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道德是个体的内在需要、是指向自我的生存,更是自我自由与自律的确证。道德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转变德育观念,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在教育实践中,高校学生无疑是独特的教育对象,教育者应当与学生建立对话交流关系,增强课堂的现实感与生活感。
简介:
简介:人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人的生命存在是人德性生成的基础,但在工具理性主义的驱动下,“人”却在被道德教育放逐。高校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必须让道德教育回归人本身,必须关注学生生命。本文基于生命维度探讨这一问题。
简介:比较文化学者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就是一种生活(行为)方式。在研究少数民族道德生活时,不可以不注意民族间道德生活的差异性,但也不可以不注意道德生活本质上的同质性。
简介:伟大的中华民族有诸多的优秀品质: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承担责任、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报道部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比如为了上网,为了享受,追逐名牌,打骂父母甚至发生了多起弑母案。据报道,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青少年的道德滑落现象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相应地出台了措施。作为一名教师,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的经验,以及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就青少年道德滑落的原因及对策,浅显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简介:道德教育要凸现人性化的色彩,凸现生活特色,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教育的主旨。道德以及道德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融合在生活之中的,然而,随着科技理性的发展,促使道德教育开始与人们的生活相背离,这恰恰是造成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
简介:目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但大多是抽象地强调其重要性,很少涉及实质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对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即确立生态道德善恶观、唤醒生态道德意识、强化生态道德责任和培养生态道德能力;基本要求是树立生态世界观,培养生态道德情感;实施的基本途径是重新定位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并与考研相结合,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
简介:有效性是发挥道德教育作用的关键。高校德育工作者应重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分析影响高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因素,探索提高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高校道德教育水平。
简介:道德与公民教育越来越受到美国高校的重视。许多高校探索出道德与公民教育的成功方式,包括采取整体性的教育方式;强有力的行政支持;以社会服务为宗旨;强化教师对道德与公民教育的承诺。
简介:道德教育的成效是当前高校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西方高校道德教育在途径上倡导多渠道与全方位渗透,在内容上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在方法上重视启发式和实效性等成功的经验,对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简介:当代道德教育向关注入的生命意义与生存境遇的生活世界回归,是生活的呼唤。生活对道德生长具有本体论意义,道德与生活须臾不可分离,它为了人的美好生活而存在,为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提供价值参考。道德教育需要理解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直面现实生活的道德困惑,在生活实践中获得道德体验,从工作伦理走向对话伦理,并坚持主体性原则。
简介:近年来,高校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蔓延,对我国学术发展与繁荣乃至国家富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整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呼声在学界日益高涨。文章首先介绍了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然后分析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整治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对策。
简介:墨子的道德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培养“兼士”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提出了道德评价原则——合其志功而观,并结合教育者的特点,采取了灵活多样的道德教育方法。这一理论对我们现代道德教育仍然有着启发意义。
简介:大学生群体存在道德缺失的问题包括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功利化、道德自我认同危机、网络道德真空等。从道德需要的视角看,导致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社会道德需要不足、大学生自我道德需要层次不高、道德教育工作未能把握住大学生道德需要的规律等因素。解决的对策主要包括:全面提升高校教职员工的道德水平、改革和创新德育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专职和兼职德育工作队伍、探索建立以科学考核评价为基础的学生道德档案制度、建立学生道德监督及干预机制等方面,以此建立高校精准德育体系。
简介: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高等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现阶段开展的德育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以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简介: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是高校公民道德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脱节影响了高校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公民道德意识的构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是道德教育的问题也是法制教育的问题,应当通过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互动为构建公民道德意识提供一个重要基础和现实保证。
简介:当今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使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和新课题: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课题;市场经济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课题;现代科学技术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课题。高校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环境。
简介:商科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成人成才,是高校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合格商业人才、保证其所在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论文以文献研究的视角,对欧美高校商科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我国商科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简介: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文章指出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危害,并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对于高校来说,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简介:当前开展少数民族道德的研究需要从多学科、多视角出发,尤其应加强实证研究。在研究道德时,既要考虑各种普遍性的社会因素对民族道德的影响,又要考虑各民族特有的生产方式、社会方式对不同民族的道德结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采用实证的方法对不同民族的道德作出完整、准确的描述性研究。
主体道德与高校德育
试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基于生命关怀的高校道德教育
民族道德生活中的同与异
生活中青少年道德滑落之现象
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高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美国高校道德与公民教育的成功之道
西方高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若干思考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成因与对策探究
墨子的道德思想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以道德需要导向构建高校精准德育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互动——论高校公民道德意识的构建
当前高校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课题
欧美高校商科职业道德教育特征及思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少数民族道德生活实证研究:从概念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