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高等院校当中,应用数学专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与理论专业,这个专业具有自己专业较强的基础理论性特点,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从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方面来说,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所以针对于此的研究,主要分析关于数学和应用数学人模式的解读,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数学 应用数学人才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传授教育者知识,更要培养受教育者一种能力,从而培养受教育者科学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建构主义观点正符合数学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吸收知识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利用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把握知识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去探究,在探究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才能使学生学得好、掌握的牢。

  • 标签: 建构主义 数学人才 培养模式
  • 简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之神,而对于学人真正的心灵之神应该是文化自觉。与这些东西的不知羞耻相比,你做的这点"丑事"又算得了什么?有人感叹现在一些学人非常浮躁,总是把学术作为敲门砖,炮制各种垃圾学术谋取名利,有时甚至不惜突破道德底线,干出抄袭、伪造之类的勾当。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学人应有的文化自觉。

  • 标签: 文化自觉 学人 学术价值 现代汉语词典 道德底线 心灵
  • 简介:王芃生在中国现代史上,是著名的学者和外交家。他于抗战之前,长期从事外交工作;抗战爆发后,出任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负责对日情报的搜集与研究。我在《龚德柏与王苋生》里,对他这段历史做过介绍。但是过后觉得,文章中的说法不尽全面,而且说龚德柏多,说王芄生少,这容易让人产生“抑王扬龚”的误解,有必要就相关内容再做些介绍和补充。

  • 标签: 中国现代史 外交工作 国际问题 外交家 研究所 抗战
  • 简介:<正>白舒荣,女,1941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文学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编审、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委员.著作有:《白薇评传》、《十位女作家》(传)、《热情的大丽花》(散文小说集)、《中国现代女作家》(合著,评传)、《寻美的旅人》(评传);另有未结集的散文、小说及评论(皆系评介台港海外华文作家作品),散见于大陆、港台、美国和东南亚多家报刊.

  • 标签: 世界华文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作家 档案 现代女作家 国际研讨会
  • 简介:一人生是命。就像演戏,导演要你演什么,就把你化妆成什么角色。

  • 标签: 人生 文学 坎坷
  • 简介:王国维批评以朱祖谋为代表的学人之词不能达到自然高妙的境界,而对己作自视甚高,认为《人间词》远在学人之词之上。然而学界却将王国维之词归为学人之词,这就造成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的矛盾。从学人之词入手,可探究王国维的词学创作与词学批评,并以此蠡测其《人间词话》与《人间词》的矛盾之处。

  • 标签: 王国维 学人之词 人间词 人间词话
  • 简介:近来,关于"60年代人"的话题热了起来,从创作到理论,出现了一批60年代人唱主角的图书。在出生于60年代的学人身上,有两个鲜明的精神烙印,一是80年代的启蒙理性,一是90年代以解构为表征的后现代思想。前者体现他们与上一代学人的精神传承,后者则标示出他们与上一代学人的区别较之上几代学人之间的区别更为深刻和本质。这一代学人是在80年代完成大学教育,在90年代走向精神成熟的,因此90年代的烙印无疑在这一代学人身上显得更为深刻。他们捐弃了英雄救世式的精英意识,对"宏图叙事"式的思维持批判态度。与他们在"宏图叙事"方面好象是冷漠和没有立场相反,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和当代社会提出的文化问题越来越吸引他们的关注,在这方面他们正日益敏锐地捕捉话题,异常活跃地展现其思想的冲击力和穿透力。

  • 标签: 学人 六十年代 启蒙理性 后现代思想 大学教育 精神传承
  • 简介:<正>为振兴中国文学事业,发展壮大作家队伍,响应中央关于"五个一工程"指示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享誉海内外文坛的世纪之光文化传播中心组织编辑系列丛书《新纪元文丛》《中华学人文丛》,体裁不限,大32开本,

  • 标签: 文丛 精神文明建设 传播中心 文学事业 进口铜版纸 文化中心
  • 简介:1948年12月,胡适与新文学作家们一同经历了政治变革的节点。1948-1949年的大变局时,国共两党的高层都为争取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努力过,因为他是平津科技教育乃至整个知识界的领袖人物。

  • 标签: 胡适 1948年 新文学作家 1949年 政治变革 大学校长
  • 简介:台北市政府、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文讯》杂志社主办的“青春的飞扬,思想的萌发一五四文学人物影像展”,于2009年5月4日至31日在台北图书馆举行。本次展览集结了海内外三十多个图书馆、纪念馆、文学机构、搜藏专家所提供的珍贵史料,展出了39种五四时期的原版以及限量复制性的文学期刊,如《新青年》、《新中国》月刊等。

  • 标签: 文学人物 五四时期 台北 影像 《新青年》 文学发展
  • 简介:本书在各种有关现代文学的著作中较为特殊。几十年的现代文学历史虽短,据计在其各类作品中所创造出来人物形象已达数千,这里包括一些成功或比较成功的艺术典型。把握人物形象是理解叙事性作品的一个关键,为此,这本书汇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二百个左右,加以阐述:点明人物的出处,加以分析,点明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人物包括阿Q、孔乙己、玉君、白酱丹、吴荪甫、春桃、莎菲、高觉新、祥子、曹七巧、方鸿

  • 标签: 现代文学 人物画廊 吴荪甫 人物形象 曹七巧 艺术典型
  • 简介:我们曾经非常担忧文学走入低谷,担忧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着电影、电视、电脑游戏、互联网等等的诱惑,已经不再有对文学的热情了。当然不能说这些担忧完全多余,但从我们《萌芽》杂志接触的年轻人看,情况和我们直观感觉的不一样,相反,有一些悄悄发生的变化,是让我们兴奋的。

  • 标签: 文学 观感 作品 对文 诱惑 直观
  • 简介:摘要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内在质量和价值的关怀与重视,这也正是现代人所呼唤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质所在。倡导弘扬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反思医学的功能和本质,给病人以人性的关怀,重振中国医学人文精神,目前仍然是医学高校和医务界广大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 标签: 孙思邈 医德思想 医学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