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认知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发现汉语存在句有“目的物一参照物”和“参照物一目的物”两种反映人们感知世界图景的组合方式。西班牙语用“Estar”和“Hay”充任述语的句法结构来表示汉语存在句所表示的语义。像汉语存在句一样,表示存在范畴的西语句法结构的句法成分也有两种排列方式,但汉西两种语言在存在句小类上略有差别。通过用“self-pacedreading”实验设计测试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背景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识别“是”、“有”等6个汉语句法结构来考察墨西哥汉语习得者的母语迁移、汉语存在句的认知模型以及正误汉语存在句识别模型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墨西哥初级汉语习得者在识别汉语的存在句时:一、西语的负迁移影响到被试对“是”字存在句宾语和述语的识别;二、被试理解汉语存在句的“目的物一参照物”,“参照物一目的物”排列序列未显示出显著差异;三、被试在理解正确的存在句和错误的存在句时.理解策略有别。
简介:本研究通过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调产出的行为实验研究,探讨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下句末单字调产出的过程和阶段性特征,以及学习者在语调产出的不同阶段采取的认知策略。研究发现,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下汉语声调产出经历了母语语调迁移、汉语声调调形调节、汉语语调的调阶调节三个阶段;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声调产出的语调调节策略,其心理语言学基础是“语际识别”(interlingualidentification)的相似性;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调产出基本摆脱了英语语调的影响,按照单字调的本调产出声调。此外,汉语学习者汉语声调的习得过程反映了学习者汉语语调产出的“二次调节策略”。学习者每个阶段的调节策略都受前一阶段言语加工策略的限制,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克服这些言语加工策略的限制才能在不同语境下正确地产出汉语语调。
简介:0.题解本文所说的“汉语教学”,是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称“二汉教学”)。用汉语教学代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会不会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发生混淆?不会,因为我国迄今还没有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现实存在。大学里的汉语系或汉语专业,实际上是汉语语言学系或汉语语言学专业,其中的“汉语”是汉语语言学的意思。中小学只有语文课,没有汉语课。上世纪60年代,曾经进行过把“汉语”和“文学”分开的试验,可是不久就被取消,又回到了“语文”教学的模式。试验用的汉语课本是汉语知识课本,并不是汉语课本,所以实际上是汉语知识教学,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