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众所周知,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语言,语序是其表现语法意义重要手段之一,汉语语法这一显著特点在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中就有所阐释。《马氏文通》对语序论述是散见于各篇,梳理可知马建忠确定句法关系主要根据是语序,他有自己关于汉语明确语序观,他从语序角度全面揭示了汉语文言语法规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汉语句子中主谓句语序一般规律,也有主谓倒装特殊情况;宾语一般在动词之后,有宾语前置情况;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 标签: 《马氏文通》 语序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 简介:<正>当一个人独处于静思默想状态时,思维与语言进行着“内部运转”,那时“语言”无声也无序列地活动着。当然,人们还可以通过非语言想象图表和画面进行类似的思考,或者通过数字、线条、几何图形来进行思考。但“用词思考”毕竟是在人内心处理信息时最有效形式,不过这时“词”组合还只是意义抱合和一连串不出声言语片段,属于内动符号。一旦表现为外部语言——互动符号,就形成有声言语,向对方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尽管内动符号反映客观世界具有立体结构,但作为交际运用互动符号只能是线性序列——语音按时间轴顺序排列。为了使人们从语音组合中领悟语义组合,达到交际目的,有声符号在互动中线性排列必须是有规则。这种外部语言序列便是通常说语法,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人们在互动中约定“重复性”规则。通常认为正常句子必定是合符“语法”。但实际上,现实言语类型里到处可以看到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冲突,内动符号反映客观世界立体联系与互动符号(即有声言语)线性序列之间矛盾。自言自语就往往没有严格序列,在交际场合也常常发现非语言声音和非正常序列。例如“今天下午我们开会”,被表述成“今天下午——啊,啊——我们——啊——开会”。“啊”切断正常?

  • 标签: 线性语序 外部语言 内部语言 非语言 言语类型 线性序列
  • 简介:语序指的是词语在句中所处位置次序。句中所有词语都是循着一定语序规律组织起来语序改变,往往会产生不同意思和效果。语序安排得当,意思表达得就清楚;语序安排不当,就会引起意义上混乱,造成语法上错误。下面先就常规方面谈谈安排语序时必须注意四个问题,并从报刊和语文课文中选择例句予以解说。

  • 标签: 语序 并列词语 句子 语病 定语 词组
  • 简介:汉语是一种象似性程度很高语言,汉语时间顺序原则是汉语象似性反映。充分利用这一原则进行华文语序教学符合华人思维习惯,能够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减轻其记忆负担,增进教学效果。

  • 标签: PTS 语序 华文教学
  • 简介:什么样语言才是美的?判断标准很多,但起码标准是:“有序,才是美的,是人们乐于接受。”(钱冠连《美学语言学》220页,海天出版社,1993)语句排列顺序应讲究逻辑性。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书中说:“要办成事,就要找一批想办事、肯办事、敢办事、会办事的人。想办事是愿望,肯办事是热情,敢办事是勇气,会办事是本领。”这一段话排列就很符合逻辑事理,其顺序不可变换。

  • 标签: 语言表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语序 排列顺序 美学语言学 海天出版社
  • 简介:基于中介语书面语料,对泰国人多项定语错序情况进行分类考察,概括出中介语一些特点,如:定语后置偏误率最高,后置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介词短语、动词短语、主谓短语。通过细致泰汉对比,找出母语迁移具体轨迹。用多种模式探讨偏误成因,发现"可别度领前原则"和"语义靠近原则"对偏误成因解释力比较强。结合中介语特点,从认知角度对普遍语法可及性、参数重设等理论进行了验证。

  • 标签: 多项定语语序 习得 可别度领前 语义靠近原则 普遍语法可及性
  • 简介:<正>在中国古代语文研究传统中,虚词研究是以语气为核心,实词研究是以语义为核心,而句法研究则是以语序为其核心。它共同研究范式则是“训诂”释义。传统句法研究对语序认识,首先表现在对句法关系理解上。古代语文学家所理解句法关系主要有以下六种:

  • 标签: 注文 语序 汉语句法 句法研究 诗经 郑玄注
  • 简介:研究选取高熟练蒙汉双语老者,采用自定步速阅读范式考察了蒙古语和母语语序相似程度对句法加工影响。结果显示,句子成分主效应显著,句子成分与语序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SVO语序在加工谓语时反应时显著短于SOV语序,SVO语序在加工宾语时反应时显著短于SOV语序。这表明两种语言语序不同会对句子加工产生影响。

