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我国微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从微课程理念、资源建设、资源应用、资源设计及其实现功能四个方面对中外微课程进行比较,有助于认清差距,克服不足,探求适合我国微课程的发展之路.

  • 标签: 微课程 理念 资源建设 资源应用 资源设计 功能实现
  • 简介:〔摘要〕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共同之处,就是都拥有介词。但在使用上,即汉语与英文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变化是很大的。这是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和汉语时,特别是英语转化成汉语时一定要注意的。

  • 标签: 〔〕转化介词语言学习
  • 简介: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是把协作学习与计算机辅助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与指导教师、学习伙伴、以及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发展能力。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模式和简要的学习过程,分析了其特点及相对于一元环境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并对未来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所需研究的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协作学习模式 学生 教学模式 助学 学习资源 指导教师
  • 简介: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上,孟子主张重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兼用。但是,孟、荀的思想实质上同宗同源,从根本上是相近的。孟、荀以其整体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建构教育思想体系,将其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思想紧密相连的同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浑然一体。孟、荀始终坚守仁义,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既倡导教育以人为目的,又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以人为工具促进社会发展。

  • 标签: 孟子 荀子 教育哲学 天道观 人性论
  • 简介:面对中国自欧风美雨东来之后的日渐衰弱,梁漱溟、陶行知二人分别从文化救国、教育救国的角度出发,进入乡村教育领域,走从乡村教育入手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由于从事的领域相同而角度不同,其乡村教育思想就有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并且对当代农村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 标签: 梁漱溟 陶行知 乡村教育理念 比较研究 文化救国 教育学史
  • 简介: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种不同模式,并且从共同性特征、差异性特征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中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

  • 标签: 人才培养 模式 比较
  • 简介: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都本伟博士与沈阳师范大学王凤玉教授共同撰著的《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于2011年5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在我国比较教育、高等教育领域,有关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的著作并不多见,因此,《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一书的出版自然引起学界人士的关注。

  • 标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美 沈阳师范大学 交汇 美国高等教育 兼职教授
  • 简介:中国和日本同为亚洲儒家文明圈的一员,却以不同的道路迈向了近代化,在教育领域中分别以近代学制的颁布拉开了教育近代化的序幕。本文通过对比两国近代第一部颁布并实施的教育立法,探讨其中的相似性和异质性,使我们对中日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标签: 癸卯学制 学制令 明治维新 清末新政 异质性
  • 简介:中美幼小衔接的相同之处,都遵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求小学教师要适当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和课程设计有所了解;不同之处在于,在解决幼小衔接问题上,中国比较重视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作为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美国则比较重视精神理念上的衔接,更重视以幼儿为中心的情感认知,以及非智力因素对于幼儿升入小学的影响。美国幼小衔接的经验为中国幼小衔接的问题改善提供了新思路,应加强对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低年级教师的统一培训,实现家园合作共育。

  • 标签: 中美幼小衔接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启示
  • 简介:杜威与詹姆斯共用生物所固有的“可塑性”作为习惯养成的前提,但两者探讨的视域不同。杜威笔下的习惯是成长的表现,习惯存在的事实也是经验连续性原则的基础,所以他认为,理解经验究竟是什么对探究习惯的内涵至关重要。而在詹姆斯看来,经验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结构的改变,习惯是基于大脑可塑性经验的不断累积与不断重复。据此,将习惯论的形成过程进行阶段性的建构,即被动的习得阶段、主动的控制阶段、由“技”至“道”的升华阶段。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引导我们大脑结构的良性塑造,优化我们的神经系统,将意志力转化为习惯;注重“做中学”,重视体行与理智的融合;创造良好环境,习惯培养要回归生活世界。

  • 标签: 杜威 詹姆斯 习惯论 可塑性 经验 神经系统
  • 简介:ICT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巨变,为教师的能力标准提出了新要求。面向教师的ICT标准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在2004年也适时地推出了《中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文章就中美英日四国的ICT标准从不同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我国面向下一代教师的ICT标准发展提出了几点启示。

  • 标签: ICT标准 教育技术标准 比较
  • 简介:比较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者就开始从事比较教育的研究,并出版丛书和发表文章。有些学校甚至还设置了比较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活动,国立中山大学也是较早开展对比较教育的研究和进行课程设置。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对早期比较教育在国立中山大学的教学和研究状况进行介绍,并指出其意义。

  • 标签: 比较教育学 教育研究 中山大学 课程设置 教育史
  • 简介:摘要蒙台梭利和A.S.尼尔是20世纪两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们都反对传统教育及强调儿童主体活动的重要性,拥有着相似的教育经历,在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但自由教育的立足点和实施途径却是有差异的。

  • 标签: 蒙台梭利尼尔自由教育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文章对辅助英语教学的几种网络交互方式进行了应用研究,分析了各种交互方式在英语教学以及学生认知风格视野下的适应性。

  • 标签: 博客 聊天机器人 网络交互 英语教学 认知风格
  • 简介:在信息化时代,高校网络伦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互联网的诞生地,其互联网技术和使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高校网络伦理教育方面也率先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目前,我国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将网络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而仅仅是在德育实践层面有所涉及。因此,加强我国高校网络伦理教育刻不容缓。

  • 标签: 信息化时代 中美高校 网络伦理教育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