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泰语中的词缀kaan~2具有使动词指称化的语法功能,它充分体现了动词表述功能的指称化和陈述化的区别。它实现了泰语动词在主宾语位置上的零标记和带标记的指称化的划分。它是内在表述功能的指称化和外在表述功能的指称化的标记。在词汇层面,动词的表述功能一旦转化为指称化,那么必定是带标记的指称化,没有零标记的指称化。在句法层面,动词的指称化形式存在零标记的指称化和带标记的指称化,这是由于主语位置而获得的表述功能。所以,动词本身或kaan~2+动词形式,在主语位置上只体现了指称化功能;而只有动词本身在宾语位置上保留了陈述功能。

  • 标签: 表述功能 指称 陈述 转指
  • 简介: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一直是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意义理论中的指称论还是指称理论都认为外在世界中存在着语言所表达的对应物,即指称,属于语义外在论的范畴。乔姆斯基持语义内在论观点,他认为语义先于语词,自然语言与思维或许没有弗雷格、皮尔士、塔斯基、卡尔纳普以及当代语义外在论哲学家普特南、克里普克等人所谈意义上的指称。人类在使用语言谈论事物的时候并非在谈论独立于思维的对象。经验与解释的世界是由人类丰富的辨别力(cognoscitivepower)来构建的。乔姆斯基的语言指称观解决了西方语言哲学争论了一百多年的一些悖论问题,如迈农悖论、同一律与排中律等问题,给语言哲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视角。

  • 标签: 指称 语义外在论 语义内在论 辨别力
  • 简介:表达主体,即会话中话语的发出者,在交际中会选择使用多种语言形式来指称自己,这称为自我指称。本文从人称代词、名词短语、语法结构等指称形式入手,力求对现代汉语中的自我指称及其语用功能作系统地说明。

  • 标签: 自我指称 指称形式 语用功能
  • 简介:指称论作为重要的意义理论之一,它最早是由英美语言哲学家们提出并加以说明的。最初的研究局限于在语义学范围内,没有把语言使用者考虑进去。而随着语用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开始了对这一理论的动态研究。本文将概括指称论典型的静态研究,分析其动态的研究成果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指称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 标签: 指称论 静态研究 语境 言语行为
  • 简介:塞尔的指称理论经历两个阶段的演变,前者包含"存在准则"、"识别准则"和"识别原则",后者包含四条指称原则。这两个阶段的指称思想涉及三个重要的指称话题。总的来说,塞尔的指称思想在三个方面存在问题:心理表征方式的分类,建立指称联系的方式,以及交流指称联系的方式。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合理的解决。

  • 标签: 塞尔 指称理论 问题
  • 简介:指称语的选择一般认为取决于说话人对会话发生时刻所指对象在听话人意识中的认知状态所做判断.Gundel将认知状态序列与指称语序列对应起来,合并为一个已知度等级序列.在Langacker当前话语空间认知模型基础上构造的影院模型中,透过电影镜头,序列中的指称语及其对应的认知状态从另一角度得到诠释.

  • 标签: 指称语 已知度等级序列 当前话语空间
  • 简介:摘要:通过驳斥“意义指称论”,维特根斯坦提出了“意义即使用”的哲学观。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可以为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维特根斯坦主张语言的逻 辑图像论,承认意义指称论。后期维特根斯坦认识到逻辑图像论的困境,提出了 “语言游戏”,对前期思想进行继承批判。

  • 标签: 意义指称论 逻辑图像论 后期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
  • 简介:先行语的可及性是研究语篇衔接、照应的基础。但可及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距离,竞争,凸显和一致是影响可及性的四个主要因素。多数人认为距离是影响可及性的最主要因素,但实际上他们只注意到了先行语与指称语之间的线性距离,而忽略了逻辑距离。事实证明:距离并非总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对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来说,它对可及性的影响,在汉语里明显要大于在英语里。

  • 标签: 可及性 线性距离 逻辑距离
  • 简介:弗雷格在哲学研究中,把语言的分析作为其首要地位。他的涵义指称理论对西方语言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此理论为基准点,来探讨专名的涵义和指称,尤其详细探讨命题的涵义和指称,从新的视角为后哲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弗雷格 指称 描述 专名 语句
  • 简介:【摘要】 为了在短时间内吸引并说服消费者,广告的形式和内容应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正是这些特殊的要求,使得广告的衔接机制具有自己的风格。本文初步探讨了衔接手段中的人称指称在英汉广告语中的实现情况,对比分析其异同,并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