  • 标签: 句法相似性 语序 熟练度 句法加工
  • 简介:现代汉语中实际存在“主语+名词+副词+动词”和“主语+副词+名词+动词”这样两种并存语序。其中,“名词+副词+动词”作谓语。本文分析这两种语序存在理由,指出这种共时语序变异是由于谓语部分“名词+动词”实际上在结构分析上有两种可能,即分析成主谓结构或状中结构,从而对应于两条相互竞争制约语序原则:(1)副词(句子层面的副词除外)要尽量出现在动词前;(2)名词状语要紧邻动词。当谓语部分“名词+动词”被分析为主谓结构时,第一条原则起作用,当被分析为状中结构时第二条原则就会起作用。在“主语+副词+名词+动词”语序中,“名词+动词”有词汇化倾向,确切地讲是熟语化倾向。

  • 标签: 语序变异 句法 词汇化 熟语化
  • 简介:(一)在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调整了几个字。“叠”、“覆”、“像”、“囉”不再作“迭”、“复”、“象”、“罗”繁体字.因此,在原《总表》中第一表删去了“迭[叠]、“象[像]”,“复”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覆]。在第二表“罗”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囉],“囉”依简化偏旁“罗”类推简化为“啰”?安t”原简化为“了”,

  • 标签: 《简化字总表》 简化偏旁 类推简化 汉字简化 后起字 在原
  • 简介:南诏.是唐朝时期云南少数民族奴隶制地方政权.在唐朝法制统率和影响下,南诏法律制度逐步发展、健全,并在调整经济中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南诏王 奴隶 输官 蛮法 禾爽
  • 简介:在山西方言“复杂用法中,晋中方言”“地”连用比较特别。从语法功能来看,“”连用分为“动宾++”和“动词++”两大类,后一种情况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六类;“地”连用中,“地”是形容词性成分标记,“”是名词性成分标记,“”用在带”地”状态形容词后面,起使状态形容词名词化作用。名词化方式是“加和”。

  • 标签: 晋中方言 “的的” “地的” 连用
  • 简介:<正>1.所谓“O()V()N”指这种偏正短语:a.语言运用角度b.语言运用角度c.语言运用角度d.语言运用角度我们用“O”代表动词语“V”(“运用”)前V”受事成分(“语言”),“N”代表“V”后那个名词语(“角度”),括号里”表示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本文想要探讨是如何分析“O()V()N”内部层次关系。层次关系不同,该短语所属类型自然也就不同。例拿a来说,下面的切分表示这是一个带有多层定语偏正短语:a1语言运用角度而下面的切分则表示这是一个由偏正短语充当定语偏正短语:a2语言运用角度

  • 标签: 偏正短语 语言运用 内部层次 层次关系 词语 多层定语
  • 简介:汉语“NV”难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却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NV”语篇性,误将一个语篇问题当成是一个句法问题来研究。虽然也有学者很早就发现“NV”语篇回指功能,可惜没有抓住这一点深入地挖掘下去。其实,“回指”是解决“NV”一切问题关键。抓住了这一点,就能从“NV”回指对象事件性中推知“NV”事件性,进而得出V事件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很自然得到这样结论:“NV”中V是一个动词,但与普通动词不同:此时V是一个指代用法,指代是“V事件”。有了这一结论,“向心结构”难题就不再是难题,由此衍生出相关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 标签: 回指 事件性 “向心结构”难题
  • 简介:人类许多活动已经消失了,飞鸿雪泥,这是历史最常见足迹。但有两类还遗存着、流传着,一类是文字造成作品,另一类是砖瓦造成作品。前一类作品有意指,会说话,故读起来较容易;后一类作品其历史内容随风飘散,只剩下一些空洞形式,不易读懂。但若回溯它诞生过程,这些空洞形式便变成了充满意味音符。沿着它声音,可以将人带入一个渐行渐远世界。那些沉淀在形式中历史也会慢慢地浮现出来。作家就是发现意义的人,他要从空形式中发现意义。这一意义发现过程也是与历史对话过程,他一方面借助于那些形式,另一方面得力于作者自己存在。他将渐行渐远历史风絮与我们眼前一幢幢古旧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座城市背景。这种背景是给一座城市制造无可比拟氛围东西。正是借助于作家劳作,那些空洞形式有了思想,变得丰腴、目光流盼,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也能在匆匆行进中偶尔与那目光对望。

  • 标签: 方方 《汉口的沧桑往事》 小说 文学评论 艺术表现形式
  • 简介: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或是恶。同是一种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现象也就有多种。

  • 标签: 心理活动 科学家 注意力 意志 古松 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