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身体成分、男性运动负荷试验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81例华东交通大学教职工,进行身体成分、运动能力、骨密度测试。计算和对比分析BMI、体脂肪率、每分最大摄氧量、运动能力及骨密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身体成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BMI、体脂肪率逐渐递增长趋势;每分最大摄氧量与骨密度T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骨密度和运动能力在20~25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在41~45岁年龄段呈现出下降现象。身体成分、运动能力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骨密度T值有明显的年龄段变化趋势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
简介:目的:分析β2肾上腺素受体(ADRB2)基因位点+46(A/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运动耐力相关性。方法:选取南方汉族人群,依据运动耐力素质的差异分成优秀运动耐力组(EEA)48人和普通组(SC)55人,采用片段长度差异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的方法对受试者ADRB2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通过χ2检验分析优秀运动耐力组和普通组之间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两组中ADRB2基因型的发生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EEA组和SC组的SN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经χ2检验发现,两组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数据表明在广东汉族人群中ADRB2基因A46G多态性与运动耐力相关。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5所高校4248名学生的体质指数分布特征及其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其它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揭示贵州省大学生的体质特征。结果显示:(1)贵州省大学生的体质指数大部分集中在正常范围20左右,但仍存在着14.5%的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学生;(2)BMI值与肺活量体重指数、1000m及800m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p<0.01),当BMI超出正常范围后心肺机能会随着BMI值的增大而下降;(3)BMI值与立定跳远及引体向上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0.05),当BMI值超出正常范围后上肢肌肉力量耐力及下肢爆发力都会随着BMI值的增大而下降,且低体重组的上、下肢相对力量也要弱于正常组;(4)BMI值与50m跑及仰卧起坐成绩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BMI值的变化对50m跑及仰卧起坐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BMI值与反映柔韧素质的坐位体前屈成绩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
简介:目的:了解腰围与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间的相关性,界定预测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等的适宜腰围切点,为腹部肥胖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测取上海E大学的925名成年人的腰围、血压、血糖及血脂等指标,分析探讨腰围与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非腹部肥胖组的血压、血糖、血脂状况优于腹部肥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法得出,男性腹部肥胖筛选点为89~90cm(P72.5~P77.5),女性腹部肥胖筛选点为76~77cm(P65~P75)。结论:WHO建议的亚洲人腹部肥胖标准较适合本研究对象;即使对于成年人,年龄仍是影响腰围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将年龄因素考虑到腹部肥胖标准的制定中。
简介:研究目的是了解大学生自尊、运动行为的现状,并探讨其间的关系.对浙江省大学生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研究工具采用结构式问卷,以团体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资料,有效样本共计1456名,所得资料以两组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男生的整体自尊、身体自尊高于女生,而女生的社会自尊高于男生,BMI过轻者的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和社会自尊均高于正常者,正常者高于过重者;2)男生的规律运动比例显著高于女生,规律运动者的身体自尊、社会自尊与整体自尊都显著高于无规律运动者;3)男生经常与他人一起运动的比率高于女生,经常与他人一起运动者的身体自尊、社会自尊与整体自尊均高于独自运动者.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简介:为探求CNT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A/G多态位点与我国优秀单板U型场地运动员运动能力(尤其是力量素质)的相关性.文章选择20名优秀单板U型场地运动员和115名普通无专业训练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实验法测试CNTF基因的A/G多态位点,并用基因平衡定律测试结果,用基因平衡定律(H-W)检验,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为A=18.7%,G=81.3%,基因型频率为A/A=6.1%,A/G=25.2%,G/G=68.7%;实验组等位基因频率为A=17.5%,G=82.5%,基因型频为A/A=10%,A/G=15%,G/G=75%.说明CNTF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的趋势为GG型>AG型>AA型,等位基因无差异(P>0.05).提示CNTF基因A/多态性不能作为中国技能主导类优秀滑雪运动员选材的指标之一,但GG基因型所占比例大.
简介: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武术历史、文化、教育、传播、竞技、传统、健康促进及国外武术八个方面,对2008~2011年武术学科发展作综合报告。研究表明:武术历史研究在武术拳种源流和人物历史考证、版本史学、地域武术、武术历史人物拳学思想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果;武术文化研究侧重于武术文化传播、保护与传承及地域武术文化等方面,对武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推进作用;武术教育研究在武术健身操、武术教学现状、武术教育思想与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果;武术传播研究侧重于武术国际传播、网络传播、影视传播等方面,促进了武术传播进程;竞技武术研究领域日趋多元,方法日渐科学、精细,成果更加客观、理性;传统武术研究,从历史文化视角着重于历史发展、流派衍变、文化过程、地域特征,从当下发展出发有助于长远战略研究;武术与健康促进研究,从微观层面侧重于对体质健康、心理健康、辅助康复促进的健身机理研究,从宏观层面进行理论探索,成果较丰硕;国外武术研究以太极拳健康促进为主要内容,为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展望未来,武术的基本理论、武术标准化、武术的'国学'属性、武术的国内外传播理论、武术的传承与竞技化问题、武术教育问题、武术技术理论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应拓展武术与健康促进研究项目和研究人群;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多维度审视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