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火针留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且符合寒凝血瘀型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选择火针留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小腹冷痛、腰骶酸痛、肢体畏寒、肛门坠胀)积分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42/44)高于对照组(81.82%,36/44),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留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并缓解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仿浮针疗法结合刃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宁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肱骨上髁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研究组接受仿浮针疗法结合刃针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最后的治疗结局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8%(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40,24.200,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3.62±0.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89±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5,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36.62±2.5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3.22±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1,P<0.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DASH)评分[(30.24±3.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0.25±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5,P<0.001)。结论对肱骨上髁炎患者采取仿浮针疗法结合刃针疗法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上肢功能以及自我活动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推广价值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毫火针外治治疗Ⅳ型重度痤疮后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痤疮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9例,女21例,年龄18~29岁,采用毫火针及水杨酸外用;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18~28岁,采用普通粉刺清除术及水杨酸外治。2组患者均口服丹参酮胶囊、杷桑痤疮丸,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的面部瘢痕评分,包括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痤疮瘢痕权重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瘢痕改善情况;比较皮损改善程度、痤疮严重程度评分(Gag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8周,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有效率为68.97%(20/29); 2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观察组为(3.66±0.91)分,对照组为(5.06±1.09)分(P<0.01);2组患者痤疮瘢痕权重评分:观察组为(39.40±16.90)分,对照组为(53.16±17.19)分(P<0.01);2组Gags评分:观察组为(10.31±2.14)分,对照组为(17.55±2.63)分(P<0.01)。结论毫火针治疗Ⅳ级重度痤疮瘢痕疗效安全可靠,具有简单、有效的特点,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面部痤疮皮损,降低遗留瘢痕及色素沉着的几率,同时对已形成的瘢痕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氧气针疗法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推拿疼痛科门诊33例慢性疼痛患者,均采用三氧气针疗法治疗,1次/周,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采用数字模拟评分量表(Numberal Rating Scale, 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活动障碍程度,并进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3例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均降低[2.0(2.0)分比7.0(3.0)分,P<0.01)],其中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腰肌劳损及其他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值分别为0.005、0.011、0.041、0.02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无明显改善(P=0.066)。与治疗前比较,33例患者治疗后功能活动障碍评分均降低[2.0(2.0)分比6.0(4.0)分,P<0.01)],其中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腰肌劳损及其他慢性疼痛患者功能活动障碍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值分别为0.007、0.026、0.039、0.028);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无明显改善(P=0.102)。全部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损害。结论三氧气针疗法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控制疼痛,改善功能活动障碍,操作应用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贺氏火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60例,在研究过程中自然形成2个队列,分别暴露在2种不同的干预措施中,其中对照组30例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火针点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采用健康状况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27、5.16、3.93、4.69、4.28,P值均<0.05),随访时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63、3.22、4.03、3.04,P值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值分别为2.97、4.05、4.22、3.05,P值均<0.05),随访时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7、4.23、3.85、3.15、3.25、6.15、3.85,P值均<0.05)。结论贺氏火针结合莫沙必利片可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上腹痛及上腹部烧灼感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0月31日,有关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从中提取数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e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篇文献,共涉及患者2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率[OR=4.42,95% CI(1.39~14.03),P<0.05]、显效率[OR=2.89,95% CI(1.40~5.95),P=0.004]均优于单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轻微红肿、疼痛、瘙痒,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不影响疗效。有2篇文献涉及随访过程中的复发,meta分析结果显示,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复发率低于单用他克莫司软膏[OR=0.17,95% CI(0.04~0.77),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并可降低复发率,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但鉴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质量一般且存在偏倚的可能,建议以后开展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来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0年1月山东省泰山医院106例慢性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与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随访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估湿疹严重程度,瘙痒VAS量表评估瘙痒程度;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记录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对照组为77.36%(41/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P=0.012)。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EASI、瘙痒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97、6.31、10.61,P值均<0.001);血清IgE水平[(57.19±7.54)IU/ml比(81.55±12.08)IU/ml,t=12.45]、EOS计数[(310.54±52.84)×106/L比(465.51±58.04)×106/L,t=14.37]均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9%(8/53)、观察组为3.77%(2/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46)。观察组复发率为6.00%(3/50)、对照组为21.95%(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25)。