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的疗效及其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自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行单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对比2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对比2组术前、术后随访6个月的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0.00%,好转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3.33%,观察组无复发者,对照组复发率为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PISQ-12评分为(35.12±3.37)分,低于对照组(38.83±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较理想,与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术相比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较短,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但在改善术后性功能方面并不具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式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60,采用新式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及对照组(n=60,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传统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YX-P-2020-023-01)。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POP患者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产次、绝经者比例及POP脱垂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POP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88.0±30.6) min、(24.7±36.0) mL、(7.3±2.1) d、(4.6±1.4) d及(10 727±1 812)元,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的(118.0±33.4) min、(56.7±43.8) mL、(9.8±2.3) d、(6.4±1.6) d及(26 318±3 890)元,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0、4.372、6.218、6.558、28.138,均为P<0.001)。2组POP患者术后3、6、12个月复发率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在不增加POP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基础上,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且易于操作,适宜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阴道后壁修补术和阴道后壁环肌紧缩术治疗产后阴道松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产后阴道松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阴道后壁环肌紧缩术)100例和观察组(改良阴道后壁修补术)104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记录其术前、术后6个月阴道松紧度、性生活满意度[采用性生活质量调查表(SLQQ)评估]及术后6个月的盆底肌功能变化情况,并通过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阴道松紧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SLQ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术前提升(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等级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阴道残端愈合不良、阴道壁血肿、尿道损伤、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阴道后壁修补术和阴道后壁环肌紧缩术治疗产后阴道松弛的近期疗效相当,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但前者远期疗效更好,更有利于患者盆底肌功能及阴道松紧度恢复,进而提高性生活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患者术后疼痛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2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2组围手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1年的复发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术后3~7 d,2组VA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3、7 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等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6.67%、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可显著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情况,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脱垂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子宫脱垂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天长市中医院住院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患者50例,术前患者已排除急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等情况,术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体格检查结果、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以及尿动力学检查诊断并统计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并对可能造成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子宫脱垂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5例,其中主观症状较为明显患者5例,主观症状及体格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患者6例,完成问卷量表后方才明确诊断,经尿动力学检查方才明确诊断患者4例。(2)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巨大胎儿分娩史、盆腔手术史是影响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影响因素。(3)以术后是否发生尿失禁作为因变量(0=未发生,1=发生),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4个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盆腔手术病史以及巨大胎儿分娩史是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合并巨大胎儿分娩史、盆腔手术史、糖尿病病史的子宫脱垂患者可于术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术后出现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并在完善相关评估后建议患者同步性抗尿失禁手术以综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腹膜前Kugel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海南省琼中县阳江医院收治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Kugel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对比2组术后1、3 d及1、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以及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发患者,对照组复发情况2例(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ugel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能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式与网塞修补术式对腹股沟斜疝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2医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TAPP组,每组52例。常规组采用网塞修补术治疗,TAPP组采用腹腔镜TAPP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估患者性功能,术后1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统计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IIEF-5评分高于术前,睾丸体积、睾丸动脉最大血流速度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TAPP组IIEF-5评分高于常规组[(23.86 ± 1.5)分比(21.45 ± 3.85)分],睾丸体积、睾丸动脉最大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9.65 ± 0.08) cm3比(9.39 ± 0.09) cm3、(3.83 ± 1.05) cm/s比(2.88 ± 0.36)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并且TAPP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1.65 ± 0.35)分比(2.78 ± 0.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44.35 ± 6.26) min比(41.80 ± 5.95) min],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54.66 ± 8.98)ml比(73.25 ± 15.25) ml、(12.75 ± 2.42) h比(23.55 ± 3.66) h、(3.25 ± 1.01) d比(7.85 ± 1.4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3.85% (2/52)比21.15%(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1,P<0.05)。结论TAPP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与网塞修补术式相比,能改善患者性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前入路平片(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网塞充填式(Mesh-plug)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数据库中发表时间在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的文献,并结合所查找文献中的参考文献,选择有关Lichtenstein疝修补与Mesh-plug疝修补治疗原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作者分别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数据资料,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复发、补片费用、血肿与血清肿、腹股沟区不适感、疼痛及感染情况,将最终纳入的文献数据整理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0篇RCT研究纳入分析,Lichtenstein组1472例,Mesh-plug组14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Mesh-plug疝修补术相比,Lichtenstein疝修补术后血肿、血清肿发生率更低[RR=1.45,95% CI(1.02,2.06),P=0.04],手术费用更少[WMD=155.15,95% CI(112.78,197.53),P<0.000 01],但手术时间稍长[WMD=-7.51,95% CI(-11.33,-3.68),P=0.0001]。而两者术后腹股沟区不适感、感染、复发、早期疼痛评分以及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Mesh-plug疝修补术相比,Lichtenstein疝修补术在降低术后血清肿、血肿发生率以及手术费用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手术时间稍长,建议在临床上Lichtenstein疝修补术优先Mesh-plug疝修补术使用。
