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密度'是《科学》教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如何教学这部分内容呢?第一次上这部分内容时,一位老师按照教材的设计进行教学:教师首先提出与密度有关的问题,安排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开始解答学生讨论的问题;接着就讲解密度的慨念。学生听不明白,老师继续讲,不断地解释,越解释学生越不明白,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密度的概念还是很模糊,觉得'密度'的学习很难,教师也感到教学吃力,没有味道。听完这节课后我就想,像'密度'这样的科学概念让教师去讲比较枯燥,学生不喜欢听,也学不好。能不能换一种教学方式,设计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建立
简介:分类思考一般是指在解决某些问题时,根据问题的"已知"或"所求"或"已知与所求"相互间的关系,确定恰当的分类标准,依据这一分类标准,把所研究的对象分为若干种情况;然后对每种情况进行分析、思考,使问题获得解决。现举例说明如下:1.依据"所求"分类例1100人排成一列,自1起往下报数,报奇数的出列,留下的人再重新报数,这样继续下去,……,最后留下一个人,问这个人每一次报数时,报的数是多少?分析:据"所求",按每人每次报数的奇偶性这一标准进行逐次分类思考.总的人数:1,2,3,…,100。第一次报偶数的:2,4,6,…,98,100;第二次报偶数的:4,8,12,…96,100;第三次报偶数的:8,16,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