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国内外的脑卒中康复指南均推荐脑卒中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尽早康复的时机、强度以及包含的项目尚不明确。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48 h内应召开初次康复评价会,根据患者整体评估和功能障碍评估的结果制定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方案和康复目标,并初步判断脑卒中的康复预后。脑卒中患者早期宜进行运动康复、吞咽功能康复及言语功能康复。如康复对象为重症脑卒中患者、大于75岁的老年卒中患者和儿童卒中患者,更需注重个体化的评估及康复方案。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 早期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症状重现(PSR)是指脑卒中慢性期神经系统症状在毒性代谢因子环境下重新出现的一种现象,多由感染、麻醉镇静药物的使用、低钠血症等诱发。本文现围绕PSR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诊疗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现象的认识。

  • 标签: 脑卒中后症状重现 感染 苯二氮卓类药物 低钠血症
  • 作者: 李利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威远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内江 642450
  • 简介:脑卒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危害性大。由于多数患者发病急促,病情可在短时间内不断加重、持续恶化,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治疗,掌握脑卒中发病前兆,有利于及时对症处理,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质量。

  • 标签: 脑卒中;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综合60年来与脑血管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合文献分析思考,提出:脑卒中有一个疾病形成过程。至今的一级、二级预防,基本上是针对患病基础、高危及促发因素,忽视了易卒中状态和卒中发作。为此,笔者将后两者合称为“脑卒中发作”,提出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生物学指标,采用针对性强的干预手段,以达到对疾病全程的预防。树立脑卒中发作的预防之理念,可能会有更多新发现,促发创新思维,获得更好的效益。

  • 标签: 卒中 生物学标记 寒冷 易卒中状态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失眠在临床上很常见,大部分临床医师在遇见脑卒中后失眠的患者,仅作为普通失眠人群,未考虑到脑卒中人群的特殊性。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副作用不同。脑卒中后失眠药物的疗效和选择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围绕脑卒中后失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失眠 脑卒中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每天忍受着疼痛,疼痛的持续存在不仅使患者无法有效配合功能康复训练,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对脑卒中后疼痛(post-stroke pain, PSP)的常见类型、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进行简述,并对各类型PSP[卒中后肩痛(post-stroke shoulder pain, PSSP)、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PSP)、痉挛性疼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和卒中后头痛]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使临床医务工作者能更有效识别和治疗PSP。

  • 标签: 疼痛 脑卒中康复 肩痛 卒中后中枢痛 痉挛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抢救效率、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抢救效率、临床转归及意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护理措施完成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干预,可显著缩短急救护理工作的时间,提高急救治疗的时效性和成功率,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健康起到保障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抢救效率 临床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观察其疗效。方法将60例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选入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走普通就诊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就诊的各项关键时间、致残率、病死率、治疗满意度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检查时间以及其他关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致残率为6.67%(2/30),对照组为26.67%(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3);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为80.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行绿色通道无缝衔接式流程,通过协调分诊台、急诊检验科、CT室、介入科、抢救室等相关科室开通完整的绿色通道,对患者实行先检查后交费的原则,大大缩短了患者从就诊到接受治疗的时间,患者和家属不用来回奔波浪费时间,同时有助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提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绿色通道 脑卒中 急诊
  • 简介:摘要视觉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视感觉障碍、视运动障碍和视知觉障碍,影响患者的视觉感受和生活质量,并可阻碍全身整体康复进程。视感觉障碍包括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配镜和助视器有助于改善视力,视野缺损的康复手段包括替代性治疗、补偿性训练及恢复性治疗;视运动障碍包括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治疗方法包括眼球运动训练、棱镜、遮盖、药物及斜视矫正手术等;视知觉障碍最常见的是视觉忽略,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及其他康复手段。对视觉障碍的有效治疗和康复,为脑卒中患者的全身康复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条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70-377)

