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内分泌科门诊进行普通查体并接受为期12个月随访调查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92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随访期间58例进展为糖尿病,纳入糖尿病组,余下134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logs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年龄≥6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高TC、高TG、低HDL-C、肥胖、腰臀比偏高、摄入过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膳食结构合理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有糖尿病家族史、高TC、高TG、低HDL-C、肥胖、摄入过量是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中强度体力活动是其保护因素。结论中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有糖尿病家族史、高TG、肥胖、摄入过量,中强度体力活动则利于降低其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对此类患者可通过降脂、控制体质量,减少摄入,就诊不合理膳食,适度参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可降低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合并衰弱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60岁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5例,根据衰弱筛查量表(FRAIL)分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及非衰弱组,对比组间的临床资料及数据,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05例,其中男59例,女46例,年龄(84.75±7.13)岁,衰弱发生率为56.2%(59/105),衰弱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1年内再住院情况、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DL)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分、维生素D(VitD-T)、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等指标与非衰弱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中高龄(OR=1.105,95%CI 1.002~1.219)、MMSE评分(OR=0.136,95%CI 0.068~0.815)及BADL评分下降(OR=0.065,95%CI 0.006~0.723)、住院时间长(OR=1.631,95%CI 1.258~2.114)、VitD-T水平下降(OR=0.918,95%CI 0.854~0.987)、ALB水平下降(OR=0.790,95%CI 0.655~0.953)、HGB水平下降(OR=0.898,95%CI 0.819~0.984),均为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高,1年内再入院风险升高,高龄、MMSE评分及BADL评分下降、住院时间延长、低VitD-T水平、低HGB及低ALB均为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强调早期风险评估,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及早干预。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近年的临床实践显示,一些T2DM患者在采取某些干预措施后可停用降糖药而血糖仍处于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目前多数学者用“缓解”来描述T2DM患者这种代谢持续改善至接近正常的状态。该文对T2DM缓解的概念和判断标准、实现T2DM缓解的策略、T2DM缓解的影响和预测因素进行介绍,并阐述诱导T2DM缓解的可能机制。T2DM缓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使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免于药物治疗,而且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针对缓解机制的研究还有望衍生出新的干预靶点,但该领域仍存在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临床上对已经缓解的T2DM患者仍不能放松管理,需要定期复查,如患者血糖超过控制标准应按照指南及时启动相应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收治的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GA组(各54例),CGA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进行CGA干预。进行8周的临床观察后,并综合评估患者的认知状态、营养状况及跌倒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常规治疗组和CGA组患者的FPG水平:[常规治疗组(10.16±0.90)mmol/L、(8.70±2.98)mmol/L,t=2.58,P=0.011;CGA组(9.94±0.82)mmol/L、(7.12±2.25)mmol/L,t=8.65,P=0.000]、2 hPG水平[常规治疗组(11.83±3.92)mmol/L、10.53±2.70)mmol/L,t=2.01,P=0.047;CGA组(10.64±2.99)mmol/L、(9.26±1.89)mmol/L,t=2.87,P=0.005]、HbA1C(%)[常规治疗组:(9.76±1.09、8.66±2.64)%,t=2.83,P=0.006;CGA组(9.38±2.92)%、(7.81±1.78)%,t=3.37,P=0.001]、HAMD-24评分[常规治疗组(25.69±4.70)分、(24.20±2.48)分,t=2.06,P=0.042;CGA组(24.03±4.00)分、(22.11±1.38)分,t=3.33,P=0.001]、HAMD-14评分[常规治疗组(19.66±2.84、18.41±2.34)分,t=2.50,P=0.014;CGA组(18.77±2.48)分、(17.39±2.36)分,t=2.96,P=0.004]均低于治疗前,CGA组较常规治疗组的变化更显著(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早期进行CGA干预,能够更加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情绪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根据我国输尿管结石指南选择方案,如继发重度感染,给予分期治疗,一期给予抗感染+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双J管置入内引流,二期根据指南手术治疗。结果男性15例,女性19例,男女比例为1∶1.3。继发感染5例,均为女性患者,且病程长,其中1例轻度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一期手术治疗;3例重度感染,其中1例拒绝治疗并出院,其他2例采取分期治疗;1例为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后继发感染。药物排石治疗12例,9例成功排石,3例治疗失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9例,URL7例,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5例,接受外科治疗患者中,1例URL术后继发败血症,其余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结石无残留。结论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输尿管结石女性发病率较高;女性及长病程为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积极控制血糖、加强抗感染,药物排石及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IGT)与2型糖尿病(T2DM)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5年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9月的165例接受PCI治疗患者,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T2DM组(54例)、IGT组(52例)、非糖尿病(NDM)组(59例)。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在PCI术后5年之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再梗、非致死性卒中、心力衰竭再住院。