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糖代谢及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每组患者分别采用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以及喹硫平进行治疗,分析不同药物对患者血脂、血糖以及催乳素的影响。结果喹硫平组患者治疗后血脂TG、HDL高于治疗前(P<0.05),氯氮平组患者血脂HDL、LDL、载脂蛋白B(ApoB)高于治疗前(P<0.05),利培酮组患者血脂TC、TG、HDL、LDL、载脂蛋白A(ApoA)以及ApoB高于治疗前(P<0.05),奥氮平组患者血脂TC、TG、HDL、LDL、ApoA以及ApoB高于治疗前(P<0.05)。喹硫平组患者治疗后FINS、HbA1c均高于治疗前(P<0.05),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低于治疗前(P<0.05);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2 h餐后血糖(2 h PG)、FINS以及HbA1c均高于治疗前(P<0.05),2 h INS低于治疗前(P<0.05);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FINS以及HbA1c均高于治疗前(P<0.05),2 h INS低于治疗前(P<0.05);奥氮平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FINS以及HbA1c均高于治疗前(P<0.05),2 h INS低于治疗前(P<0.05)。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催乳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氯氮平组、喹硫平组以及奥氮平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催乳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次研究所选用的四种抗精神病药物均会对精神分裂患者的血糖、血脂产生影响,其中喹硫平的影响程度较小;对患者血清催乳素产生影响的药物为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以及喹硫平基本不会对催乳素产生影响。
简介:摘要血清催乳素分子主要有3种不同存在形式,包括单体催乳素(23 kD)、大催乳素(40~60 kD)和与免疫球蛋白G(IgG)结合的巨催乳素分子(150 kD)。巨催乳素分子生物活性低但有免疫活性。巨催乳素血症是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被误诊为催乳素瘤而过度诊疗。血清巨催乳素检测方法包括凝胶过滤层析法、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沉淀法和超滤法,除PEG沉淀法在英国常规用于临床检测巨催乳素血症,国内外临床上未广泛开展。本文就高催乳素血症中巨催乳素血症及检测方法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加强临床医生对巨催乳素血症的认识和提高诊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巨催乳素血症在高催乳素血症中的发生比例及临床特点。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5月20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专病门诊的111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方法进行巨催乳素筛查,以回收率<40%作为巨催乳素血症诊断切点,分析其发生比例及临床特点。结果111例病例中女性99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32.2±7.9)岁,巨催乳素血症有32例(28.8%)。单纯性巨催乳素血症共有28例(25.2%),沉淀前催乳素水平显著低于真性高催乳素血症[(49.81±23.58对83.56±65.82) ng/mL,P<0.05]。单纯性巨催乳素血症病例中未见闭经及不孕不育表现;女性病例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及溢乳的比例分别为25.9%、37.0%及7.4%。垂体腺瘤在单纯性巨催乳素血症及真性高催乳素血症发生比例分别为42.9%及66.0%。巨催乳素血症中15例(46.8%)正在或曾经接受过溴隐亭治疗,其中66.7%病例治疗过程中催乳素水平未降至正常。结论巨催乳素血症发生比例可能较高,部分可合并月经紊乱、溢乳等临床表现。对缺乏闭经及不孕不育表现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应重视巨催乳素的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5(SSTR5)活化在垂体催乳素腺瘤中激素分泌中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大鼠GH3细胞(美国细胞中心,ATCC)作为垂体催乳素腺瘤的体外细胞模型,外源性转染SSTR5质粒构建SSTR5过表达模型,使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分选转染阳性细胞,并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加以验证,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PRL-luc启动子活性,CellTiter Glo试剂盒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上清PRL的浓度。使用SSTR5激动剂BIM23052进行细胞刺激,检测空白组和转染组细胞上清PRL浓度及细胞活性。应用Student’s 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蛋白印迹法检测流式分选SSTR5过表达质粒转染细胞GH3SSTR5可发现SSTR5蛋白高表达,单纯过表达SSTR5显著降低PRL-luc报告基因的活性[(71.07±4.38)%比 (99.96±0.88)%,t=6.47,P<0.01],抑制细胞上清PRL的分泌[(65.24±10.71)%比 (100.00±4.44)%,t=2.99,P<0.05];使用不同浓度的BIM23052刺激GH3SSTR5细胞,PRL-luc报告基因活性呈现U型剂量反应曲线,BIM23052浓度在10 nmol/L时达到最大抑制效应[(45.23±1.21)%对(99.96±1.24)%,t=31.62,P<0.01],而BIM23052并不影响SSTR5空载质粒mock转染组GH3mock细胞的PRL-luc报告基因活性;BIM23052并不影响GH3mock细胞上清PRL的浓度,但BIM23052可显著抑制GH3SSTR5细胞上清PRL的浓度[(57.10±6.41)%比 (96.14±6.82)%,t=4.16,P<0.01]。BIM23052并不改变GH3mock和GH3SSTR5细胞的活性。结论SSTR5活化可以通过抑制PRL mRNA的转录抑制垂体催乳素腺瘤激素的异常分泌。
