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沦胥”一词最早三见于《诗经》:“若此无罪,沦胥以铺。”(《小雅·雨无正》)“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小雅·小曼》)“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大雅·抑》)这个词自汉代以来解说纷纭,莫衷一是。何金松先生撰《释“沦胥”》一文,对旧解加以分析甄别,重新解释了“沦胥”。认为毛传、郑笺训“率相”(《雨无正》、《小旻》),朱熹训“陷相”(《诗集传》),马瑞辰训“陷溺”(《毛诗传笺通释》),以及高亨训“淹没”(《诗经今注》)都不合原义,当以传笺的“率皆”(《抑》)之解为是。“沦”训“率”或“类”,义为“皆”,“‘沦胥’乃是两个同义词连用”,并举出《尔雅》、
简介:我认为,可从实用与审美两个角度取舍汉字之繁简。从实用角度看,汉字是符号,符号应遵循最简原则,故宜用简体字(当然简化亦应有个“度”);从审美角度(如书法)看,汉字是形象,形象应允许多样化,故宜繁简并存。当然,还有一些介乎实用与审美之间,亦实用亦审美的汉字使用范围(如名片),在这些范围内用繁还是用简,我看也还是应尊重个人的意愿、兴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结晶,又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语言文字的演变十分复杂。凡此种种,都提醒我们对待汉字的规范举措应取慎之又慎的科学态度。以往的汉字简化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何既尊重文化传统又适应时代需要,既保留汉字作为历史文化财富的完整性,又使之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