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63年11月,郭沫若一家从北京酲四大院胡同五号搬进气势恢宏的前海花园(占地七千平米,前身是和坤私邸的前院),外人看来风光无限,实则危机四伏。就在这一年夏天,郭沫若最钟爱的儿子郭世英中断在北大哲学系的学业,下放到河南西华农场,起因是他与几名“反动学生”结诗社,讨论文学甚至政治问题。碍于其父声望,郭世英被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以自愿名义下放。

  • 标签: 郭沫若 晚年 政治问题 矛盾处理 人民内部 哲学系
  • 简介:<正>在郭沫若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争论得很厉害:就是郭沫若与泛神论的关系。郭沫若早期思想和创作受过泛神论的影响,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可是,当深入分析具体问题时,分歧和争议就产生了。例如,郭沫若的泛神论的思想来源、泛神论在郭沫若世界观中的地位、它的特点和作用、它对郭沫若创作发生的影响,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至今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就此谈些看法,就教于同好。

  • 标签: 泛神论 郭沫若研究 斯宾诺莎 庄子思想 哲学思想 思想来源
  • 简介:郭沫若曾用过“杜衍”这个笔名。他说,“我的母亲姓杜,而我母亲的性格是衍直的,为纪念我的母亲,故取这个笔名。”郭沫若中学时曾患耳疾,致使听觉受损严重,故又取了笔名“易坎人”,则是聋子的意思。

  • 标签: 郭沫若 笔名 母亲
  • 简介:1942年10月,有人购得鲁迅石膏浮雕像一尊,请郭沫若为之写一副对联,郭欣然命笔:

  • 标签: 郭沫若 鲁迅 对联
  • 简介:解放后,郭沫若为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所题字先后改了九次才定下来。起先题“永垂不朽”,后改成“傲气长存”,又改为“气壮山河”。他嫌一般化,又改为“火中凤凰”,再改成“青年师表”,继而改成“人民模范”。但感到流于空泛,遂改成“藩翰中朝”,又觉太生僻,乃改成“血铸和平”改成“国际英雄”。仍不满意,最后改为“凯歌百代”。

  • 标签: 郭沫若 题字 解放后 纪念馆 黄继光 中江县
  • 简介:我国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在儿时曾与同伴一起到寺庙里偷桃子吃。和尚找到了私塾的先生,向他告了状,于是先生就在孩子中查问究竟是谁偷吃了桃子,而所有的孩子都不承认自己偷吃了桃子。先生一气之下,

  • 标签: 郭沫若 童年 自信 桃子 文学家 孩子
  • 简介:<正>“五四”运动后,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时,新文化运动内部发生了分裂,右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部份倒向了反动方面,以“整理国故”为旗号,反对新文化;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文化新军,则以“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摆开了自己的阵势,向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在这革命阵营由分裂到重新组织队伍作新的进攻的时期,郭沫若虽然回国后一度陷于“深沉的苦闷”之中,但他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推动、影响下,逐渐从苦闷、彷徨的精神状态下

  • 标签: 周恩来 毛泽东 九二四 中国人民 郭沫若 领导人
  • 简介:我国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在儿时曾与同伴一起到寺庙里偷桃子吃。和尚找到了私塾的先生,向他告了状,于是先生就在孩子中查问究竟是谁偷吃了桃子,而所有的孩子都不承认自己偷吃了桃子。先生一气之下,动手写了一副对子的上联,

  • 标签: 郭沫若 童年 自信 桃子 文学家 孩子
  • 简介:2017年10月,由林甘泉和蔡震两位先生主编的《郭沫若年谱长编(1892-197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一般而言,年谱尤其是年谱长编是用来查检而不是用来逐页阅读的,但《郭沫若年谱长编(1892-1978年)》却吸引我逐字逐句连续阅读了好几天。至于收获,真当得起'受益匪浅'四字。

  • 标签: 郭沫若 蒋先生
  • 简介:1978年初,郭沫若先生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曾和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谈论过中国的寿称。华罗庚问:“古时,人们对高寿的人都给予了美称,如七十岁为‘古稀’,八十、九士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如果未到整数,具有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怎么称呼呢?”