简介:摘要1例19岁女性患者因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3 mg、2次/d,服药前无乳头溢液史,服药后间断出现乳头溢液。服药1年后发现右侧乳房(右乳)肿物伴疼痛,经乳癖散结胶囊、头孢地尼、布洛芬、利福平及异烟肼治疗不能缓解,肿物继续增大并出现双侧膝关节疼痛、双下肢结节红斑伴触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8.4×109/L,血清催乳素37.42 μg/L。乳腺超声示右乳可见范围约13.2 cm×11.0 cm×3.0 cm偏低回声,形态欠规则,边界不清,局部有流动性,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诊断为右乳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脓肿期),高催乳素血症。排除生理和病理等原因后,考虑为利培酮导致高催乳素血症诱发肉芽肿性乳腺炎。但未经专科医师指导不能停用利培酮,仅予脓肿切开引流+清创术、抗感染、抗炎等治疗。脓性分泌物逐渐减少,疼痛减轻,下肢部分红斑消退。患者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调整利培酮剂量为2 mg、2次/d,血清催乳素降低(28.36 μg/L)。随访1年,肉芽肿性乳腺炎未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直立倾斜试验(HUT)中血浆催乳素(PRL)及皮质醇(Cor)的变化,探讨二者与VV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完善HUT阳性确诊为VVS的75例患儿设为VVS组,选取同期HUT阴性的29例健康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仪实时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HR、SBP及DBP的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的PRL及Cor水平,计算HUT平卧位及HUT阳性时PRL及Cor的变化差值(ΔPRL、ΔCor)。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ΔPRL对VVS的预测价值。结果VVS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VS组亚型间(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晕厥频率、晕厥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VS组HUT后PRL高于健康对照组[36.23(22.08,61.97) μg/L比11.47(8.00,23.2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0,P<0.01)。VVS组HUT前后ΔPRL、ΔCo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5.36(9.92,48.93) μg/L比-0.10(-2.67,9.32) μg/L;(84.4±43.6) μg/L比(57.6±64.6)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9;t=-2.44,均P<0.05)。HUT阳性反应时PRL与SBP、DBP均呈负相关(r=-0.46、-0.45,均P<0.01);尤其在VVS组(r=-0.38、-0.24,均P<0.05)。VVS组HUT前后ΔCor与SBP呈负相关(r=-0.25,P<0.05)。ROC曲线显示,ΔPRL预测VVS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ΔPRL以4.03 μg/L为界值,对预测HUT阳性反应的判断较好,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72.4%。结论VVS患儿晕厥发作时血浆PRL及Cor升高,其中血浆PRL与血压下降有关。VVS患儿HUT阳性反应时血浆PRL的增高水平与血压有关,ΔCor与SBP有关,血浆PRL、Cor可能参与VVS的发病过程;ΔPRL对VVS有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氨磺必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嘉兴市康慈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氨磺必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慰剂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安慰剂对照组予类似口味、颜色的汤剂口服(不含药物成分),对照组予芍药甘草汤治疗,观察组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三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催乳素(PRL)变化、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治疗8周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治疗前后糖脂代谢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安慰剂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96.7%(29/30)、100.0%(30/3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7,P<0.05);治疗8周,观察组血清PRL[(48.2±15.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52.5±13.7)μg/L]和安慰剂对照组[(57.7±16.9)μg/L](t=7.134、7.03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51.02±3.9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4.07±4.19)分]和安慰剂对照组[(58.13±4.24)分](t=5.813、6.317,均P<0.05);治疗8周,观察组TESS评分[(5.2±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9±1.4)分]和安慰剂对照组[(4.4±1.2)分](t=7.011、7.231,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安慰剂对照组、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安慰剂对照组、对照组(均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氨磺必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降低PRL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催乳素瘤患者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opamine agonist,DA)治疗相关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ICDs)的比例及临床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随访的的催乳素瘤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帕金森病冲动性强迫障碍评分量表(QUIP)进行ICDs筛查;Barratt冲动人格量表(BIS-11)评价3种不同维度的冲动人格;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共纳入111例催乳素瘤病例,男性44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34.74±9.05)岁,平均病程(66.69±50.70)个月,起病时中位数催乳素水平147.25(89.97,470) ng/mL,大腺瘤比例46.8%。其中90例患者正在接受DA治疗,21例未用药。DA治疗组和未治疗对照组相比,QUIP量表筛查合并任一ICDs的比例分别为24.4%和14.3%;BIS-11量表的情绪冲动评分在DA组中显著升高(23.32±3.67对21.71±2.55,P=0.022)。