结论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可有效改善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患者皮损和瘙痒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远期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浮针疗法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入新乡市中心医院门诊行终止妊娠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浮针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非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浮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浮针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静息疼痛、活动疼痛及舒适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结果浮针组苏醒时,术后10、20 min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浮针组静息疼痛、活动疼痛及舒适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浮针组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率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能有效缓解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疼痛,增加舒适度,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治疗对肩关节镜术后患者镇痛消肿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于山东省威海卫人民医院骨科行肩关节镜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肩关节镜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肩关节镜治疗,术后予以温针治疗。2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肿胀情况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时段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法检验。结果(1)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均较2组术前降低(F=2.58、8.42,P均<0.05);2组治疗后各时段比较:试验组术后后各时段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5,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6、1.897、2.526,P均<0.05)。(2)2组患者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处周径变化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各时段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周径均较2组术前增大(F=13.25、198.30,P均<0.05),随着术后时间增加周径逐渐变小;2组治疗后各时段比较:试验组术后各时段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处周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处周径较对照组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1.635、1.825,P均<0.05)。(3)2组患者腋窝处周径变化比较。2组术后各时段腋窝处周径均较2组术前明显增大(F=2.25、212.30,P均<0.05);2组治疗后各时段比较:试验组术后各时段腋窝处周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7,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腋窝处周径较对照组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17、1.826、1.659,P均<0.05)。结论温针疗法可以有效减轻肩关节镜术后的肿胀、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肠镜检查后患者气腹腹胀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并行肠镜检查的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揿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气腹腹胀改善效果、检查时间、疼痛评分以及检查后6 h、24 h的腹胀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16%(47/51)]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38/51)](χ2=5.71,P < 0.05);观察组的进镜时间[(4.86±1.23)min]及退镜时间[(5.24±1.13)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79±1.25)min、(6.97±1.12)min],观察组的疼痛评分[(1.50±0.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30±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0、7.76、9.73,均P < 0.001);检查后6 h、24 h,观察组腹胀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揿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肠镜检查后的气腹腹胀,缩短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针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头针及镜像疗法,对照组则辅以假头针治疗及镜像疗法。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集2组患者偏瘫侧胫前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伸膝位踝背伸角度;同时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并记录患者在水平地面行走10 m所需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胫前肌RMS值、伸膝位踝背伸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胫前肌RMS值[(47.66±8.04)μV]、踝背伸角度[(11.05±2.11)°]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BBS评分、下肢FMA评分及10 m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BBS评分[(41.73±7.84)分]、下肢FMA评分[(25.33±5.07)分]及10 m步行时间[(65.50±8.27)s]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头针联合镜像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治疗对肩关节镜术后患者镇痛消肿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于山东省威海卫人民医院骨科行肩关节镜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肩关节镜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肩关节镜治疗,术后予以温针治疗。2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肿胀情况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时段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法检验。结果(1)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均较2组术前降低(F=2.58、8.42,P均<0.05);2组治疗后各时段比较:试验组术后后各时段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5,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6、1.897、2.526,P均<0.05)。(2)2组患者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处周径变化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各时段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周径均较2组术前增大(F=13.25、198.30,P均<0.05),随着术后时间增加周径逐渐变小;2组治疗后各时段比较:试验组术后各时段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处周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处周径较对照组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1.635、1.825,P均<0.05)。(3)2组患者腋窝处周径变化比较。2组术后各时段腋窝处周径均较2组术前明显增大(F=2.25、212.30,P均<0.05);2组治疗后各时段比较:试验组术后各时段腋窝处周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7,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腋窝处周径较对照组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17、1.826、1.659,P均<0.05)。结论温针疗法可以有效减轻肩关节镜术后的肿胀、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揭示了人体疾病与时间节律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以“时”为纲领,提出一个昼夜循环共十二时辰,六经各有“当旺之时”。脐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是脐针治疗中常用的定位进针方法,与时间医学密切相关,临床多用于治疗发作或症状有明显时间规律的慢性疾病,若从“六经病欲解时”入手运用该疗法,则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可获佳效。太阳病欲解时可用麻黄三针,少阳病欲解时用青龙三针,阳明病欲解时用白虎三针,太阴病欲解时用真武三针,厥阴病欲解时用厥阴三针,少阴病欲解时用少阴三针。附鼻鼽、郁证、潮热汗出、干燥综合征、失眠等6个病案并加以分析,介绍“六经病欲解时”临床辨证思路指导下脐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筋针疗法联合高压氧(HBO)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68例军事训练导致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筋针疗法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筋针疗法联合HBO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采用关节活动度(ROM)无线测试仪测量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肩关节ROM,评定治疗前后ROM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内旋、外旋、外展、后伸、前屈的RO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针疗法联合HBO治疗肩关节损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