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在中外教育史上,有许多教育家极力倡导教育工作要很好地利用大自然,并为此做了巨大的努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人们对偏重课堂、校园的教育和都市化的发展等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影响认识的不断深化,大自然的教育功能又一次被重新认识与强调,不少国家的教育改革家们已在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引导少儿接触大自然的教育措施。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主持的闻名世界的帕夫雷什乡村学校里,树立了“每逢暑假每个教师都要带孩子们到野外去宿营几天”,在春秋“几乎把三分之一的课都移到大自然上”的传统;日、美、德等国也出现了许多专门为少儿创设的“绿色课堂”、“林间学校”等,让少儿每年每月到郊
简介:〔摘要〕备课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和提高师资力量的主要途径。网络给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去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它在提供备课资料方面绝对是一位好帮手。
简介:刘勰在《辨骚》篇以宗经与新变的文学观为指导,集中而全面阐述了他的楚辞观.他首先批评汉人单纯&quot;依经立义&quot;的观点是&quot;褒贬任声,抑扬过实&quot;,继而指出楚辞与儒家经典的&quot;四同&quot;&quot;四异&quot;,认为楚辞乃&quot;《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quot;,更着重从新变即创新的角度充分肯定楚辞巨大的文学成就,对屈原&quot;自铸伟词&quot;之创造性极尽推崇和赞赏,指出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quot;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quot;的一代奇文,把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史地位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顺便论及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强调其&quot;衣被词人,非一代也&quot;.刘勰虽然没有摆脱宗经观念的束缚,但他能以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眼光,独树一帜,别开生面,从文学发展创新的角度特别重视和充分揭示楚辞卓绝的文学成就、价值和奇特魅力,这在楚辞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简介:从“人”和“才”的本源概念上看,“人才”体现的是人性本质及其生成过程,这种平意的人才观衍生出人本化的教育目的观。但在社会发展利益需求驱动下,人们对人才的理解呈现出拔高化、工具化、功利化倾向,人本化教育目的观逐渐走向迷失。当前应基于对“人”和“才”本源概念的理解,重塑平意的人才观和人本化教育目的观,即把人才的界定从局限于少数“杰出者”回归至多数“普通人”,从仅关注人实然的存在状态回归人潜能的实现过程;把培养具备创造力、思考力和良好人性观念,能够自觉、有效进行自我实现的人作为教育目的观的核心内容,并通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改革加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