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期我们基于核心素养英语课程的'活动'观,探讨如何设计、实施真正促进语言学习、促发全人成长的活动。真正优质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潜质,即让学生的状态'活'起来,又能让他们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真正'动'起来,即真正开展、参与语言实践,又最终'动'有所获。本期热点观点栏目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如何让活动既'活'又'动',且让学生'动'有所获的途径和方法。
简介:
简介:1.引言《翻译施动者》(AgentsofTranslation)是由著名的约翰·本雅明出版公司2009年推出的“本雅明翻译文库”(BenjaminTranslationLibrary)的第81卷。文库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出88卷,其宗旨在于为各种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研究方法提供一个论坛,以进行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及应用教学语境下的翻译研究。本书视野开阔,角度新颖,以国际著名翻译学者的13个案例,从革命家、杂志、出版社、报刊人、思想家、诗歌及戏剧等不同角度分析翻译在影响译语文化,促进译语文学及文化变革的重要作用。
简介:中动构造尽管引起了句法学家的很大兴趣,其性质仍然引发争议,而英语学习词典也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语法范畴对待。本文主要基于从三部英语学习词典提取的数据,对英语中动构造进行研究,探讨其句法和语义特征以及对其用法的制约。文章发现三部词典对中动构造的处理不一,存在问题,都不把谓词的中动用法与及物谓词省略宾语的用法和不及物谓词区别开来,这将对学习者习得中动构造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提出,学习词典应将谓词的中动用法作为谓词的一个次类单独列出,与及物谓词和不及物谓词处于同一个层次上,以便学习者重视并掌握其用法。
简介:将动词语义中的致使关系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识解特点结合起来,能够解释英语动结式的特殊及物性规律。动词的语义结构由致使关系构成,由不同致使关系构成的语义结构投射到句法层面上会产生及物性不同的句法结构:基本句式的及物性由中心致使关系决定;英语动结式异于基本句式的及物性特点由非中心致使关系引起。只有当中心受事的致使结果未明确时,非中心致使关系才能在识解过程中受到凸显。
简介:本文以三组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的动一名搭配能力,以及一语-二语一致性效应和母语迁移对他们动一名搭配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学习者对动一名搭配的掌握并不理想;他们对接受性搭配知识的掌握要好于产出性搭配知识,而且此差距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而逐渐缩小;学习者对汉英搭配一致的习得也要好于不一致搭配;母语迁移的影响没有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而是呈现U型发展趋势。
简介:英汉科技语言在动词的使用方面差异甚大,汉语重谓语动词的连用而英语重非谓语动词的使用。连动句是汉语的特殊句式,是英译时的难点。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汉语科技文献中常见的连动句的特点、分类及其一般英译过程。
简介:本文所研究对象为英语中动结构。在此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被广泛引用的语料进行量化分析,提出自己的假设:英语中动结构内部构件的形成机制上存在"动因竞争",而这种竞争又是各构件不对称和标记性作用的结果。当然,外部动因尤其是信息焦点侧重的不同也是英语典型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
简介:所渭的“名清动浊”,即指英语中有些词尾不同的同根词:名词的词尾发清辅音,动词的词尾发浊辅音;或者反过来说,当词尾发清辅音时是名词,发浊辅音时是动词。现将这种情况总结为4大类,分述如下:
让活动既“活”又“动”,让学生“动”有所获
让英语学习真正“动”起来
翻译施动者与译语文学及文化变革——《翻译施动者》述评
复习课中的“串、活、动”
在“动”中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有效“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
动与静在课堂训练中的应用
对英语中动构造的词典学研究
从致使关系探究英语动结式的及物性
中国英语学习者动-名搭配习得研究
汉语科技文献中连动句的英译过程探析
兴趣的培养离不开“三心”、“三勤”、“三动”
英语中动结构的不对称性
“名清动浊”——易混词类比记忆法
让学生“动”起来,让英语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