  • 标签: 脑卒中 视觉障碍 视觉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评估下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汾阳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在VFSS评估下对不同时期吞咽障碍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与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分级及安全、有效性测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与V-V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Z=2.46,P < 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64%(16/25)显著高于对照组[28%(7/25)](χ2=4.00,P < 0.05);观察组误吸程度评分[(1.76±0.6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16±0.62)分](t=2.20,P < 0.05);观察组V-VST安全性[88%(22/25)]、有效性[92%(23/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0%(15/25)、56%(14/25)]](Z=5.09、5.42,均P < 0.05)。结论VFSS能直观、准确地评估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的吞咽情况,有助于发现吞咽障碍的病因、部位、严重程度以及代偿情况,为选择有效地治疗措施及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误吸 症状评估 碘海醇 造影 误吸 安全
  • 简介:摘要1951-1980年脑卒中曾是日本中老年居民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曾一度居发达国家首位,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显著高于西方国家。1965年日本脑卒中死亡率达到峰值(175.8/10万),此后以5%~7%幅度下降,到1980年下降至139.5/10万,其死因顺位成为第三位,到2010年下降至97.7/10万。日本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大幅下降,主要归于重要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政策和法规予以保障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并可利用现有监测系统和调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鉴于日本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与我国具有相似之处,其在脑卒中防控中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对我国有效防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发病率 死亡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有助于确定治疗原则。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取栓治疗是最有效的恢复脑再灌注的特异治疗方法。抗栓治疗、改善循环、降纤、扩容、神经保护、传统医药及对并发症的管理对预后有重要影响。康复治疗是促进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卒中后应尽早开始二级预防。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再灌注 二级预防 康复
  • 作者: 赵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仁怀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贵州仁怀564500
  • 简介: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应用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每组35例,在观察组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在对照组患者中实施常规护理。对比组间数据。结果:比较对照组患者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MAS、FMA、功能独立性评分、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MAS、FMA、功能独立性评分、生活质量,P>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护理中,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脑卒中;肢体偏瘫;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引导下,众多学者为脑卒中防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国在脑卒中诊疗体系中仍然面临着各地脑卒中诊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技术参差不齐,能在有限时间窗内得到及时救治的脑卒中患者比例不高等问题,脑卒中带来的致残及复发仍然是当下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对我国急性脑卒中诊疗技术进行回顾,并结合现阶段人工智能在急性脑卒中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对人工智能未来在脑卒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 标签: 科学技术 人工智能 脑卒中 诊疗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口眼歪斜、感觉障碍、肢体麻木)、步态时间-空间参数[10 m最快步行速度(10 m MWS)、跨步长、步频]、肢体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量表(FMA)]、生活质量[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口眼歪斜[(2.15±0.63)分比(1.12±0.71)分、(2.14±0.60)分比(1.65±0.74)分]、感觉障碍[(2.45±0.23)分比(1.32±0.73)分、(2.46±0.25)分比(1.88±0.63)分]、肢体麻木[(1.89±0.73)分比(1.04±0.53)分、(1.88±0.67)分比(1.42±0.48)分]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t=3.691、4.147、3.795,均P<0.001);两组患者10 m MWS[(0.34±0.15)m/s比(0.53±0.21)m/s、(0.33±0.15)m/s比(0.42±0.16)m/s]、跨步长[(61.54±16.04)cm比(78.93±20.48)cm、(59.80±17.35)cm比(69.68±18.32)cm]、步频[(65.52±10.98)步/min比(78.12±12.04)步/min、(63.10±10.89)步/min比(71.15±9.28)步/min]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t=2.976、2.404、3.274,均P=0.001);两组患者MBI[(44.94±3.29)分比(75.27±3.56)分、(43.32±4.51)分比(64.51±3.95)分]、FMA[(52.36±6.89)分比(73.20±5.24)分、(52.35±6.79)分比(61.97±4.88)分]、SS-QOL[(9.42±1.95)分比(15.69±1.78)分、(9.24±2.32)分比(13.65±1.96)分;(8.97±2.58)分比(19.52±1.35)分、(9.48±1.77)分比(16.20±1.72)分;(12.32±2.56)分比(25.26±2.45)分、(12.41±2.50)分比(18.20±2.44)分;(13.03±3.16)分比(20.07±2.67)分、(12.49±2.77)分比(16.60±2.78)分;(5.98±1.23)分比(12.30±1.36)分、(5.99±1.21)分比(8.25±1.37)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t=14.451、11.200、5.502、10.843、14.581、6.429、14.983,均P<0.001)。结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症状及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步态及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偏瘫 电针 步行速度 跨步长 步频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 作者: 潘道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四川省泸县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102
  • 简介: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得了脑卒中不仅降低个人生活质量,也会增加家庭与社会的负担,脑卒中治疗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治疗效果也未必会满意。近些年,脑卒中的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很多超过四十岁人纷纷被脑卒中所击倒,中年人应该多关注脑卒中

  • 标签: 中年人;脑卒中
  • 作者: 吴先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重庆奉节404600
  • 简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指的是患者在发病后六个月内出现的认知障碍。临床研究显示,大部分患者会在发病后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异常和抑郁等情况。脑卒中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并促使病情不断加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痴呆。认知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还大大增加了病死率。进行早期的认知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行早期;训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管理示教视频》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作《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管理示教视频》,选取2019年1~3月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视频式教育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1 d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陪护人员进食管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值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吞咽障碍康复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给予视频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陪护人员的进食管理知识掌握程度,降低患者进食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

  • 标签: 视频示教 健康教育 脑卒中 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