简介:摘要中线位镜推法是目前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最常用的方法,膜解剖理论对其有指导意义。本文采纳筋膜"圆筒壁"、"多层次"、"筋膜间平面"、"联合筋膜平面"、"平面转换"等概念和理论,来阐述TEP术中空间建立、疝囊分离以及补片平展等关键步骤。镜推法沿腹直肌后鞘前行,首先进入肌后间隙,位于腹直肌和腹横筋膜(TF)之间,内有腹壁下血管及其分支,应避免过度分离。然后向下穿过TF,进入腹膜前间隙。腹膜前间隙被腹膜前筋膜(PPF)分为壁平面和脏平面,膀胱、精索成分均位于脏平面。中央区域应在壁平面即"外科间隙"分离,以保护膀胱。壁平面是TEP的"神圣"平面。斜疝区域应在脏平面即"解剖间隙"分离,以保护精索成分不被离断。直疝分离可理解为TF和PPF的分离,相对容易。斜疝分离则为腹膜和精索成分的分离,有一定难度。壁、脏平面转换中,应切开PPF(腹膜前环),充分完成壁化,以展平补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孔Port技术应用于腹壁疝全腹膜外Sublay(TES)修补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至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5例结合单孔Port的腹壁疝TES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专家门诊随访,对术中和术后情况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并评价本组腹壁疝患者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腹壁疝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300(184.00±73.92)min,引流量少,无近期并发症,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00±0.63)分,第14天VAS(1.20±1.17)分。结论利用Port减孔和单孔手术可以进行腹壁疝TES修补术。单孔Port技术与TES结合,可以给腹壁疝患者更多微创选择。
简介:摘要20世纪60年代,两位法国外科医师开创Rives-Stoppa技术,补片放置层面即为目前外科界熟悉的Sublay修补术手术层面。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指出:Sublay修补术已成为公认的开放修补术优选手术方式,其与微创入路的腹腔内补片修补术成为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两大主流手术方式。随着微创概念的推广,腹腔镜技术的日益融合,当前的Sublay修补术正在不断衍生出多维发展方向。腹腔镜与Sublay修补术的融合已成为微创非腹腔内补片修补术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历史、现状和未来3个方面介绍当前视角下的Sublay修补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89例;年龄为(65±9)岁,年龄范围为31~91岁。患者根据《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标准施行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McVay修补术或开放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并发症和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术中及术后情况:102例患者均为单侧股疝,其中左侧疝57例,右侧疝45例;79例发生嵌顿或绞窄,23例未发生嵌顿或绞窄。79例嵌顿或绞窄股疝患者行急诊手术,其中35例行开放McVay修补术(5例为腹腔镜手术中转),44例行腹腔镜TAPP。23例未发生嵌顿或绞窄股疝患者均行择期手术,其中3例行开放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20例行腹腔镜TAPP。102例患者中,87例术中使用补片。10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2±3)min;102例患者术中均留置引流管,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2±0.3)d;术后住院时间为(3.5±1.3)d。(2)随访情况:10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7±3)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1~12个月。79例行急诊手术患者中,随访期间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肠梗阻、血清肿、肠瘘、患侧疝复发分别为5、4、3、3、1、1、1例,死亡3例。1例术后肠瘘患者行二次肠造口术,术后3个月行肠还纳术,其余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23例行择期手术患者中,随访期间血清肿、肠瘘、患侧疝复发各1例,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早期、准确诊断,且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及时施行手术可有效治疗股疝。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以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无张力疝修补术植入善释片治疗,观察组TE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结局及预后指标。结果观察组术程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创口直径较对照组明显更小(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早(P<0.05)、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使用频次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类型较对照组明显更少,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比45.7%,P<0.05)。结论TEP技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安全性,简化手术过程,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腹腔镜下腹膜外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则选择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以及术前与术后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比较,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率,同时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血清胃动素水平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造口旁疝修补术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0月东北国际医院收治的1例74岁男性开腹直肠癌术后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造口旁疝修补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腹膜分离时间、穿刺套管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住院费用。(2)随访情况:随访时间、患者进食及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1月。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患者成功行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造口旁疝修补术。手术时间为240 min,腹膜分离时间为115 min,术中使用3个穿刺套管,术中出血量为20 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2 h,术后48 h出院,住院费用为21 148元。(2)随访情况:患者完成术后1个月随访,进食及肛门排气排便正常,造瘘口处无疼痛,套管口无感染。复查全腹部CT未见疝复发。结论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造口旁疝修补术安全、有效,短期疗效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一病区腹股沟疝住院患者209例,按照术式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102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107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情况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试验组无中转开放手术。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46.87±4.94)min vs(38.40±4.29)min,术中出血量降低(5.40±1.64)ml vs(11.12±2.09)ml,术后住院时间减少(4.18±1.09)d vs(5.08± 1.58)d,术后使用镇痛药和疼痛评分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随访时间为6~42个月,2组患者均未复发,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疝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无明显瘢痕等特点,是临床上可靠的治疗腹股沟疝选择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法(TAPP)、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法(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松滋市人民医院的15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Lichtenstein组、TAPP组、TEP组,各50例。对比3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并观察围手术期患者应激反应[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变化。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 h疼痛数字评分(NRS)、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TAPP组和TEP组高,住院费用比TAPP组和TE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术后12 h NRS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费用比TAP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组术后3 d Cor、NE及ALD水平,复发率比TAPP组和TEP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腹腔镜下TAPP、TEP术具有应激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临床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修补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远期再发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寻找预防再发严重并发症的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普通外科接受穿孔修补术的117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随访术后3个月内是否行内镜检查、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术后是否继续吸烟、饮酒,是否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溃疡症状,是否出现穿孔、出血、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果本组117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行胃镜检查22例(21.4%),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治疗5例。共有10例患者(12例次)发生严重溃疡并发症,其中幽门梗阻6例,再次穿孔4例,溃疡出血2例。从穿孔手术至首次发生严重并发症平均间隔(24.8±5)个月。2例穿孔及1例反复梗阻者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行保守治疗。与严重并发症组比较,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组患者术后早期行胃镜检查比例较高(23.7%比0,P=0.184)。结论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的内镜检查及内科正规治疗依从率较低,长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