DA治疗的催乳素瘤中,最常见的ICDs症状为性欲亢进及冲动购物,分别占到40.9%;伴有任一ICDs筛查阳性的患者非计划冲动评分升高(21.05±5.03对19.15±3.38,P=0.047),生活质量评估中社会功能(69.32±24.62对83.08±17.11, P=0.021)、情感职能(50.00±45.72对71.10±40.68, P=0.043)和精神健康(55.27±22.75对64.59±17.53, P=0.048)的评分更低。DA治疗组ICDs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起病时催乳素水平更高[470.00(130.00,3 770.00)ng/mL对140.29(79.50,465.59) ng/mL,P=0.028],男性比例更高(68.2%对38.2%,P=0.014);男性是ICD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3.46,95%CI 1.24~9.61,P=0.017);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治疗时间、最大治疗剂量及累积剂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接受DA治疗的催乳素瘤患者中可能出现冲动控制障碍且影响生活质量,内分泌科医师应提高认识,重视对冲动控制障碍的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通液术联合溴隐亭对高催乳素血症(HPRL)所致不孕症合并输卵管阻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促黄体激素(LH)、抗顶体蛋白酶抗体(AcrA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PRL所致不孕症合并输卵管阻塞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输卵管通液术联合溴隐亭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采取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LH、AcrAb水平。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其妊娠情况。2组患者采取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的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血清LH、AcrAb水平,以及治疗结束至妊娠的时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2组患者输卵管阻塞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术后妊娠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经过绵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S-2018-022),与所有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2组患者采取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的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输卵管阻塞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3%(42/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33/5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43)。③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LH水平为(5.59±0.58) I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6±0.57) IU/L,血清AcrAb水平为(12.2±2.5) 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2.9) U/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2、P=0.048,t=3.743、P<0.001)。组内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LH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血清AcrAb水平,则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结束后的1年随访期内,观察组妊娠率为70.6%(36/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0%(26/51),治疗结束至妊娠的时间为(4.0±1.0)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3±1.1)个月,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P=0.043,t=6.053、P<0.001)。⑤2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通液术联合溴隐亭治疗HPRL所致不孕症合并输卵管阻塞患者的疗效较好,患者妊娠率增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LH、AcrAb水平,不增加不良反应率。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小,该方案治疗疗效仍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2(SSTR2)和生长抑素受体5(SSTR5)两个受体亚型在人垂体催乳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的人垂体催乳素腺瘤标本16例及4例尸检获取的正常垂体组织,采用新型特异性SSTR2和SSTR5的单克隆抗体(UMB1和UMB4),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难治性垂体催乳素腺瘤标本中SSTR2及SSTR5的表达,再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性别、肿瘤大小、术前血清催乳素水平、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增殖指数、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使用GraphPad Prism(V. 7)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在正常垂体组织中均可见SSTR2和SSTR5的散在表达,81.25%(13/16)的催乳素腺瘤病例样本中检测到SSTR5的表达,相反仅3例肿瘤标本检测到散在的SSTR2的免疫反应性,其中1例为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混合型多激素腺瘤;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免疫组化的结果,免疫荧光共染结果提示正常垂体组织中催乳素细胞并不表达SSTR2,但有SSTR5的表达。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SSTR5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女性SSTR5 IRS 0.31±0.07比男性SSTR5 IRS 0.38±0.16,t=0.47,P>0.05)、肿瘤大小(R2=0.009,F=0.133,P>0.05)、术前血清催乳素水平(R2=0.026,F=0.348,P>0.05)、肿瘤Ki-67增殖指数(R2=0.060,F=0.887,P>0.05)无明显相关。