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可以通过多个环节治疗黄褐斑,包括抑制真皮血管形成,减少肥大细胞数目并抑制其活性,减少基底膜带损伤,抑制表皮黑素合成和转运,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等。本文综述治疗黄褐斑的机制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 标签: 黄褐斑 药物疗法 氨甲环酸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组和对照组。入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 g注射液,溶于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10 min;此后再予1 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8 h。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主要转归指标为治疗后90 d时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0~2分)和死亡。次要转归指标为治疗后24 h血肿体积增大以及治疗后7 d和30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在治疗前和输注结束后4 h检测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监测各种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150例患者,男性83例(55.3%)。组73例,对照组7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90 d时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7.5%对40.3%;χ2=4.476,P=0.034),而病死率(0%对1.3%;Fisher精确检验P=1.000)和24 h时发生血肿体积增大的患者比例(6.8%对15.6%;χ2=2.845,P=0.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7 d时[(9.26±3.35)分对(11.68±4.25)分;t=3.859,P<0.001]和30 d时[(5.45±2.52)分对(7.38±3.28)分;t=4.030,P<0.001]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较基线显著增高[(4.20±0.56)g/L对(3.33±0.60g/L);t=8.997,P<0.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20±0.56)g/L对(3.30±0.55)g/L;t=9.906,P<0.001]。未观察到静脉血栓栓塞、缺血事件和癫痫发作等不良事件。结论可促进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转归,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氨甲环酸 止血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tranexamic acid, TXA)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可通过阻止血栓溶解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目前多用于心脏、骨科、产科以及创伤手术中,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较少。文章阐述了目前TXA主要的临床应用方式、剂量及效果。此外,对成年人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颅脑创伤手术及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出凝血特点和TXA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应用TXA存在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和癫痫发生的可能性,可能和剂量相关,目前的研究仍未确定TXA的最佳给药方案以平衡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氨甲环酸 神经外科 血液保护 纤维蛋白溶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脊柱外科行脊柱手术患者1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切皮前静脉滴注生理氯化钠溶液,观察组静脉滴注。观察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D-二聚体(D-D)水平、凝血五项[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术后引流量。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血栓最大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第2、3天,两组血栓最大幅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凝固角及纤溶活动值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D-D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观察组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APTT、PT、TT、FIB、INR等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2、3天,观察组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滴注可有效提高脊柱手术患者血栓最大幅度,降低血浆D-D水平,对机体凝血功能无影响,降低术后引流量,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

  • 标签: 静脉滴注 氨甲环酸 血栓弹力图 D-二聚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XA)对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的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行过初次单侧THA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行初次单侧非骨水泥THA患者;术前凝血正常;髋关节疾病类型为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或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强直性脊柱炎;术前切皮前按体重15 mg/kg给予TXA。排除标准:行髋关节翻修患者,同时有合并除单侧THA其他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合并恶性肿瘤;既往有心肌梗死或下肢血栓史;使用骨水泥假体;其他髋关节疾病类型;术前切皮前不是按体重15 mg/kg给予TXA等。根据术后使用抗凝药与未使用抗凝药两种情况,初次单侧THA术后使用抗凝药的患者,使用TXA实验组共556例,未使用TXA对照组共244例;初次单侧THA术后未使用抗凝药的患者,使用TXA实验组共248例,未使用TXA对照组共130例。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种情况下两组输血率、输悬浮红细胞(RBC)量、血红蛋白(HB)最大丢失量、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对于行初次单侧THA患者,在术后使用抗凝药物情况下,实验组输血率14.4%,对照组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85,P<0.001);实验组中输悬浮RBC量低于对照组(2.0 U vs 2.5 U,Z=-2.600,P<0.01)(1 U=200 ml);实验组HB最大丢失量低于对照组(32.0 g/L vs 36.3 g/L,Z=-4.402,P<0.001)。实验组伤口周围瘀斑(0例)低于对照组(5例)(P<0.05);伤口其他并发症及发生血栓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未使用抗凝药情况下,实验组输血率低于对照组(9.7% vs 53.8%,χ2=89.058,P<0.001),实验组输入悬浮RBC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 U vs 4.0 U,Z =-0.303,P>0.05),实验组HB最大丢失量低于对照组(29.8 g/L vs 39.5 g/L,Z =-6.285,P<0.001)。实验组出现伤口感染低于对照组(1例vs 5例,P<0.05);伤口其他并发症及血栓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7.0 d vs 8.0 d,Z=-6.165,P<0.001)。