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认知语言学将隐喻提升为人类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其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借助已知事物认识体验未知事物普遍性思维和认知手段。隐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认知活动,受到地域、历史、宗教及文化等影响。它涉及到两种文化共性和差异理解与把握。在翻译应以认知角度分析隐喻产生心理基础及所含文化信息,根据源语隐喻化过程采取异化和归化策略,使译文既能完整准确地传达源语文本信息,又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 标签: 隐喻认知 隐喻翻译策略 异化 归化
  • 简介:作为一篇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明显小说,《解体》以'能体'口吻,展现了一个因为社会转型而失业画家从身体死亡到意识解体经历。除在个体与社会层面破除'癌症'疾病隐喻外,这篇小说也表现出西西本土意识和文化观照。延续着西西小说中一贯本土论述线索,《解体》以身体场域影射香港社会,以'身体=空间地理上香港''能体=意识形态上香港'隐喻建构,表达出对香港文化身份确立的当下和走向设想。

  • 标签: 西西 疾病隐喻 本土意识 身份隐喻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解释隐喻三大理论:替代理论,对比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并指出其各自缺陷。本文认为既然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亦是一种语用现象,其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那么隐喻意义生成以及理解就应该遵循认知基本有原则:关联原则。相互作用理论被认为是到目前为止最具解释力隐喻理论,本文认为把关联原则引入到相互作用理论中去,就能克服相互作用理论不足。把关联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结合就能产生更完美的隐喻解释理论。从这一修正过相互作用理论我们得知隐喻既是神秘,是普通

  • 标签: 隐喻 关联 解释 相互作用
  • 简介: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门类,它是用心与情来完成,因此它也是富含隐喻价值艺术。总体而言,书法隐喻主要表现在用笔、章法、动静等方面。用笔隐喻主要体现在传达书者性情、表现环境与人生理想、表现境界等方面;章法隐喻主要表现在流转、布白、韵致、整体、通感等方面;动静隐喻主要指书法要有行云流水、跃动之美,要蕴藏艺术家人生、审美的、时间、空间观念而不出格。

  • 标签: 隐喻 用笔 章法 动静
  • 简介:本文通过复合空间理论和关联理论有机结合,对广告中文字隐喻交际建构加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隐喻这个复杂语言现象研究提供一个可行方向.

  • 标签: 隐喻 广告 关联理论 复合空间理论
  • 简介:随着教师教育研究话语变迁,教师形象隐喻由"教师是技术熟练者、反思性实践家"发展到教师作为"个人",对教师成长研究从"局限于知识论视角二元、向外探究"发展到"方法论与价值观相统一、向内生活体验"。教师发展由此发生了追问"我是谁?"本体论转向。这与中国传统儒学和西方现象学视角不谋而合,都是从内部开始,直接指向个人体验、生活、履历,进而实现教师主体性建构和自我创造性转化。

  • 标签: 教师教育 话语 隐喻 现象学 儒学 主体性
  • 简介:为提高综合英语教学效率,在词汇扩充、句子和语篇理解以及文化教学等方面促进学生隐喻能力掌握,在词汇上,利用词汇多层意义之间隐喻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词汇;在语句分析上,借助具体有形事物来谈论抽象事物,进行语句分析与理解;在语篇上,隐喻起着语篇衔接和连贯作用,有助于篇章理解;在文化教学上,通过中英不同隐喻袁达式,学习西方思维方式。

  • 标签: 综合英语教学 隐喻能力 研究
  • 简介: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汉韩新闻报道政治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政治隐喻始源喻类型及其具体实现方式以及汉韩政治隐喻异同,并揭示出两种语言隐喻思维异同程度有多大,表现出何种方式,进而探究这种现象产生原因。

  • 标签: 汉韩对比 认知语言学 政治隐喻 新闻报道
  • 简介:敦煌文献中保留了大量佛经词汇,这些词汇对中国文学及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涅槃堂"为例,从能指、所指角度去理解此词双重意义,从语用角度分析其隐喻特征。

  • 标签: 涅槃堂 能指 所指 语用 隐喻
  • 简介:隐喻是人类思维一种方式。英语隐喻获得词汇占了绝大多数。隐喻理论应用到英语词汇教学是促进英语教学需要。从基本范畴词汇、多义词、跨文化比较三个方面讨论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应用。

  • 标签: 隐喻 英语词汇教学 应用
  • 简介:隐喻是语言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部分,许多深层文化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和继承.

