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学者简介】:杜小真,女,福建人。1946年6月生于河北承德,1978年9月起任教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1993被破格提为教授,1999获博导资格。北京大学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西方哲学会理事,国际哲学学院通讯教授(总部巴黎),法国巴黎七大葛兰言中心成员,加拿大魁北克哲学会《哲学》杂志学术委员会成员。巴黎高师法国当代哲学研究所成员。曾多次在法国、瑞士、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做访问学者、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萨特引论——一个绝望者的希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勒维纳斯》(香港三联书店、台湾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4年),《自由与存在的重负》(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遥远的目光》(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远去与归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等。主要译著有:《存在与虚无》(萨特著,译者之一,总审校,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西西弗的神话》(加缪著,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迂回与进入》(于连著,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声音与现象》(德里达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自我的超越性》(萨特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宗教》(德里达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等。编译有《利科北大演讲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德里达中国演讲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等,还主编有《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合作)(三联书店),《法国思想文化译丛》(商务印书馆),《法国著名思想家评传丛书》(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思想家评传丛书》(上海东方出版中心),《新哲学学院丛书》(人大朗朗书房)等。
简介:有人认为,在当今时代,通讯手段极为发达,家访这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已经落伍。究竟是家访落伍了,还是告状式的家访理念落伍了?上海市青浦区的广大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对家访这一传统的做法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明确只有家校教育目标一致、方法互补,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育人效果,"家访的进行就是要解决教育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多重关系中存在的错位、越位与不到位"。家访确实是一种沿用已久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但"久,说明它经得起考验;旧,不等于一定要破除"。家访一旦被赋予新的内涵,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方法就一定能推陈出新,焕发出独特的育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