结论TXA对行初次单侧THA患者,在使用抗凝药与未使用抗凝药两种情况下,均能降低输血率、HB最大丢失量,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且不增加术后伤口及发生血栓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氨甲环酸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TXA)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因髋部骨折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治疗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65~100岁老年患者入选。患者均进行闭合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复位手术,依据围术期是否使用TXA及使用方法不同分为3组,围术期予以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的患者18例为对照组;术前30 min内予以静脉滴注TXA 25 mg/kg的18例患者为单次用药组;术前30 min内予以静脉滴注TXA 25 mg/kg,术后3 h、6 h各追加15 mg/kg TXA的患者18例为重复用药组。比较3组患者总失血量、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单次用药组、重复用药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小板、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单次用药组、重复用药组患者围术期估计失血量分别为620(330,1 080)ml、380(270,490)ml、520(190,750)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666,P<0.05)。其中单次用药组的总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用药组的总失血量较对照组较少,失血量超过单次用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第1、7 d行彩色超声检查,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术前30 min静脉滴注TXA能有效降低围术期总失血量,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相对于术前单次静脉滴注TXA,重复使用TXA应慎重考虑。

  • 标签: 氨甲环酸 髋骨折 股骨骨折 失血,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后小鼠耳郭表皮黑素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24只体重20~24 g的C57雌性小鼠,分为生理盐水(NS)组、(TA)组、UVB/生理盐水(UVB/NS)组、UVB/(UVB/TA)组4组,每组6只。UVB/NS组、UVB/TA组小鼠分别予UVB照射耳郭皮肤;每次照射前30 min,TA组、UVB/TA组分别予以TA[750 mg/(kg·d)]溶液灌胃;同时NS组、UVB/NS组分别予以等量NS灌胃。光镜结合多巴染色观察黑素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耳郭皮肤中黑素合成相关基因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mRNA表达。结果多巴染色结果显示,NS组与T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UVB /NS组小鼠耳郭表皮的黑素细胞数量显著增多(t=6.653,P<0.05),且细胞树突明显增多并延长(t=6.364,3.844,均P<0.05);UVB/TA组则较UVB/NS组黑素细胞的表达减少(t=3.649,P<0.05),同时细胞树突减少及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6,2.197,均P<0.05)。采用2-△△CT法计算耳郭皮肤组织中TYR、TYRP1、TYRP2、MITF的mRNA表达量,UVB/NS组表达较NS组均明显升高(t=14.030,5.427,9.800,5.891,均P<0.05),UVB/TA组与UVB/NS组相比TYR、TYRP1、TYRP2、MITF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8,1.905,3.138,1.732,均P<0.05)。结论可能通过抑制黑素合成相关基因(TYR、TYRP1、TYRP2、MITF)的表达水平而抑制UVB照射后小鼠耳郭表皮黑素细胞的活性。

  • 标签: 氨甲环酸 黑素细胞 小鼠 耳郭 中波紫外线
  • 简介:摘要前列腺疾病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的主要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及前列腺癌。前列腺的解剖及组织学特点决定了出血是其术中及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术中出血可影响手术视野、延长手术时间,且不利于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甚至需要输血治疗,造成医疗费用增加、血液资源浪费。因此,在前列腺外科手术中,如何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的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赖氨酸衍生物,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能有效减少前列腺外科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本文利用MEDLINE、万方等数据库进行关键词为、前列腺和止血的文献检索,对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肿瘤 氨甲环酸 围手术期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前静脉内滴注联合术中切口内局部浸润对降低膝关节周围肿瘤大段切除后假体置换手术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1月共116例在我院治疗的膝关节周围肿瘤进行肿瘤大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根据是否在术前静脉内滴注联合术中切口内局部浸润分为组(26例)和无组(9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是否输血、术后第3 d的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药物相关副反应、伤口并发症。对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0例无组中39例需行术前化疗,26例组中8例。组中股骨远端23例(88.46%),胫骨近端3例(11.54%);无组中股骨远端59例(65.56%),胫骨近端31例(34.44%)。组截骨长度为(15.21±4.69)cm,无组为(14.01±3.26)cm,两组基本相近。组手术时间2.34 h,无组用时2.57 h;组术中出血量为(440.39±208.48)ml,无组为(613.33±212.7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6,P=0.002)。组输血15例(57.69%),无组54例(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1,P=0.029)。组总引流量(468.08±220.74)ml,无组(623.92±316.8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8,P=0.022);组估算总失血量为(236.75±116.56)ml,无组为(440.47±194.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6,P=0.000);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组(92.12±13.66)g/L,无组(84.29±11.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1,P=0.004);围手术期失血量:组为(586.75±409.93)ml,无组为(866.14±418.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P=0.003)。所有患者术后3 d复查凝血功能,组患者术后3 d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分别为(15.01±1.01)s、(41.18±4.61)s、(3.26±0.66)g/L,无组分别为(14.88±0.85)s、(40.77±4.63)s、(3.31±1.20)g/L,所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静脉内滴注联合术中切口内局部浸润能显著降低膝关节肿瘤保肢术的围手术期出血量,减少异体输血。

