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创新产出视角出发,将科技园区创新产出分解到三方面,科技产出、经济产出和社会产出。同时,考虑各项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作用,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测度出各项创新投入对于各类创新产出的滞后阶数。通过研究发现大多科技类指标对科技产出影响较弱,而经济投入类指标的影响大且相对影响长远。虽然样本科技园区的科技投入随时间推移,其科技产出水平有提高趋势,尤其在第二年较为为明显,但考察不同样本科技园区的科技产出情况还可发现,大多数科技园区科技产出水平增幅相对于投入而言没有明显变化,其创新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科技园区 科技投入 时滞效应
  • 简介:本文建立了考察全要素投入(能源、资本、劳动力)的指标体系,创新性的考察能源利用的非期望产出——环境影响。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8-2011年间黑龙江省13城市(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变动趋势。DEA模型结果显示大多数城市呈现出能源效率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原因主要是历年纯技术效率的动态变化所致;Malmquist模型结果表明,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对其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黑龙江省提升能源效率的建议。

  • 标签: 全要素能源效率 DEA Malmquist指数模型
  • 简介:利用2004~2008年44126家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整合委托代理理论、制度理论和资源理论,研究了所有制类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行业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效率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不如非国有企业;行业集中度正向调节所有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行业技术机会对企业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但负向调节所有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行业进入壁垒对企业的创新效率有负向影响,但正向调节所有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 标签: 所有制 创新效率 行业异质性 区域异质性
  • 简介:追求效率还是追求效果,一直是企业创新需要面对的重要权衡。本文利用来自世界银行的制造企业调查数据,采用整体性研究视角,借助QCA分析方法探讨了多重、复杂的制度和市场环境下企业在技术来源和产品创新层面的策略选择,回应了以往研究有关创新效率创新效果的争论,证实了因果关系的组合性、等价性与非对称性推论。研究发现,首先,契约制度是企业获取创新租金、释放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保障。其次,侧重效果而非效率创新战略,更有助于企业应对激烈甚至恶劣的市场竞争,进而获得优异绩效。最后,尽管存在目标冲突和资源竞争,效率和效果战略可以兼得,但这取决于特定的情境。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更有助于企业同时实施和整合这两种战略。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以往研究结论的不一致,而且有助于指导制造企业正确地选择创新战略,有效地平衡创新效率创新效果。

  • 标签: 制度环境 市场环境 技术来源 产品创新 QCA
  • 简介:简要综述了国际组织关于知识创新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论述了我国知识创新评价的研究与发展,包括知识创新活动的定义与分类,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评价与指标,知识创新机构的评价与指标,知识型产业的评价与指标等。

  • 标签: 科技评价 知识创新 科技统计 科技指标
  • 简介:从界定绿色创新能力的内涵出发,在初步构建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共线性和变异系数方法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定量筛选,最终确定了区域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并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运用共线性一变异系数指标筛选模型所构建的区域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其信息贡献率高达99.74%;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绿色发展3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我国省级绿色创新能力分布不均衡,整体水平偏低。根据绿色创新能力综合得分,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聚类成五大类,其中北京、上海和广东分别位于前3名,河北、河南和贵州依次为最后3名。

  • 标签: 绿色创新能力 指标筛选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创新发展是引领“十三五”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创新是实现全面创新的核心所在。为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创新驱动力的量化分析,本中心参照国家统计局《中国创新指数(CII)评价指标体系》、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指标体系和一些地方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五中全会精神,编制出《区域创新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如下。

  • 标签: 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驱动力 国家统计局 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创新 科技创新
  • 简介: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基本步骤依次是:设定指标权重向量、建立评价指标集、建立评价等级集、构建二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二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一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一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目标层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对象所属等级进行判断。

  • 标签: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 简介:近年来,基于问题评价的标准型测试工具因其直接性和实用性优势而在美国备受青睐。文章通过对美国本科教育质量新的评价标准大学生学习评估考试(CLA+)进行研究,发现CLA+的形式与内容较之前有了很大变化,且在结果呈现和运用上的改进最大,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和优点。CLA+对于美国的学生、用人单位和科研工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工具要根据需求实现动态化,评价要反映多维度性、综合性和实用性,评价过程要注重适应性和自主创新意识。

