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古代文人,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人,喜欢在画作上题诗。作为一种艺术传统,中国文人一直追求与诗的完美结合。这样,在同一张画纸上,诗与便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中国画和中国诗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意义,因此,分开来看,二者都很难阐释或者翻译。中国传统文人则不然,它不但为画家提供了阐释自己作品的舞台,也给鉴赏者提供了理解画家创作意图的可能。文人中这种诗一相互阐释、互为翻译的现象被罗曼·雅各布森定义为"符际翻译"。翁贝托·艾柯在他的翻译理论中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现象,他的理论也被视作对雅各布森符际翻译论的发展和补充。基于对阐释的拓扑学分类,艾柯详细阐述了符际翻译中存在的五个显著特点。本文旨在阐明这五个特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人的诗-互译中体现出来,同时指出诗-互译这种独特的符际翻译现象中存在的其他特性。

  • 标签: 符际翻译 传统文人画 诗-画互译 阐释
  • 简介:摘要北京作为一座历史古都,具有深厚的政治和文化底蕴,多种思想的汇聚冲撞,使北京成为文化意义上的圣地。不论是本地作家还是外来文人,都从北京城获得了多样的情感体验和绝佳的写作素材。一方面,现代作家们的在京生活经历和对京的情感、印象对他们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家对于一座城市的文化认同与归属势必影响他们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文人们也凭借自己的作品在塑造文学史里的北京城。在现代作家建构北京这一文学中的城市的过程中,随着文学风格的传承,作家创作所积累的经验本身也逐渐成为后世作家和读者书写北京、理解北京时所运用和面对的新的文化符号,这便是作家与城市双向选择、动态交流的结果。本文以老舍、沈从文两位作家为例,从北京人和外来人两个视角,结合作家作品和作家在京境遇分析京城与文人之间的双向影响。

  • 标签: 中国现代作家 北京 北京印象 鲁迅 沈从文 老舍 萧乾
  • 简介:(一)比喻在语言表达中的地位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符号与语言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在一个社会群体里,语言始终是为确定的实践目的服务的一种工具,正确地运用语言并不断地加以改进和锤炼,具有头等重要性。

  • 标签: 形式描述 比喻 语言表达 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 约定俗成
  • 简介:文章讨论语法描写的逻辑格式,因为只有遵循逻辑要求才能保证描写的穷尽性、严密性和可靠性,而可靠的描写是建立语法理论的基础之上。文章展示了语法描写中可能运用到的逻辑形式,并以实例分析说明了如何在逻辑命题内部建立相关性来解释对象并建立或验证理论的。

  • 标签: 语法描写 逻辑 蕴含关系
  • 简介:本文以叙述文本《楚门的世界》《笔下求生》和《W-两个世界》为例,结合符号叙述学和伦理批评的相关理论来探讨虚构性叙述作品的形式与伦理问题。社会的伦理价值需要用某种形式来固定,从而才能够储存和传递。当伦理意义遭到破坏,产生混乱时,形式发生变化,犯框是为了守卫伦理的边界。艺术形式的灵活犯框,正是为了保证所传达的伦理意义不会越界。

  • 标签: 伦理意义 形式犯框 横向真实
  • 简介:本文根据符号的三角理论和模糊集合理论,分析空符号以及符号系统表义基于空符号在系统中的欠缺、模糊和多重性。空符号并非一种纯无,不是符号为“0”,也不是符号系统的“1”(即100%)。它是介于“0”(语义为“无”、“没有”)到“1”之间的部分之无。它既有,又无;既无,又有。它没有明显的层级标准,所有标准依据表达的意义而定。意义的多重性必须由空符号从形式的消极性和意义的积极性两方面来保证。空符号与实符号共存,它不仅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

  • 标签: 欠缺 模糊 多重性 空符号
  • 简介:叠架形式和语言规范戴昭铭本文拟讨论近些年新出现的一些叠架形式的规范资格问题。所谓叠架形式,是指一种含有重复出现的语义成分而又结构紧凑的固定形式或准固定形式。汉语是一种叠架形式非常丰富的语言,本文只讨论那些规范资格尚存争议的叠架形式。如“涉及到”,“及...

  • 标签: “于” 叠架 《史记》 语言结构 《汉书》 《马氏文通》
  • 简介:反预期标记是从功能角度分出的语用类标记,其形式多样,可以是词、短语或者句式,语音上具有非重读性,语义上具有程序性.其功能在于:1)触发隐义,包括隐义前提和隐义结论;2)语用制约,提供话语理解的线索,引导受话人成功复原说话人的交际意图;3)促进语篇连贯.

