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策略。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沂源县人民医院手术室专业护士1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入选护士的核心能力,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评价,手术室专业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得分为(190.93±4.63)分,处于中上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状况的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技术职称分布、在职时间、聘用方式、教育水平、层级的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技术职称分布、在职时间、教育水平、层级均是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该院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具有较高水平,其主要受护士人员年龄、技术职称、工作时间长短、教育水平高低、层级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及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提高专科护士管理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12月在该院工作的143名专科护士,对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及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了解其相应水平,并探究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与核心能力相关性。结果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115.08±5.21)分,维度均分为(5.48±1.13)分,且把握感均分最高,为(5.95±1.10)分,组织影响感维度均分最低,为(4.51±1.41)分,同时,该院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评分为(162.43±7.69)分,其维度均分为(2.80±0.80)分,且法律、伦理实践维度评分最高,为(3.10±0.76)分,批判性思维维度评分最低,为(2.58±0.81)分,另外,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与核心能力相关性指数为0.610,两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目前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评分较高及核心能力均较高,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可通过提高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达到提高其职业认同感的目的,进而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及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在眼科门诊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眼科门诊从事护理工作的26名护理人员,将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护理人员行眼科门诊常规培训,对研究组护理人员行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专业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结果培训前,两组低年资护士各维度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研究组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总分、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科门诊低年资护士实施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麻醉科护士在职培训课程体系,为提升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和规范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7月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检索,以麻醉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为框架,初步拟订培训课程体系指标并制订函询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8—10月选取15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函询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培训学时以及培训方法等,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麻醉科护士在职培训课程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15/15),专家权威系数为0.864,第2轮咨询中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45。最终形成包括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科学素养5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和79项三级指标的麻醉科护士在职培训课程体系。结论基于核心能力的麻醉科护士在职培训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提升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和规范培训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科临床培训对各专科ICU护士核心能力、ICU知识和技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3月北京朝阳医院在各专科ICU工作的32名护士进行ICU通科临床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及培训后1个月应用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调查表评估ICU护士的核心能力(掌握和应用ICU设置和管理能力、掌握和应用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掌握和应用专科技术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应用自制理论知识试卷和操作考核标准进行ICU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名ICU护士经过通科临床培训后,核心能力评价中在16个条目中得分为良好的护士占比高于培训前(χ2值为4.571~6.583),核心能力4个维度评分中,掌握和应用ICU设置与管理的能力得分高于培训前(t=-2.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士理论考试得分(t=-9.500)及操作考核得分(t=-2.590)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科临床培训可以提高各专科ICU护士掌握和应用ICU设置与管理能力及ICU护士全科重症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储备全科ICU护理团队做准备提供一定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提升医学生职业社会能力的方法。方法选择同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简称"规培生")82人,采用自编的职业社会能力培养校本教材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同时选择临床实践案例定期进行情景还原教学。在规培生入科时与规培12个月后,采用规培生职业社会能力评价量表分别评分并比较,评估上述培养模式对提升规培生职业社会能力的价值。用SPSS 18.5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经上述模式培养后,入选的规培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显著提升(P<0.05);与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领导满意沟通交流评分较低,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P<0.05),但评分较低,需要着重培养。结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采用上述培养模式可显著提升规培生职业社会能力,需注意加强与领导满意沟通交流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护士进行基于性格类型的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以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门诊4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7月1日后采取性格类型沟通能力培训,即在进行DISC性格分析后,开展为期2个月的培训。比较开展前(2020年5月1日~6月30日)、开展后(2020年7月1日~2020年8月31日)门诊护士沟通能力、护理质量、核心胜任力的差异。结果实施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沟通能力培训后,门诊42名护士"临床护士沟通能力量表"6维度评分与总分、"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6维度评分与总分、护理质量评价表5方面评分与总分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DISC性格分析结果,对门诊护士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有利于提升护士沟通能力与核心胜任力,改善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核心能力为理论框架的培训对手术室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该院参加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人员40名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培训人员培训前后手术室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核心能力评分以及评判性思维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理论考核中基础护理知识和手术室专业护理知识得分、基础护理操作和模拟手术环境操作得分、核心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评判性思维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核心能力为理论框架的培训对于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及评判性思维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重点职业人群的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并检验其信度与效度。