  • 标签: 膝关节 肿瘤 氨甲环酸 失血,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男性患者围手术期静脉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前瞻性的临床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分为3组,吸烟患者术中静脉应用;吸烟患者术中不应用以及不吸烟患者术中静脉应用。纳入标准为,中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年龄60~80岁男性;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术前1年以上吸烟史,未戒烟;对照组无吸烟史或戒烟1年以上。排除标准为,双侧同时行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无严重并发症;术前无影响凝血疾病;术前无影响凝血药物应用史;无过敏;无膝关节感染。所有患者由同一主任医师行膝关节置换术,应用患者在切皮前及假体装入后给予1.0 g静滴。分别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术前术后凝血指标、术后静脉血栓事件及并发症。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吸烟与不吸烟患者应用后术后Hct水平较均显著高于不应用组患者(吸烟+0.36±0.05,单纯吸烟组0.30±0.08,单纯组0.35±0.10,t1=1.819,P1<0.01,t3=2.469,P3<0.05),且术后Hct变化值(吸烟+0.12±0.02,单纯吸烟组0.18±0.05,单纯组0.10±0.07,t1=7.047,P1<0.01,t3=5.882,P3<0.01)和Hb变化值[吸烟+(45.5±12.0) g/dL,单纯吸烟组(55.0±8.4) g/dL,单纯组(41.5±12.2) g/dL,t1=4.102,P1<0.01,t3=5.764,P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吸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661.80±358.11) ml,t1=2.319,P1<0.05,t3=2.914,P3<0.01]、隐性失血量[(451.51±389.73) ml,t1=2.782,P1<0.01,t3=3.947,P3<0.01]及计算的总失血量[(1 113.31±729.33) ml,t1=2.678,P1<0.01,t3=3.518,P3>0.05]均显著高于吸烟+[术后引流量(500.82±254.11) ml,隐性失血量(261.22±187.73) ml,总失血量(752.03±442.82) ml]和单纯组[术后引流量(463.13±240.34) ml,隐性失血量(197.21±119.14) ml,总失血量(660.35±362.48) ml],术后输血的概率也显著增高(吸烟+7/33,单纯吸烟组18/22,单纯组8/32,χ12=0.704,P1<0.01,χ32=5.698,P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患者在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可以显著的减少出血量和输血的概率,未显著增加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吸烟 氨甲环酸 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对术后引流管拔除时机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拟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2例,男42例,女140例;年龄(68.1±7.1)岁(范围60~76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1组45例、2组46例、3组46例和非组45例,分别于术后12 h、18 h、24 h、24 h拔除引流管。1~3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联合局部应用;非组术后仅以100 ml生理盐水关节腔内局部灌注。比较四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关节肿胀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差异。结果1~3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85.5±34.3) ml、(189.4±72.3) ml、(215.3±93.4) ml,少于非组的(351.3±113.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P=0.005),其中1组术后引流量少于2组和3组;1~3组术后总失血量分别为(699.0±255.7) ml、(710.4±296.1) ml、(715.8±248.2) ml,少于非组的(1 130.5±354.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P=0.001)。1~3组术后第4天膝关节肿胀度分别为1.25±0.07、1.13±0.12、1.12±0.13,小于非组的1.4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3,P=0.015),其中1组大于2组和3组。非组和3组分别出现细菌培养阳性2例;非组出现血肿3例,其中伤口延迟愈合1例。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能减少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术后18 h拔除引流管既能充分引流、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又能有效降低引流管导致的感染风险。

  • 标签: 氨甲环酸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引流术 失血,手术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性使用(TXA)在正常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将177例无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35周后自然临产阴道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88例)与对照组(89例),于胎儿娩出后2 min内分别接受1 g TXA静脉滴注或生理盐水。记录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第1天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观察并记录产妇的不适主诉。结果研究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强子宫收缩剂(欣母沛)使用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时出血量:(225.3±83.19)ml比(286.3±90.43)ml,产后24 h出血量:(351.0±126.23)ml比(418.2±138.05)ml,产后出血率:6.81%比11.23%,强子宫收缩剂使用率:7.95%比1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及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娩出后预防性应用1 g TXA能减少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氨甲环酸 预防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对肘关节松解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因肘关节僵硬行肘关节松解术的31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分为2组:试验组15例(静脉联合局部应用),对照组16例(未应用)。试验组患者切皮前5~10 min静脉注入15 mg/kg,关闭伤口后向前、后关节囊所在区域局部注射1.0 g,并保持引流管夹闭状态持续2 h后放开。对照组术中无特殊操作,术后夹闭引流管2 h后放开。比较两组术后1、3 d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并发症情况等,以及术后3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术后1、3 d失血量分别为(533.4±318.3)、(792.0±375.6)mL,对照组分别为(866.4±480.5)mL、(1 403.0±636.5)mL,以上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引流量分别为(151.3±90.1)、(235.0±126.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总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或栓塞性事件等并发症。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注射15 mg/kg联合局部应用1.0 g能够减少术后1、3 d的失血量和术后第1天引流量,不能减少总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不增加血栓或栓塞性事件的风险。