  • 标签: 反预期标记 形式 功能
  • 简介:本文收集了1000个“×哥”,对这一语言形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哥”中的“×”,在音节数量上以双音节为主,在词性上以名词性成分为主;“×哥”中的“哥”,基本语义特征逐渐虚化,附加色彩义增多;“×哥”作为一个整体,表意类型丰富多样。“×哥”与“×姐”“×弟”“×妹”构成了一个同质性很强的语言现象群。同时,这种语言形式深受网络普及、后现代主义文化与草根文化盛行的影响,是使用者标新立异、猎奇围观等心理的展示。

  • 标签: ×哥 集群化 社会文化 心理
  • 简介:首先大概介绍一下该书的结构脉络。纵览全篇,作者是以“卡西尔一朗格”符号美学理论为整体研究对象的,学派发展的先后继承性成为一条主要的逻辑线索。实际上,对于朗格的解读在书中占了更大的比重,而卡西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学理基础被论述的,

  • 标签: 符号形式 表现性 美学理论 逻辑线索 学理基础 美学思想
  • 简介:摘要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一种流传较广的艺术形式,具有数千年的传承历史,承载着劳动人们的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剪纸艺术与民间剪纸艺术是两条并行线,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化转变则需依赖现代剪纸艺术的发展,剪纸艺术在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融合及应用。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良好传承,需在保留本源审美的前提下,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到现代文化艺术形式中方可实现。

  • 标签: 民间剪纸 艺术形式 现代转型
  • 简介:继之前的研究,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汉语合成复合词中题元结构与表层结构的不对称现象;提出这种不对称可以通过逻辑形式中的题元约束关系来解决。此分析方式符合普遍语法的一般原则,较之前的个别处理方式有所进步。不但汉语合成复合词如此,其他语言(如英语)的合成复合词也是如此,所以有普遍意义。因此,普遍语法的一般原则对处理自然语言的细微结构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合成复合词 逻辑形式 普遍语法
  • 简介:<正>0引言重叠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手段,在世界各地的许多语言(特别是口语)里都能看到。在亚太地区的一些语系中,如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重叠用得尤为广泛;不但形式更加丰富,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也特别发达。可以说,重叠是把这些尚未发现亲属关系的不同语系联结为一个地域上相连的语言联盟(sprachbund,language-union)的重要纽带之一。

  • 标签: 基础形式 重叠作用 重叠式 汉藏语系 分析模式 重叠形式
  • 简介:<正>性质、规模、读者对象各不相同的词典,在选词立目问题上自有其不同的要求,但用语言中原有的形式立目,却是各类词典都应当遵循的共同原则。这似乎是个不难理解的问题,但从目前出版的词典看,有的很具权威性的词典却有违背这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语言形式 语言习惯 语言实践 修订本 成语词典
  • 简介:<正>零序0.1音系学中的词本文讨论的上海话限于新派。本文讨论的连调式限于结合紧密的连调组的最普遍的读法,少数特殊例外者不讨论。结合紧密的连调组可以认为是一个"词"——一个音系学意义上的词。结合得较松的连调组则是音系学中的词组或短语,本文不讨论。因此,本文所说的两字组、三字组、四字组和五字组等也就是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四音节词和五音节词

  • 标签: 两个声调 上海话 三音节词 两字组 生成音系学 底层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文章分析了元代江西地区文人诗文用韵中的入声韵通押现象,以及这些通押现象在元代江西各地的分布情况。通过与现代江西赣方言入声韵的分布特征进行历史比较,指出元代江西地区入声韵的演变特征与现代江西赣方言大体一致,现代江西赣方言入声韵分布不平衡的格局,元代已经基本确立。

  • 标签: 元代 江西赣方言 诗文用韵 入声韵演变
  • 简介:本文描写惠州话的几种词内屈折变化形式,分析其特点。惠州话的狭义形态不同于印欧语,它是以声调的屈折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认为汉语方言狭义形态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

  • 标签: 惠州话 狭义形态 声调改变
  • 简介:摘要祖先崇拜在当代越南是全国性和全民性的民间信仰,儒家思想是其深厚的思想基础。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祖先崇拜在越南的当代存在形式,这对我们了解越南及其文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越南,祖先崇拜,当代,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