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金瓶梅》脱胎《水浒》情节,却也承继《三国》余諸。《金瓶梅》以《西门庆热结十兄弟》开篇,正如《三国》以《桃园豪杰三结义》开锣。结义这事,在《三国》,在《水浒》,在《金瓶梅》里,都有。《三国》与《金瓶梅》的仪式感是蛮对应的,《水浒》结义甚多,正儿八经的结义不多,往往是纳头便拜哥哥,确定日期,安排仪式,却少,《水浒》后头有个大场面,108条好汉聚堂里排排坐,那是官场排座次,与兄弟结义之意甚远。

  • 标签: 《金瓶梅》 《水浒》 《三国》 仪式感 西门庆 兄弟
  • 简介:南疆小镇对我来说是一片沼泽地,我经常陷入其中无力自拔,总觉得自己有一天会被它淹没。在这一天尚未到来之前,我还是要回到奎依巴格镇和它的故事中。

  • 标签: 《奎依巴格的张秉义》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在世界上,大概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作家,经历过像中国当代作家们所经历过的曲折命运。逝世未久的现代作家荒,从1964年到1978年,跌入深渊,在逆境之中长达十四年之久。当他重新回到文坛,开始第二次创作生命之时,已是65岁的老翁。其命运的曲折悲凉,足使我们这些活着的晚辈文艺界人士欷嘘不已。30年代初便进入文坛的荒,初始所从事的是戏剧活动,而真正使他成名的,却是他的小说。他的第一篇小说《灾难中的人群》足经丽尼帮助修改并寄给巴金,由巴金寄给在北平出版的《文学季刊》于1934年秋发表的。在以后的四、五年间,他发表了大约30篇小说,显示了

  • 标签: 文艺界人士 人民文学 “四人帮” 中国当代作家 文学研究 三十年代
  • 简介:先生的《感悟通论》,是中国系统全面阐释感悟学的第一书。王国维认为,做学问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三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以为杨先生的学问正是达到了这最高的境界,将铅华洗却,余留清明澄澈之论述;复抽丝剥茧,独存光明正大之心境;再此扬彼弃,苦思之后得出明晰。杨先生正是在含英咀华、古今参证,体悟之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标签: 感悟 先生 杨义 通论 阐释 灯火阑珊
  • 简介:1当代学界,无论哪个“档口”,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已为“学术产业”所裹挟。对此,笔者算是较早提出警惕“学术产业”负面问题的。历史拐“大弯”,一时“拐”出那么多“虚位以待”的“金交椅”,加之教育产业化、高校扩招、科研量化等,诸种历史因素的合力,很快将学术话语纳入科层建制,随之形成“待遇”不同的“标出”程序。

  • 标签: 诗学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教育产业化 散论 学术话语 负面问题
  • 简介:20世纪后期,随着西方诠释学思想的不断涌入,中国传统学术中的某些理论表达似乎已不言自明地成为“中国诠释学”的命题。在这种大而化之的逻辑之下,“依经立”也被定义为意义建构与生成的重要模式。然而,对于“依经立”的理论化与现代化.其首要任务是在“意之辨”中“还原”其自身的意义场域。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并借之以西方现代诠释学.“依经立”的“生存论形式构架”及“诠释循环”的诠释学内涵才能够真正地向我们显现。

  • 标签: 依经立义 义意之辨 意义生成 生存论形式构架 诠释循环
  • 简介:林语堂与萨德在反对西方文化霸权时都把立足点选在人文主义上,但是他们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不同的。林语堂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和基督教信仰,并与西方的人文传统相对比,建立起了以人性论为基本内涵的普世主义人文价值系统。而萨德则从自己民族的现实处境出发,利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传统中的反省意识.把人文主义理解成一种批评实践,并将人文价值扩大到所有民族。他们的人文主义思想虽有较大差异,但可以互补。林语堂的普世主义为人文主义提供了新的价值,具有战略意义;萨德的现世性批评实践为人文主义理想提供了落实的方法,具有战术意义。

