襞模糊、消失;14例于T2加权成像或MRCP检查可见与阴性对比CT胰胆管成像类似征象。17例远端胆管癌患者中,CT与MRI检查有胰腺侵犯的患者均为管壁浸润型,表现为胆管壁局限增厚并显著强化伴管腔缩窄,且与胰腺分界不清晰,胰腺实质内出现类似病灶的高密度或高信号影,似肿瘤"透壁"征象。1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患者,CT与MRI检查均呈现局部肠管壁出现异常增厚、强化。4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乳头型远端胆管癌病灶呈管腔内生长,CT与MRI检查均可见病灶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清晰且强化弱于浸润型。(5)CT与MRI检查评估PACs相邻器官侵犯的比较:CT检查评估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十二指肠癌相邻器官侵犯的灵敏度分别为92.3%、90.5%、88.9%、75.0%,特异度分别为88.9%、50.0%、87.5%、100.0%,准确度分别为0.906、0.702、0.882、0.875。MRI检查评价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十二指肠癌相邻器官侵犯的灵敏度分别为88.5%、85.7%、88.9%、75.0%,特异度分别为77.8%、50.0%、75.0%、100.0%,准确度分别为0.831、0.679、0.819、0.875。胰头癌、远端胆管癌、十二指肠癌相邻器官侵犯的CT与MRI检查结果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40,0.141,0.444,P>0.05);壶腹癌相邻器官侵犯的CT与MRI检查结果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3,P<0.05)。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相邻器官侵犯的CT与MRI检查结果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21,2.000,3.429,P>0.05);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十二指肠癌相邻器官侵犯的CT与MRI检查结果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67,0.273,0.559,0.000,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均可用于术前评估PACs相邻器官侵犯,两者特异度与准确度相当,但CT检查评估壶腹癌相邻器官侵犯灵敏度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供者评估和器官功能维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民医院进行DCD器官捐赠的47例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35岁。供者或其家属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对供者全身状况严格充分评估,使用辅助控制通气维持呼吸功能稳定,维持循环功能和内环境稳定。采用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联合灌注及多器官联合切取方式获取供肝和供肾。器官采用静态冷冻保存法保存。观察供者器官维护和利用情况。结果23例伴高钠血症供者采用持续血液透析,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血压。2例因术前Scr水平较高行持续性肾替代治疗。42例使用过至少一种血管活性药物。47例DCD供者均成功实施器官捐献,共获取47个肝脏和94个肾脏,并成功用于肝移植44例(弃用3例),肾移植92例(弃用1例共2个肾脏)。移植后的肝脏及肾脏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结论充分评估DCD供者全身情况,采取有效的器官功能维护,使多器官供者生理状况处于最佳平衡状态,有利于提高器官捐献率和器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与改良Marshall评分评估急性胰腺炎(AP)器官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AP电子数据库,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3 957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修订版亚特兰大AP分类与定义标准诊断AP并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别采用改良Marshall评分和SOF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器官功能,分析SOFA评分与死亡和胰腺坏死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SOFA评分判定循环衰竭和肾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改良Marshall评分[4.80%(190/3 957)比3.03%(120/3 957)、10.11%(400/3 957)比6.44%(255/3 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 599.54、2 237.19,P均<0.01);两种评分在判定呼吸衰竭发生率方面效果一致,均为32.22%(1 275/3 957)。SOFA评分判定持续48 h及以上循环衰竭和肾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改良Marshall评分[1.64%(65/3 957)比0.76%(30/3 957)、4.78%(189/3 957)比3.69%(146/3 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 458.37、2 398.01,P均<0.01);两种评分在判定持续48 h及以上呼吸衰竭发生率方面效果一致,均为10.24%(405/3 957)。SOFA评分判定SAP的患者比例高于改良Marshall评分[25.30%(1 001/3 957)比18.83%(745/3 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216,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OFA评分总分与总体死亡率和胰腺坏死发生率均呈正相关(r=0.540、0.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SOFA评分可以全面评估AP器官功能,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
简介:摘要骨缺损修复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题。近年来骨组织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提升了骨缺损修复水平,但是骨再生研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病理条件下骨再生困难、再生调控机制不清等,导致骨组织工程技术发展遇到瓶颈,制约了对骨再生修复的深入研究。骨类器官是一个全新概念,是一类特殊复杂的硬组织,可根据生物学基础理论,借助组织工程3D培养技术在体外构建,模拟体内骨组织的复杂生物学功能。骨类器官有助于阐明骨再生调控机制、筛选组织工程材料、促进骨再生修复,在骨再生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就骨类器官的特点、构建策略及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为骨缺损治疗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科中心行肝移植患者共346例临床数据,筛选后分为供者年龄60~70岁的高龄组30例及供者年龄<60岁的非高龄供体组60例。