  • 标签: 郭沫若 华罗庚 数学家
  • 简介:郭沫若早年深受泛神论思想的影响。他多次说他在年青的时候,对于人生问题搞不通,一个时期相信泛神论,“或者可以说我本来有泛神论的倾向”,因此,在其初期诗歌创作中,泛神论思想是很浓厚的。他的《女神》、《星空》等诗集对此有明显而强烈的反映。例如:

  • 标签: 郭沫若诗歌 人生问题 诗歌创作 《女神》 宗教意识 无始无终
  • 简介:1926年初,郭沫若在回答陶其情对《马克思进文庙》这篇小说,将马克思的共产制度与孔子的国家主义视为"同根同源"的责难时,阐述了他对孔子认识的一个基本观点,即:"论人当以他的时代环境为背景,更当一针见血地捉到他的根本精神。"《马克思进文庙》和郭沫若在这里所坚持的观点,是在其宣告已经成了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即思想经历了一场"洗礼"之后的二五、二六年间,公然表明对马克思主义与孔子思想精神"不相矛盾"的看法。这说明,第一,郭沫若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本精神之认识,当其用

  • 标签: 孔子思想 儒家精神 中国文化传统 儒家哲学 三达德 先秦儒家
  • 简介:本文从《女神》的创作过程入手,分析《女神》的三种风格——泰戈尔、惠特曼、《浮士德》,讨论《女神》作为新诗奠基之作的现代特征和诗艺的丰富性,并对郭沫若在创作《女神》过程中对外国文学的借鉴,与现代文坛的互动,《女神》发表后新文学界的反响等做出探讨。

  • 标签: 郭沫若 《女神》 现代新诗
  • 简介:郭沫若同志是一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和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中说:“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郭沫若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是全国人民,特别是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为了更好地学习郭沫若的革命精神和他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认识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郭沫若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郭沫若前期思想的发展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新文学运动 科学文化教育 为艺术而艺术 中说 共产主义事业 创作动机
  • 简介:感伤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特殊形态,它自然也是文学中的一种情感要素。郭沫若的小说无不体现着感伤的情绪,不管是对人生行路难的感慨,还是男女之爱的呓语,甚至是天伦之乐的诉说,都夹杂着伤感的旋律。感伤,是郭沫若小说的基调,也是理解郭沫若小说的钥匙和门径。本文通过对郭沫若小说主题的剖析,展示郭沫若在穷愁与幻美之间流注的感伤情绪.进而揭示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 标签: 郭沫若 小说 感伤 唯爱 幻美
  • 简介:战国后期,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的斗争,错综复杂,各国力量变化消长很大。当时最有条件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和楚国。秦国由于实行了商鞅变法,国势日盛,威胁着楚国。面对这种局面,楚国怎么办?三闾大夫屈原,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主张改革内政,联齐抗秦。屈原的主张曾得到楚怀王的信任,但却遭到以南后郑袖、佞臣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投降势力的抵制和反对。他们和秦国的密使丞相张仪相勾结,陷害屈原,破坏齐楚联盟。剧情就从这里开始写了屈原一天的遭遇:南后设计把屈原骗人深宫,诬他“淫乱宫廷”。昏庸的楚怀王革了屈原的职务,宣布与齐国绝交,从而断送了楚国。屈原大声疾呼:“我是问心无愧,我是视死如归,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你陷害的不是我,是我们的楚国,是我们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啊!”屈原被诬为疯子,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中。在雷电交加的夜晚,屈原借着庙外那咆哮的风,轰鸣的雷,闪耀的电,发出了对黑暗的诅咒,对邪恶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和自由的歌颂——《雷电颂》。

  • 标签: 《屈原》 历史剧 郭沫若 《雷电颂》 战国后期 商鞅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