结论垂体催乳素腺瘤高表达SSTR5,第2代生长抑素类似物帕瑞肽有助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耐药型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替代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糖尿病创伤男性血清(osteocalcin,OC)水平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创伤男性患者,记录年龄、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等指标,纳入年龄≥18岁,受伤至次日抽血时间间隔<24 h,排除急诊手术,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6%,急性脑外伤等病例,收集清晨空腹状态静脉血样送检,根据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stress hyperglycemia, SH)(FPG>7.8 mmol/L)和非应激性高血糖组(no-stress hyperglycemia, NO-SH)(FPG≤7.8 mmol/L),采用LSD-t检验、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人群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总人群血清OC水平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395例创伤男性入选,SH组(n=182)和NO-SH组(n=213)在ISS、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C-肽(C-peptid,C-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组的年龄,HbA1c和FPG较NO-SH组高(P=0.041, P=0.037, P<0.01),而OC浓度较NO-SH组低(P=0.023)。偏相关分析显示OC与HbA1c、FPG、FINS无明显的相关性,与C-P存在负相关(r=-0.262, P=0.00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P是影响创伤后血清OC水平的独立因素(β= -0.655,P=0.043)。结论非糖尿病创伤患者血清OC水平与创伤后的糖代谢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抗精神病药相关高催乳素血症(AI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11月29日),收集阿立哌唑治疗AI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在原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阿立哌唑,对照组加用或不加用安慰剂,结局指标包括血清催乳素复常率、血清催乳素水平和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的效应量采用风险比(RR)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计量资料的效应量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CI表示。结果共23项RCT纳入分析,包括患者1 530例,试验组816例,对照组7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疗程(4~24周)结束时试验组患者血清催乳素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5%(150/204)比4.1%(8/194),RR=16.58,95%CI:8.61~31.93,P<0.001]。按阿立哌唑剂量分5 mg/d组和10 mg/d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疗程结束时2个试验组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均低于相应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25,95%CI:-1.66~-0.84,P<0.001;SMD=1.93,95%CI:-2.38~-1.48,P<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试验期间总体不良事件、锥体外系反应、失眠、嗜睡和体重增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5%(103/388)比24.1%(94/390),RR=1.10,95%CI:0.90~1.36,P=0.35;26.0%(53/204)比34.0%(70/206),RR=0.77,95%CI:0.58~1.02,P=0.06;8.4%(31/368)比9.9%(37/372),RR=0.86,95%CI:0.56~1.33,P=0.50;5.6%(19/340)比4.7%(16/342),RR=1.16,95%CI:0.64~2.12,P=0.63;0比7.9%(7/89),RR=0.18,95%CI:0.03~0.99),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AIH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尚待探索。
简介:摘要矽肺是我国的主要职业病之一。早期诊断和预测矽肺发生是控制矽肺的有效手段,但依据放射学和呼吸功能异常做出的矽肺诊断往往限于较晚期的患者。寻找由于矽尘沉积及肺纤维化而出现变化的血清标志物是矽肺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复习了近年来矽肺血清标志物研究的进展情况,内容包括炎症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含有IL-12p40的细胞因子等)、miRNAs(miR-21、miR-200c等)、血清酶类(脯氨酸肽酶、血红素加氧酶1、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免疫球蛋白及肾连接蛋白、克拉拉细胞蛋白16等。有关矽肺血清标志物的研究很多,有些标志物显示了其在矽肺早期检出和诊断中的潜在价值。矽肺血清标志物敏感度和特异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多中心大规模验证仍是矽肺血清标志物在临床实际应用必需的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79例COVID-19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了解这两种抗体在患者体内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临床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79例,收集不同时期(发病后≤10 d、10<~20 d、20<~30 d、>30 d)血清样本共167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019-nCo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重型和普通型患者IgM抗体平均水平高于轻型患者[21.77 (10.18~128.65)和13.13 (6.08~35.14) vs 3.01 (1.69~8.69);χ2=27.442,P<0.01]。重型和普通型患者IgG抗体平均水平高于轻型患者[(124.22±36.79)和(120.04±63.25)vs(52.31±53.68),F/χ2=27.295,P<0.01)。康复出院后,重型和普通型患者的IgM、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轻型患者(P<0.01)。IgM和IgG抗体水平受检测时间影响,发病后10<~20 d的IgM抗体水平明显高于≤10 d的水平(P<0.05),发病后>10 d的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10 d的水平(P<0.01)。