  • 标签: 隐喻 文化性 语言文化 互动性
  • 简介:功能语言学认为: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语法性状发生变化现象属于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不但体现了元功能思想,而且也体现了层次思想,本文从一致性,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三个方面对请求语进行分析。揭示请求语体现形式与意义不一致深层原因。

  • 标签: 请求语 语法 概念隐喻 人际隐喻 级转移 英语
  • 简介:概念隐喻是由Lakoff和Johnson在他们所著《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提出,该观点认为概念隐喻是用隐喻形式来表达概念,隐喻不只是个语言问题,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情感是抽象复杂概念常常借助于隐喻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情感隐喻,由于人类有着相同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因此英汉情感隐喻存在着一定共性。

  • 标签: 情感隐喻 概念隐喻 共性
  • 简介: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关于动物比喻语言,尤其是以动物喻人语言,我们认为这是存在于人类思维概念隐喻,即:“人是动物”。但两种语言关于动物隐喻表达和意义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分析,文化差异是造成这些差异主要原因,其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不同文化对源域特点民俗看法不同;二是源域在不同文化突显程度不同:三是不同文化民族认知视角不同。

  • 标签: 动物 隐喻 文化 汉英
  • 简介: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家总是坐落于远离现代都市偏僻新英格兰农村,给人一种强烈孤独地域感,然而其隐喻及其文化内涵却使它们超越了地域限制。弗罗斯特借此探讨在现代科学、现代工业发展冲击下家变迁。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笃信个人主义和自立他,在家庭社会伦理问题上同样持二元论及平衡论观点,在强调现代文化背景下邻里关系重要性同时,又强调在家庭社会责任问题上自立与博爱之间平衡必要性。

  • 标签: 罗伯特·弗罗斯特 隐喻 社会伦理
  • 简介:文章从分析Grice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不足之处入手,在认知语用学宏观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等角度阐述了认知语用隐喻解读过程及其工作机制,为隐喻进一步研究提供新视角。

  • 标签: 隐喻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 简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常用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人类生存和认知基本方式。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一种方式,隐喻几乎影响了人类生活方方面面。从认识角度,通过相关例子,对隐喻本质作了初浅探讨。

  • 标签: 隐喻本质 认知概念
  • 简介:《桃夭》是《诗经》中一首轻快活泼祝婚诗。全诗三章均以茂盛而美丽桃树起兴,从修辞学角度讲,属于以物喻人比喻;从《诗经》艺术表现手段看则属于兴兼比,具有明显隐喻性质。作者选取桃树作诗整体隐喻意象,以桃花、桃子、桃叶作多重隐喻,层层递进地对新娘婚后生活幸福、早生子女、家业兴旺做了巧妙暗示,同时结合"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写实,表达了对新娘幸福美满婚后生活热情祝愿。《桃夭》这种多重隐喻既源于作者对生活细致观察,又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 标签: 《诗经·桃夭》 意象 多重隐喻 艺术手法 文化背景
  • 简介:隐喻根植于人类共有的身体经验并以相同方式作用于不同语言之中,理论上这些隐喻具有普遍性;但具身隐喻并不仅仅来源于个体身体,表征于大脑,而是产生于具体互动过程,文化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互动模式。基于这种整体平衡观点,汉语“喜”情感隐喻认知研究表明其具身性和文化性。

  • 标签: 情感隐喻 具身性 文化性 概念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