受者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预后指标为: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及住院病死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结果高龄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量分别为(444.33±72.44) min、56.0(30~170) min、1 922.1(400~9 000) mL,非高龄组分别为(460.88±91.32) min、58.45(35~140) min、1 885.8(400~12 000) 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指标中,高龄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9(2~21) d、20.4(3~40) d、10%,非高龄组分别为5.3(1~32) d、22.1(3~61) d、1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PNF,但高龄组术后DGF发病率为13.33%(4/30),非高龄组为1.67%(1/6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的供体术前评估及准确的受体选择下,60~70岁高龄供体用于肝移植,可取得与非高龄供体相似的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盆腔器官脱垂(POP)是施行子宫切除术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子宫切除术也可能是未来发生POP的原因。本文主要阐述子宫切除术与POP之间的关系、子宫切除术后是否行预防性或治疗性阴道顶端悬吊术(ASP)、盆底修补手术是否同时行子宫切除术等热点问题。子宫切除术与POP,从盆底解剖结构到术式选择及治疗预后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因非POP良性疾病适应证切除子宫而无预防阴道顶端脱垂手段的妇女未来可能有发生POP的风险;而因POP适应证切除子宫的妇女,大多数情况下阴道顶端支撑结构已经受损,脱垂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多个指南建议子宫切除术同时行预防性或治疗性ASP以减少术后阴道顶端脱垂的发生。
简介:摘要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传统肿瘤模型的缺陷制约着肺癌的发生机制、药物研发和临床转化等研究。肿瘤类器官作为新一代的三维肿瘤模型,能够真实保留原始肿瘤的形态结构和肿瘤异质性,并具有培养时间短、增殖效率高、可长期保存等优势。近年来,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类器官被成功构建,其在肿瘤相关的研究中表现出巨大应用价值,但仍存在创建成本较高和无法完全模拟肿瘤微环境的缺点。目前,借助肺癌类器官已实现临床前抗肿瘤药物筛选,极大地推动了肺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并有望联合液体活检和基因编辑技术在肺癌的防治研究中取得更大的突破。本篇拟针对类器官在肺癌防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格类型与器官捐献工作能力的相关性,为今后器官捐献协调员(以下简称协协调员)招聘、业务培训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向全国18个省份25家器官获取组织(OPO)网络发送调查问卷收集相关资料,所有调查问卷均通过微信平台收回,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从事协调员工作的年限、年平均器官捐献案例数量和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量表。结果最终回收来自全国15个省份17家OPO共计167名协调员的有效调查问卷。MBTI量表结果显示:E-I维度中,总体偏好外向型(129/167,77.2%);S-N维度中,总体偏好感觉型(153/167,91.6%);T-F维度中,总体偏好情感型(112/167,67.1%);J-P维度中,总体偏好判断型(121/167,72.5%)。工作年限为1~2年与>5年的协调员在E-I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4,P<0.05)。年平均器官捐献案例数量≤10例和11~20例的两组协调员与年平均器官捐献案例数量>30例的协调员在J-P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70和12.376,P均<0.05)。共出现13种人格类型,排名前9位的人格类型共计15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5.2%),依次为:ESFJ(68例,40.7%),ESTJ(22例,13.2%),ESFP(22例,13.2%),ISTJ(15例,9.0%),ISFJ(8例,4.8%),ESTP(7例,4.2%),ISFP(7例,4.2%),ISTP(5例,3.0%),ENFP(5例,3.0%)。结论外向型性格更适合从事协调员工作,感知型性格对器官捐献案例数量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O-Z-O皮瓣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采用O-Z-O皮瓣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缺损的60例患者。其中,色素痣50例,脂溢性角化病4例,寻常疣3例,基底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男14例,女46例,年龄18 ~ 75岁。根据皮损情况,原位切除皮损,设计最佳切口,离断"皮瓣桥"(即相邻缺损之间的正常组织),根据皮肤张力线以及皱纹线,将两皮瓣桥残端相互交错,间断缝合固定,进行创面修复。结果60例患者应用O-Z-O皮瓣均能完全覆盖皮肤缺损,术后皮损均Ⅰ期愈合,无瘢痕增生。结论O-Z-O皮瓣设计灵活,切口小,可以同时切除相邻皮损并进行减张缝合,临床疗效满意,是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脑死亡供者供肾逆行机械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受者24例,所有的移植物都保存在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中。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12例采用逆行灌注的受者作为逆行灌注组,对应顺行灌注供肾移植受者作为顺行灌注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所有受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逆行灌注组供肾灌注阻力指数在灌注过程中保持稳定。两组均无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发生;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行灌注组3例,顺行灌注组2例,P=0.62);两组在术后30 d内的24 h尿量、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和血尿素氮均相似。逆行灌注组中阻力指数小于0.4的亚组肾功能在数值上优于阻力指数大于0.4的供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供肾机械灌注方法。
简介:摘要1例38岁女性乳腺癌复发伴肝转移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免疫治疗前患者肝、肾和甲状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用药后第3天,患者腰部皮肤出现皮疹伴瘙痒,此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伴脱屑,双上肢及腰背部出现水疱;双眼视物模糊,分泌物增多,有异物感。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2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42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07 U/L,碱性磷酸酶(ALP)424 U/L;血肌酐(Scr)95.6 μmol/L,尿酸691.0 μ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20.87 mU/L。诊断:皮疹,甲状腺功能减退,肾损伤,结膜炎,肝损伤。考虑与信迪利单抗有关。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左甲状腺素钠、海昆肾喜胶囊口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及皮肤护理。16 d后,患者皮疹明显消退、水疱吸收,眼部不适感消失。实验室检查示ALT 111 U/L,AST 122 U/L,γ-GT 1 430 U/L,ALP 321 U/L;Scr 56.0 μmol/L,尿酸243.0 μmol/L;TSH 13.60 m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