  • 标签: 美国 大学生学习评估考试 学生质量评价 评价工具
  • 简介:企业移动办公的时代已经来临,“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手机”已成为移动办公的三大天王,有这三大利器,就可以让在外忙碌的你,更有效率办公。

  • 标签: 企业 移动办公 有效率 无线上网 手机 笔记本电脑
  • 简介:5日,为期两天的“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ICSUE2010)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学者230余人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与会并作《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形势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科学计量学 武汉大学 大学评价 评价报告 创新指数
  • 简介:健全的科研评价体系是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英国、美国、法国及澳大利亚四国科研评价体系的梳理,发现发达国家科研评价具有以下共性特征:以“目的”为主要评价导向,确立资源配置方式;以国家政策或法律为行动指南,建立科研评价国际标准;以“效益”为中心,追求“量”但更强调“质”;以“学科类别”评价为基础,建立多元评价方法。这可以为我国完善和建设结构合理的“双一流”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 标签: “双一流”大学 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评价
  • 简介:近日,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暨第五届科研绩效评价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国家创新基地主办,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承办,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科学前沿分析中心、《科学学与科技管理》杂志社协办。来自教育部、台湾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学者、主编、评价专家和美国ISI中国区代表及国际文献、科学计量学

  • 标签:
  • 简介:在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形式,就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绝大多数院校学生群体主要是由本科生所组成,因此,本科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是各级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 标签: 专业评价 中国大学 大学本科教育 创新 学科 高级专门人才
  • 简介:科学的大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次评价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从4个方面进行创新:拓展评价对象、优化评价体系、完善分类评价、注重声誉影响。本次评价对全国2524所高校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重点分析了地区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等8个榜单的结果,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各地区本科教育竞争力的差异较大,排名相对稳定;一流大学排名变化较小,一般大学和民办院校发展较快;重点大学的投入和产出明显增加,国际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各类高校应突出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提高专业优秀率。

  • 标签: 大学评价 综合竞争力 大学排名 教育评价 专业评价
  • 简介:近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完成了2012~2013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这也是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连续第9次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本次评价共获得了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分类型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等118个榜单。这对满足社会信息需求,改进和完善我国本科教育制度,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大学之间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我们作大学评价的指导原则是“分类评价、智能服务”。对高校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学科及专业进行分类评价,使评价信息满足多个社会群体需求(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管理层、高考考生及家长、关注高等教育的社会:赶众与媒体),同时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评价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智能服务,通过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面向社会的开放信息服务,实现高等教育评价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 标签: 中国大学 专业评价 学科专业 科技创新 社会科学创新 地区竞争力
  • 简介: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比较枯燥和抽象,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不容易引发直接兴趣,而且容易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长此以往,他们将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这种现象到了高年级因知识难度的加深越来越明显,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发言不积极、作业不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等等.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想谈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 标签: 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 高年级
  • 简介:指出在大学评价和学科评价中,存在指标体系敏感、数据敏感、权重敏感以及计算方法敏感四类敏感性,这四类敏感性都会对排名结果产生影响,在计算方法确定的条件下,估计影响强度为:指标体系敏感>数据敏感>权重敏感。用具体数据计算的结果支持了上述论点。

  • 标签: 敏感性分析 指标体系敏感 数据敏感 权重敏感 计算方法敏感 大学评价
  • 简介: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中,创新思想是评价的核心指标,研究规范是评价的基础指标,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则是评价的重要指标。研究规范是科研成果科学性的保障,研究方法规范化不代表成果的创新性。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是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终点,也是创新性科学研究成果产生的起点。静态意义上,创新始于科学终于价值,动态意义上,则创新始于价值又终于价值。

  • 标签: 人文社会科学 科研评价 科学性 创新性 价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