结果术后5年随访结果显示,72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15例死于心源性死亡,11例因心力衰竭入院,5例为非致死性卒中,41例为非致死性再梗。72例发生MACE的患者中,NDM组17例,IGT组30例,T2DM组25例,IGT组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T2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例非致死性再梗患者中,NDM组10例,IGT组19例,T2DM组12例,IGT组高于NDM组及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T会增加PCI后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导致MACE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脂肪萎缩糖尿病是一类由于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所致的特殊类型糖尿病,本文中报道了一例脂肪萎缩糖尿病女性患者,于青春期以高血糖伴酮症、胰腺炎起病,起病时空腹C肽低,诊断为特发1型糖尿病后,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月经紊乱,全身体脂比例降低,部分脂肪萎缩以及皮肤黑棘皮样改变,辅助检查显示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肝功能异常,空腹与餐后C肽明显增高,重度脂肪肝及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并且其父亲亦存在部分脂肪萎缩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经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及其父亲均存在LMNA Lys486Glu突变,由于该患者起病方式较为特殊,其脂肪萎缩范围较同型患者更广,且存在LAMN基因新的氨基酸改变,提示可能为家族性部分脂肪萎缩糖尿病2型这一新的亚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人血尿酸与糖尿病前期、新检出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上海市“高峰计划”松江人群队列基线调查数据,根据基线FPG、糖化血红蛋白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分为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新检出2型糖尿病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血尿酸水平对糖尿病前期和新检出2型糖尿病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来探索血尿酸水平与新检出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之间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0 375名,年龄(55.36±11.52)岁,女性占60.2%(18 299名)。基线调查发现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8.6%(11 739名),新检出2型糖尿病检出率为6.6%(1 992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中,血尿酸浓度每增加10 µmol/L,患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2.4%(OR=1.024,95%CI:1.018~1.030)、1.5%(OR=1.015,95%CI:1.005~1.025);在男性中,血尿酸浓度每增加10 µmol/L,患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减少0.8%(OR=0.992,95%CI:0.987~0.998)和5.0%(OR=0.950,95%CI:0.939~0.960);RCS函数显示,女性血尿酸水平与新检出2型糖尿病关联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7),但与糖尿病前期不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670),男性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前期、新检出2型糖尿病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新检出2型糖尿病P<0.001;糖尿病前期P=0.040)。结论在女性中,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成年女性糖尿病前期、新检出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在男性中,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成年男性新检出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男性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前期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方法选取10名老年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T2D组,10名老年特发性胃瘫患者为G组,9名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为DG组,同期选择10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三烯B4(LTB-4)、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等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粪便样本并提取DNA,采用Illumina MiSeq 2000测序平台对细菌16s核糖体RNA(r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各组患者间年龄(H = 8.754,P = 0.053)、性别(χ2 = 2.976,P = 0.395)、BMI(H = 1.229,P = 0.746)、TNF-α(H = 3.195,P = 0.363)、LTB-4(F = 1.460,P = 0.246)、空腹血糖(H = 6.109,P = 0.106)及GSP(H = 3.530,P = 0.3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各组样本间Chao1指数、Ace指数、Observed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H = 1.288、1.067、1.115、1.693、0.988、1.322,P均> 0.05)。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对各组样本间β多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719,P = 0.043),且DG组与对照组、T2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39、0.047)。对照组、T2D组、G组及DG组样本间拟杆菌科[19.19(10.32,23.93)%、9.80(6.48,27.87)%、39.63(13.86,64.76)%、63.36(33.42,72.17)%,H = 11.319,P = 0.010]、伯克氏菌科[2.57(0.93,3.71)%、1.81(1.15,2.37)%、2.14(1.57,2.86)%、8.61(5.24,10.93)%,H = 19.572,P < 0.001]、普沃雷氏菌科[40.14(16.92,45.39)%、68.80(15.48,76.16)%、5.66(3.43,39.31)%、3.65(1.70,32.90)%,H = 9.593,P = 0.022]、拟杆菌属[19.2(10.3,23.9)%、9.8(6.5,27.9)%、39.2(13.9,64.8)%、63.4(33.4,72.2)%,H = 11.319,P = 0.010]、普氏菌9属[32.5(15.8,40.6)%、55.3(2.7,65.2)%、4.0(1.8,36.7)%、1.8(0.7,27.6)%,H = 8.701,P = 0.034]及克雷伯菌属[0.9(0.4,2.0)%、0.5(0.2,2.4)%、0.6(0.4,2.6)%、0.1(0.0,0.2)%,H = 10.091,P = 0.018]的相对丰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DG组中,拟杆菌科及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及T2D组均显著升高,伯克氏菌科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T2D组及G组均显著升高,普沃雷氏菌科及普氏菌9属的相对丰度较T2D组均显著减少,克雷伯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 0.05)。结论与健康老年人及老年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改变,机会性致病菌拟杆菌和有害菌伯克氏菌显著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