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对比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与有氧运动减肥效果。方法:选取60名肥胖男性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30例)和有氧运动组(30例),给予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运用快跑、功率车、爬楼梯、跑步机、爬坡等训练内容,强度控制在80~90%Vo2max给予有氧运动组运用慢跑、跑步机、功率车、快走、爬楼梯等训练内容,强度控制在60%Vo2max,对比两组研究人员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等情况。结果:从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数据分析得知,经试验后,两组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均有所下降,前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其中高强度间歇运动组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下降程度明显优于有氧运动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比有着更好地减脂效果,可以改善肥胖者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提高肥胖人群的柔韧和心血管适能水平,保证减脂者处于安全有效的减肥过程当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旨在剖析青少年足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间歇性行为特征和反复高强度活动特征;运用MT-sports足球助教足球比赛监控系统对参加2016年中体协在武汉主办的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的比赛运动员进行监控;根据监控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运动员在比赛中走动、慢跑和低速跑这三种间歇活动的频率分别排在前三位;(2)边前卫运动员在冲刺跑动次数和冲刺跑动时间上为最高,和前锋队员存在显著的差异;(3)由于体能因素的影响,不同位置运动员在上半场0~10min和下半场30~40min这两个时间段内的活动特征有所差异;(4)在反复高强活动回合中,运动员主要通过低强度活动形式进行恢复;(5)在比赛中反复高强度活动回合次数最少的为前锋队员,边前卫队员的恢复时间最短。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期不同恢复方式[积极性恢复(AR)vs.消极性恢复(PR)]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名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最大有氧功率(MAP)。受试者以120%MAP强度分别进行短间歇HIT(运动15s,间歇15s和30s)和长间歇HIT(运动15s,间歇60s),直至力竭,间歇期分别进行PR(即在功率自行车上休息)和AR(以50%MAP继续蹬车)。测定受试者力竭时间(ET)、摄氧量(VO2)、心率(HR)和能量代谢率(EMR),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定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1)15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摄氧量(VO2mean)、EMR以及脱氧血红蛋白平均增加速率(△HHbrate)、氧合血红蛋白平均降低速率(△HbO2rate)和组织氧合指数平均降低速率(△TSIrate)在PR低于AR(P〈0.05)。2)30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心率(HRmean)、EMR以及△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PR低于AR(P〈0.05)。3)60s长间歇HIT时:ET、VO2mean、HRmean和EMR在AR高于PR(P〈0.05),△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AR低于PR(P〈0.05)。结论:不同恢复手段对HIT训练效果的影响与间歇时间有关。对于短间歇HIT(间歇15-30s),间歇期进行PR的训练效果优于AR,其机制与PR时耗氧量较少、能量消耗较低、Hb脱氧合速率减慢有关;然而,长间歇HIT(间歇时间60s)时,间歇期采用AR的效果更佳,其原因在于AR时有氧功率输出增加以及Hb快速再氧合所致。
简介:观察短期冲刺间歇训练对运动员运动中肌氧含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将30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EG,n=15名)和对照组(CG,n=15名)。CG运动员正常训练,EG在正常训练基础上每周进行2次冲刺间歇训练,实验周期为4周。分别于实验前后利用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有氧运动能力;30sWingate实验测定无氧运动能力;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监测高强度间歇运动实验中(反复5次30sWingate实验,间歇期4min)股外侧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EG受试者递增负荷实验时的最大摄氧量和最大有氧功率升高(P〈0.05),1次Wingate实验时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增加(P〈0.05),间歇运动实验中氧合血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肌红蛋白以及组织氧合指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均显著性升高(P〈0.05),血红蛋白总量无显著性改变(P〉0.05);CG受试者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短期冲刺间歇训练改善了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以及间歇运动时外周骨骼肌的摄氧能力。
简介:目的:使用运动员定值新鲜血建立常规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生化分析仪的辅助校准方法。方法:根据比较实验的不同,总计采集213例(男155,女58)健将级及以上级别男、女运动员静脉血,取抗凝新鲜全血和混合血清。1)采血2h内以参加全国室间质评工作的DIFF2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参考仪器,给运动员抗凝新鲜全血定值,用新鲜抗凝全血辅助校准GEN.S血细胞分析仪,并通过重复性检验、偏差检验和离群值检验与参考仪器比对WBC、RBC、HGB、HCT、PLT等5个血细胞参数;2)取血4h内以参加全国室间质评工作的7020生化分析仪作为参比仪器,把7020生化分析仪校准品的量值传递给1份混合运动员血清(由10份运动员新鲜血清等量混合而成),用新鲜混合血清辅助校准MD-100生化分析仪,并通过重复性检验、偏差检验和线性范围检验与参比仪器比较血清BUN、CK参数。结果:1)使用定值的新鲜抗凝全血辅助校准GEN.S血细胞分析仪后,重复性比对实验的5个血细胞参数的CV%值分别为1.4、0.6、0.4、0.6、2.3,符合测试精密度范围要求;偏差比对实验的5个血细胞参数的偏倚值(靶值±%)分别为-0.4、-0.5、1.8、-0.7、-4.1(男)和1.3、-0.8、1.5、-0.8、-4.2(女),远小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最大允许误差范围;离群值比对实验显示,5个血细胞参数的异常高值离群值和异常低值离群值与参考仪器相比,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1)和偏离正态分布;2)使用定值的新鲜混合血清辅助校准MD-100血生化分析仪后,重复性比对实验的血清BUN、CK参数的CV%值分别为0.92、1.22,符合测试精密度范围要求;偏差比对实验的血清BUN参数的偏倚值(靶值±%)为0.2,血清CK参数的偏倚值(靶值±%)为0.9(男)、3.5(女),远小于血生化分析仪的最大允许误差范围;线性范围比对实验显示,与参考仪器比较,血清CK高值的非线性拐点在1000U/L�
简介:高原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系统,其复杂多变的自然地理条件使移居和新进高原环境的人群或生物出现高原反应或发生“高原(山)病”.大气压低、氧分压低、太阳辐射强所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是高原反应或高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86名西宁和西安45一55岁中年人为研究对象,从高原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对高平原中年人群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血清补体含量(C3、C4)等免疫系统指标的影响方面做了研究.结果:论述了高原环境因素下复合健身运动对不同人群免疫系统机能反应的关系,探讨环境应激反应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与世居高原地区人群起源和进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移居人群高原反应和高原病的预防、治疗及经济、国防建设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以及两者兼顾运动(组合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差异,为合理选择2型糖尿病运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20例),抗阻运动组(20例),组合运动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四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控制饮食,各运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每周4次,共12周的运动训练。实验前后分别测量四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血脂和血压等生化指标。结果:经过12周不同运动干预后,各运动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质指数(BMI)和胆固醇水平,与实验前相比均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组合运动组的空腹血糖和BMI水平明显低于有氧运动组、抗阻运动组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均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肥胖及高血脂状况;组合运动干预在调节血糖和控制体重方面优于氧化运动或抗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