结论重型COVID-19患者体内能检测到更高水平的IgM和IgG抗体,且IgM和IgG抗体水平与患者发病后的检测时期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华东某城市儿童的血清中多环芳烃加合物与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于2016年9月,以华东地区某市大气污染暴露区和对照区(在大气污染暴露区的上风向30 km以外的区域)的2所寄宿制学校为研究现场,招募符合标准的学龄儿童。共纳入273名学生,暴露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3、110名。收集研究期间两个地区的全年空气污染物数据(PM2.5、PM10和NO2),利用尿中可替宁评估烟草暴露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补体C3、C4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BPDE)-白蛋白加合物水平,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探讨BPDE-白蛋白加合物和血清补体C3、C4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273名儿童的年龄为(13.67±0.37)岁,其中男生165名(60.4%)。暴露组儿童的PM2.5、PM10和NO2年均暴露水平以及血清BPDE-白蛋白加合物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 z-评分和尿可替宁水平后,儿童血清BPDE-白蛋白加合物水平每升高10%,儿童血清补体C4水平下降1.20%(P=0.017);调整年龄、BMI z-评分和尿可替宁水平后,男生血清BPDE-白蛋白加合物水平每升高10%,血清补体C4水平降低1.68%(P = 0.024);调整年龄、性别和BMI z-评分后,尿可替宁检出组的儿童血清BPDE-白蛋白加合物水平每升高10%,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别降低1.31%和3.57%(P<0.05)。结论儿童血清多环芳烃加合物与补体C4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乳酸/肌酐比值评估肝功能衰竭患者人工肝预后的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1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均接受人工肝治疗;根据住院3个月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21例)和预后较差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MELD评分、PT、血清乳酸/肌酐比值;分析患者肝功能衰竭分期与MELD评分、PT、血清乳酸/肌酐比的相关性;分析MELD评分联合血清PT、血清乳酸/肌酐比值评估肝功能衰竭患者人工肝的预后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较差组MELD评分、血清PT、血清乳酸/肌酐比值更高(P<0.05);与早期和中期肝功能衰竭患者比较,晚期患者MELD评分、血清PT、血清乳酸/肌酐比值更高;与早期肝功能衰竭患者比较,中期肝功能衰竭患者MELD评分、血清PT、血清乳酸/肌酐比值较高(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MELD评分、血清PT、血清乳酸/肌酐比值与肝功能衰竭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经分析发现,MELD评分联合血清PT、血清乳酸/肌酐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结论MELD评分、血清PT、血清乳酸/肌酐比值与患者肝功能衰竭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MELD评分联合血清PT、血清乳酸/肌酐比值能够准确评估肝功能衰竭患者人工肝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患者166例(假阳性组),诊断为早期梅毒且未经治疗的患者145例(阳性对照组),入职体检者124名(阴性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和合并基础疾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的影响因素。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的梅毒血清试验效能。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166例假阳性组患者中,年龄≥50岁117例,年龄<50岁49例。假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年龄[(53.1±13.8)岁比(24.7±2.8)岁,t=22.56,P<0.01]、自身免疫病[36.7%(61/166)比6.5%(8/124), χ2=35.93,P<0.01]、肝炎[9.6%(16/166)比3.2%(4/124), χ2=4.92,P=0.026]和肿瘤[6.6%(11/166)比0.8%(1/124), χ2=4.68,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假阳性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性别[假阳性组男91例(54.8%),女75例(45.2%),阳性对照组男103例(71.0%),女42例(29.0%); χ2=8.67,P=0.003]、年龄[(53.1±13.8)岁比(34.4±12.9)岁,t=20.13,P<0.01]及自身免疫病[36.7%(61/166)比6.9%(10/145),χ2=39.1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比值比(odds ratio, OR)=2.6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504~4.816,P=0.001]、年龄≥50岁(OR=30.512,95%CI 15.959~58.335,P<0.01)、自身免疫病(OR=2.677,95%CI 1.258~5.695,P=0.011)和肝炎(OR=4.408,95%CI 1.799~10.799,P=0.001)是梅毒血清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假阳性组中,TRUST的阳性率为84.9%(141/166),高于CLIA的23.5%(39/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5,P<0.01);36例患者CLIA为1.0~10.0临界指数(cut off index, COI),3例患者CLIA>10.0 C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1,P<0.01);139例患者TRUST≤1∶4阳性,2例患者TRUST≥1∶8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35,P<0.01)。CLI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和96.0%,TRUS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和91.1%。结论患者年龄≥50岁、有自身免疫病或肝炎是发生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的影响因素,TRUST的假阳性率高于C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