  • 标签: 人文主义 林语堂 萨义德 普世主义 批评实践
  • 简介:学界一直普遍认为。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晚明耶稣会士在中国推行的是“适应”政策。走的是“补儒易佛”的道路。然而,如果以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为视角,我们会发现《天主实》中对《圣经》中的名词“Deus”(God)与动词“diligere”(tolove)的翻译实为“异化翻译”。即以天主教为本位,以古儒的概念翻译和阐释天主教的词汇,这与译入语晚明社会的主流儒家形成了“对抗”。用“上帝”或“天”翻译“Deus”势必会“颠覆”晚明的“天子”政治理念,因为人人都是由“上帝”或“天”创造的.所以人人生而平等,这样“忠”就失去了合法性;用“爱”(diligere)等同于儒家的“仁”,势必使人们舍“孝敬父母”而取“爱天主”.这样儒家的“孝”也就从根本上被“颠覆”了。

  • 标签: 颠覆 忠孝 《天主实义》 异化翻译 《圣经》
  • 简介:本篇作品发掘于山西省沁水县文联所办内部刊物,2004年8月发表后,曾在当地引起强烈关注和争议。文章报告的是沁水县企改革的艰难进程,触及的却是山西煤炭革命这一重大命题。山西作为煤炭大省,维系着共和国的生命和动力,研究、探索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改革,就决然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工作。沁水改及其催生的沁和能源有限公司成功改制及其取得的巨大成效,生动地为山西改提供了一种深刻启示。国企改革始终是《报告文学》关注的一大领域。愿山西煤炭革命来得更快些、更猛烈些吧!

  • 标签: 山西人 国企改革 内部刊物 李博士 煤矿管理 全国煤炭行业
  • 简介: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与程伊川的“作文害道”说所包藏的义理蕴涵的全盘揭示与展露,认为二者所关涉的实际上是人的精神生活与圆满的问题。只不过,黑格尔由于沉陷在思辩哲学的传统中,并没有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儒家依道德践履之路却能解决之。本文试图把依道德践履之路而至的最高精神境界称为“美”或美的究竟,而与艺术分开。之所以作出这种区分,意在不把关与艺术挂搭起来,美是一种实践哲学,人人可行,而艺术则是一种技艺学,属于少数天才。这样便开出了一种理解美的新向度,这种新向度意在强调:即便是一个人没有制作或欣赏艺术的天赋才能,也不失去享受美即诗意人生的机会,甚至可以说,一个人可以不进行任何艺术的活动,但他能够、应该而且必须行走在诗意人生的践履之路与涵养之途中。

  • 标签: 艺术 黑格尔 程伊川 境界 践履
  • 简介:唐代李善以来,陆机《文赋》“浏亮”一词被释为“清明”、“清畅明朗”。有的学者认为其所指是魏晋“新体赋”。本文认为“浏亮”同“嘹亮”,在当时被用来形容声音的高远嘹亮。陆机不只用它来形容赋的音韵嘹亮,而且藉由“听声类形”、“心想其状”的通感方式,兼指赋的辞藻铺排、文采富丽。“体物而浏亮”是陆机心目中赋的理想风貌。毫无疑问,具有这种风貌的,当首推汉代的体物大赋。陆机高度肯定左思大赋作品《三都赋》,也可以印证这一结论。

  • 标签: 《文赋》 浏亮 听声类形 通感批评
  • 简介:吴历(字渔山,1632-1718)研究在明清天主教和中国绘画史研究领域都并非新鲜的话题。自20世纪初中国历史学学者开始整理吴历生平资料并辑录和笺注其诗画作品以来,关于吴历的研究成果持续不断地涌现。无论是陈垣(援庵)于1937年撰写的《吴渔山先生年谱》、方豪写于1969年的《吴渔山神父领洗年代、晋铎地点及拉丁文造诣考》,还是当代的吴历研究专家章文钦,在其吴历研究著述中都曾留意过吴历何时皈依天学(即天主教)这个问题。

  • 标签: 吴历 皈依 教授 学时 中国绘画史 中国历史学
  • 简介:摘要《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选取《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1959年版)中的110个动词为封闭域,以这些动词的基释义为切入点,重点比较了这些动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常用的一个义项与《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中相应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义项。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兼谈了我国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过程中对动词进行基释义时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编码 解码 基义 释义方式 语义特征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