应用不影响术后早期肘关节功能。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囊松解术 氨甲环酸 失血,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应用(TXA)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PHF)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PH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并采用等概率随机化方案分为TXA组和对照组,其中TXA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1 g TXA,对照组相同时间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骨折Neer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等围术期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总失血量(TBL)、显性失血量(VBL)、隐性失血量(HBL)、术中失血量(IBL)、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及输血率比较两组失血情况。结果TXA组和对照组各纳入47例和42例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XA组住院时间为(7.4±2.5)d,较对照组的(10.9±3.1)d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肺栓塞、脑栓塞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两组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XA组TBL为(341.1±31.2)ml,VBL为(198.7±20.2)ml,HBL为(142.5±23.8)ml,术后引流量为(38.9±12.9)ml,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5.6±3.2)h;对照组TBL为(643.7±42.4)ml,VBL为(223.1±28.6)ml,HBL为(420.6±31.8)ml,术后引流量为(58.9±16.9)ml,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7.3±5.3)h(P<0.05或0.01)。两组IBL和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老年PHF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静脉滴注TXA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DVT发生率,且不影响肩关节功能;同时,TXA可有效减少TBL、VBL、HBL,进一步降低术后引流量,提早拔除引流管,具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氨甲环酸 肱骨骨折 失血,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THA患者2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7例)、B组(67例)、C组(67例)。A组术前10 min静脉滴注1 g,B组手术结束前10 min、术后7 h分别静脉滴注1 g;C组术前10 min、术后7 h分别静脉滴注1 g。比较三组围术期指标,围术期血红蛋白(Hb)变化量,入院时、术后1 d、术后3 d纤溶活性指标[纤维蛋白酶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入院时、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C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例数低于A、B组,B组上述指标低于A组(P<0.05);C组术后1 d Hb减少量、围术期Hb最大减少量低于A、B组,且B组上述指标低于A组(P<0.05);术后2周、1个月三组Harris评分呈升高趋势(P<0.05);术后1 d三组血清FDP、D-D水平较入院时升高,但C组低于A、B组,B组上述指标低于A组(P<0.05)。结论THA患者术前10 min静脉滴注1 g能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及引流量,降低输血率,抑制Hb减少及纤溶亢进,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髓腔注射(TX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在扩髓前静脉滴注TXA,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开髓后髓腔内注射TXA。比较两组手术中的输血量、输血率;隐性、显性及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前及术后5 d凝血指标;术后24 h引流量。结果两组均随访2~6个月,统计随访期间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术中输血量、输血率、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显性及围术期总失血量[(0.31±0.09)U、11.11%、(198±101)ml、(528±157)ml、(375±103)ml、(892±232)ml]均少于对照组[(0.49±0.13)U、29.63%、(495±123)ml、(843±237)ml、(469±144)ml、(1 309±372)ml](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5 d APT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APTT水平[(32.64±5.96)s]低于对照组[(37.52±6.17)s](P<0.05);术后5 d对照组的PT水平[(12.87±2.32)s]较术前升高[(15.49±2.82)s],且观察组[(12.87±2.32)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 d的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股骨髓腔注射TXA可有效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 标签: 髋骨折 氨甲环酸 失血,手术 股骨髓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TX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的抗炎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因膝骨关节炎(OA)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80例,按照是否接受TXA治疗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松开止血带前10 min给予TXA 1 g静脉滴注,术后24 h内每3小时给药1次。对照组同一时间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3天静脉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两组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恶心呕吐及肌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单因素ANOVA得出,两组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3天的IL-6(t1=9.364,t2=11.027,t3=11.068)、ESR(t1=20.94,t2=18.898,t3=22.797)和CRP(t1=14.079,t2=12.099,t3=23.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TXA的患者术后ESR(β=0.217,P=0.038)、IL-6(β=0.143,P=0.025)、CRP(β=0.032,P=0.010)的最大变化量较对照组小(β>0,P<0.10),且术后第3天对应指标值也更低(β>0,P<0.10)。两组术前、术后凝血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恶心呕吐情况及肌力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初次单侧TKA中,TXA可以有效降低围手术期炎性反应,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促进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炎症 围手术期 白细胞介素6 血沉 C反应蛋白质 氨甲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