  • 标签: 英汉广告语 衔接 人称指称 对比分析
  • 简介:意义的指称论是我们包括大哲学家在进行哲学反思时无可避免的错觉。对意义指称论的批判如果只是个别问题上的回击很难动摇其根基,后期维特根斯坦通过溯源语言学习的原初方式,将意义指称论的病源一一剔除,还以哲学的本来面目。

  • 标签: 后期维特根斯坦 意义的指称论 批判
  • 简介: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并通过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汉语叙述体篇章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指示指称的使用容易出现指示指称的混用、该用指示指称而未用、指示指称前缺少先行词等几种偏误。造成以上偏误的原因主要是目的语知识的干扰、汉语语感的缺乏、教材和教师指导的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明确目的语能力的培养比语言结构的理论分析更重要,语法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句子层面,应该深入到语段、篇章中去。

  • 标签: 新疆 少数民族 汉语篇章 指示指称 偏误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地学习英语,很多学习者会借助于英文电影。电影不仅趣味性强、启发人思考,而且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融入目的语的语境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一部电影,台词是我们不容小觑的。本文以衔接手段为基础,从人称指称的角度对电影《怦然心动》中前7分钟的部分中英文台词进行对比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汉语言的异同。

  • 标签: 电影 人称指称 中英文台词 对比分析
  • 简介:新造词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成为具有固化符号的一种新语言符号形式。本文拟从人们对新造词的语义构建为切入点,以语言的符号指称属性入手,对'女汉子'一词进行探讨。经分析发现,'女汉子'一词是以比喻造词并以类推构式所创造出的有标记性的新词,它也是社会文化意义表达方式的变体。同时可以看出,构式意义、符号意义、词汇意义、概念意义、语法意义和文化意义,是构建新造词认知理据的主要指导参数。

  • 标签: 新造词 符号指称属性 “女汉子” 理据性
  • 简介:在我的想像中,如果是同一个教师上同样的课,那么第二次上的效果一定会比第一次上的效果好。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教学经验,第二次自然会更加得心应手。然而,调查的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认为第二次上的效果比第一次上的效果好,还有一些教师的意见恰恰相反,而更多的教师则认为“很难说,要看具体情况”。

  • 标签: 教学内容 中小学 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 简介:经验”是一个哲学概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经验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正如列宁指出的:“在‘经验’这个字眼下,无疑地可以隐藏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唯心主义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的东西,是思惟的自由创造,不是客观世界反映在人的头脑中产生经验,相反,客观世界是人的经验的体现。唯心主义者对于经验的解释是极其荒谬的。

  • 标签: 经验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概念 唯物主义 客观世界 “经验”
  • 简介:文章首先采用汉语二语学习者输出的偏误实例分析了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指示指称词语时出现的偏误,然后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四类汉语和英语的指示指称词语在近指功能和远指功能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了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的这类偏误源自于其母语干扰的结论。文章所分析的四类指示指称词语分别是:(1)指称人、物和事件的指示指称词语;(2)指称性状的指示指称词语;(3)指称方式的指示指称词语;(4)指称程度的指示指称词语。最后文章根据各类指示指称词语偏误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 标签: 汉语习得 指示指称词语 近指 远指 偏误
  • 简介:·经验是通过实践得到的·检验经验的标准是实践·照搬经验只会失败·借鉴经验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学习别人的经验关键是要吸收消化利用

  • 标签: 检验经验 事半功倍 借鉴经验 实践
  • 简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初读无甚感觉,经历过一番风雨沧桑之后重新品读,便会回味无穷。一间阁子,两重悲喜,三位亲人,在归有光潺潺的叙述中缓缓溢出。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同样是“项脊轩”的物理称呼,作者有时候用“阁”,有时候用“轩”,指称的不同,其实也暗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倾向。

  • 标签: 情感 指称 修复 作者
  • 简介:英汉两种语言对句法结构的要求不同,所以会产生篇章衔接手段方面的细微差异.笔者从可及性理论入手,分析了处于主语/主题和宾语两个位置上的指称用法it在汉语篇章中实现为零回指的条件,说明从事英汉互译实践时,一定要了解并尊重目的语的篇章结构特点,对译文做形式上的适当调整.

  • 标签: 指称用法it 零回指 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