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深度访谈、专家评议等形成初始量表条目池;分别于2018年7—10月、2019年8—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山东、浙江、湖南、广东和湖北等10个省份,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制造业工人、医务人员、交通警察、空乘人员、交通运输业工人作为调查人群,以参与调查当日职业健康检查或机构内部体检的在岗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 981份(2018、2019年分别为3 703、17 278份)。采用项目区分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等对条目池进行筛选,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分别以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和ERI模式职业紧张为校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量表的校标效度与聚合效度,同时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量表信度。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提取社会支持、组织与回报、要求与付出、自主性4个维度,共计17个条目,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06%,各条目因子载荷系数为0.447~0.918。验证性因素分析上述四个因子模型拟合度较好,拟合优度指数、比较拟合指数、近似误差均方根分别为0.904、0.912和0.079。量表总分与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及付出-回报失衡模式职业紧张得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57~0.567,P值均<0.05)。总量表及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72~0.896。结论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作为我国重点职业人群的职业紧张测量评估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培训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1日前参加临床工作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系统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问卷和理论考试评分。结果培训后理论考试平均得分为(63.81±6.46)分,显著高于培训前的(50.65±6.53)分;培训后,专业实践能力评分、运用知识能力评分及沟通协调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且培训后,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问卷总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培训可显著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的核心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基于核心能力的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安徽省两届糖尿病专科护士学员培训中应用基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构建的培训方案,采用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问卷(CVI为0.92)调查专科护士学员培训前后专业核心能力评分、对培训内容的掌握以及培训前后学员业务能力他评;回顾性分析此两届学员培训后对培训方案及授课老师的满意度。结果应用此培训方案能显著提升学员核心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本届学员对培训方案满意度为97.50%,较往届学员满意度83.33%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核心能力的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设计涵盖中医护理特色内容,具有专科针对性和临床实用性,能拓宽理论基础知识,深化实践技能,显著提高学员核心能力和知识掌握,为进一步培养高层次慢性病专科护理人才,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临床护士职业防护能力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知信行(KAP)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检索、Delphi专家咨询、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等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构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9/20、15/16,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2、0.921,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77、0.456,最终确定能力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09个三级指标。结论基于知信行理论构建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为临床对护理人员防护能力进行测评及培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临床护士职业防护能力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知信行(KAP)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检索、Delphi专家咨询、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等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构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9/20、15/16,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2、0.921,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77、0.456,最终确定能力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09个三级指标。结论基于知信行理论构建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为临床对护理人员防护能力进行测评及培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期核心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3—4月选取全国11个省或直辖市各级别中医院新入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际回收问卷728份,其中有效问卷723份。中医院规范化培训期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60.42±37.2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毕业院校、参加工作阶段的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与核心能力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毕业院校、学历、参加工作阶段以及职业认同维度中的自己决定感、自我效力感、一致感、组织影响感是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医院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受到院校类别、学历、参加工作阶段以及职业认同维度中自己决定感、自我效力感、一致感、组织影响感的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和职业认同感水平,增强护理团队凝聚力、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团队-导师一体化培训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科研能力、核心胜任力及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急诊科从事护理工作的38名护士,根据两组护士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19名。对常规组护士实施常规培训,对研究组护士实时分层-团队-导师一体化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科研能力、核心胜任力及综合能力。结果培训前,两组护士科研能力、核心胜任力及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研究组护士的科研能力、核心胜任力评分分别为(122.31±7.91)分及(123.16±2.13)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101.13±6.72)分和(114.12±3.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其各维度能力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分层-团队-导师一体化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科研能力、核心胜任力及综合能力,进而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护士对不同类别的规范化培训人员(以下简称住培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评价,为实现培训质量同质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培训基地96名主班护士通过"数字住培"APP对329名不同类型的住培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沟通合作能力评价。结果反映住培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3项指标"尊重患者和家属的合理要求并富有同情心""愿意倾听并能通俗易懂回答患者问题""着装整洁,符合职业身份"获评"优秀"的比例分别为79.2%(889/1 122)、78.0%(875/1 122)、83.9%(941/1 122);反映其与护士沟通合作能力的5项指标"对护理团队成员礼貌尊重,能够有效地交流沟通""医嘱及其他医疗文书清晰明了""在需要时总能找到,对护士报告的患者情况及时回应""需要时能及时寻求上级医生和同事帮助""能够及时告知护士关于患者的治疗和出院计划"获评"优秀"的比例分别为78.2%(877/1 122)、71.7%(804/1 122)、73.9%(829/1 122)、77.9%(874/1 122)、71.7%(805/1 122)。委托培训住院医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本院住院医师等4类不同类别的住培人员职业道德和沟通合作能力百分制得分分别为(94.0±10.3)分、(94.2±10.4)分、(94.2±10.2)分、(94.8±10.7)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别住培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沟通合作能力整体较好,不同类别住培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沟通合作能力具有同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