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在我们国内,文学博物馆所藏的屠格涅夫画像最为丰富,与普希金之家、斯帕斯科耶一卢托维诺沃庄园(Спасское-Лутовиново)、奥廖尔国立屠格涅夫博物馆的屠格涅夫藏品并列成为俄罗斯之最。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屠格涅夫画像,包括19幅未经修复的原始画像(3幅油画、4幅水彩画和其他素描),64张照片(其中13张有作者签名),86份木板雕刻,蚀刻版画,4个雕塑。

  • 标签: 屠格涅夫 文学 肖像画 馆藏 国家 博物馆
  • 简介:哲学是一门极度抽象的学科。它一方面与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宗教有密切的关联。但哲学既区别于科学,也区别于宗教。从内容上说,哲学既涉及理论研究(比如思维规范),又涉及实践问题(比如伦理规范),因此哲学的特点在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古希腊的哲学家把自己的学说等同于生活规范,因此,他们处在与自己的精神状态一致之中。中世纪哲学家以有学问的经院哲学家身份出现,哲学为神学服务。近代哲学与科学紧密相连,甚至把自己的道德和精神解放的使命也交给了科学。当代哲学依然面临如何处理与科学和宗教的关系问题。哲学始终应该保持自己独立的地位,哲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宗教,哲学就是哲学。

  • 标签: 哲学 科学 宗教
  • 简介:科学技术领域里有发明,甚至社会科学领域也有自己的发明。但是,人们很少谈论人文科学领域的发明。本文通过语言学、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和宗教等领域里的发明案例,尤其是通过文学理论领域的宣言及其对文学发展的贡献,表明在人文科学里不但需要开辟自己的实践领域,从事人文发明,而且人文发明还可以改造人文学科所研究的对象。与科学技术、社会科学领域的发明家一样,人文科学领域里的发明家同样应该受到尊重和重视。在科研体系里,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里,应该有人文发明的位置。

  • 标签: 人文发明 人文工艺 经营学 文艺学 宣言
  • 简介:据史书记载,早在康熙年间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俄罗斯侨民现象。《清史录》记载,康熙22年(1683年),清廷命令:“罗刹(指俄罗斯人)归顺人颇多,应另编为一左领,令其彼此相依,庶有资藉。”①不过,那仅仅是开端而已。大批俄罗斯侨民现象的出现是在1889年(光...

  • 标签: 哈尔滨俄侨文学 俄罗斯侨民 中东路 中东铁路 经济基础 文化
  • 简介:我们在宇宙中生活着,宇宙无限宽广,充满了无穷的奥秘。地球是生命存在之源,而人则是世界上最进步的生命方式。马克思认为,人必须通过哲学进行自我解释。人类得以在这个神奇的宇宙中生存和发展,是依靠了各种必要条件的。比如,物质、能量和信息(语言)。许多学者认为组成宇宙需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但是人们认识这三个要素的时间是有先有后的。认识物质最早,因为它最容易认识。“物质”是指一种客观实在性,表现为占有一定空间的、有重量的实体。“能量”这一概念是人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才产生的,后人们用之来形容宇宙所包含的一切推动物质运动的动力。“信息”概念产生得最晚,是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以后才产生的。但人们很早就利用信息来维持生存。比如,在远古时期人们一旦听到虎狼的吼声,就知道虎狼来了,便马上集合起来预防其攻击。在这里吼声是载体。信息是指各种事物的存在或运动的情况藉某种载体从发源处传达到另一个地方的运动。信息的发源处叫信源,信息的接受者叫信宿,从信源到信宿的空间叫信道。宇宙间有信息,才有了存在着和运动着的物质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信息不是能量本身,而是作为它们表征的一些事物,因为信息是不能脱离具...

  • 标签: 文化关系 文字文化 试析语言
  • 简介:俄罗斯文化从许多方面来说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把它说成是一个“难题”或一个“谜”,既是老生常谈,又是实事求是的。俄罗斯文化是不是西方文化?如果只有“是”和“否”两种答案供选择,那么我们就应当做出肯定的回答,因为肯定的回答至少要比否定的回答准确一点,但实际上这两种回答都不是恰如其分的。我认为俄罗斯文化存在“波将金村”现象,即表面与内在的背离。表面上看,基督教信仰以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把俄罗斯和西方联系在一起,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罗斯的哲学、法学和科学思想以及俄罗斯的艺术和知识阶层的日常修养改用西方的标准,但这更像是海洋上的岛屿,而在洋面下则隐藏着无数的暗礁,历史之舟如果忽视了这些暗礁,必定会沉船失事,上演令人难以忘怀的人间悲剧,而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三次大审判正是这样一幕。莫斯科的几次审判案向世界提出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或者列宁所有同志和最亲密的助手真的都变成了叛徒和法西斯的间谍,或者斯大林是个空前未有的伪造者和杀人凶手。这些站在莫斯科法庭前的被告们,是苏联这个史无前例国家的缔造者们,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布尔什维克,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国家叱咤风云,称雄一时,在遥远的国度也享有...

  • 标签: 俄罗斯文化 审判文化 文化反思
  • 简介:米哈依尔·巴赫金(1895-1975)作为俄罗斯-苏联的一位最有影响的文化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思考和著述中,为20世纪人类的精神思想宝库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说,讨论巴赫金的批评理论和学术思想,早已不再仅仅是俄罗斯批评家和文学研究者们的研究课题,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了东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学者们共同探讨的一个前沿学术理论课题。

  • 标签: 米哈依尔·巴赫金 文化研究 文化哲学家 文艺理论家 批评理论 俄罗斯
  • 简介:俄苏文化符号学以形式主义为其重要思想来源,后者对前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毋庸置疑。对此,本栏目曾刊文探讨。山岁月变迁,俄苏文化符号学已经获得了巨大发展,并对其它符号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期刊发三篇文章,分别对俄苏文化符号学的发展、嬗变及其对西比奥克符号学理论的影响进行阐述。

  • 标签: 文化符号学 嬗变 符号学理论 渊源 重要思想 形式主义
  • 简介: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视阈看,作为文化符号的集合和符号系统的载体,《西游记》英译本在英美的文化传播经历了从简本的文化符号缺失到全本的文化符号专注的发展过程,并描绘出了一幅文学文本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动态发展图景。可见,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文化的视角,也有助于探索“符号相通”和“文本相通”对《西游记》跨文化传播的“文化相通,民心相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西游记》英译本 跨文化传播 文化符号学
  • 简介:21世纪被称为“生态诗学”的世纪,“生态美学”、“生态文学”、“生态文化”备受众多学者的关注。世界著名的俄罗斯当代历史学家、文化学家、文学家、政论家德·谢·利哈乔夫的文化生态思想引起众多学者的极大兴趣。利哈乔夫从生态学的角度阐释了文化、生态、自然的统一关系。他的文化生态思想对俄罗斯国威的重振、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意识的觅求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文化生态 自然生态 文化记忆 民族文化
  • 简介:20世纪70年代登上俄罗斯文坛的朝鲜族作家阿·金一直被视为俄罗斯文学中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代表。金是俄罗斯朝鲜族第三代移民,他出生于哈萨克斯坦,成长于库页岛,成名于莫斯科。在他的经历中汇集了哈萨克草原文化、朝鲜族文化和俄罗斯文化三种因素,在其合力作用下,金的世界感受是超越民族归属特性的,走向超越是作家对长期困扰自己的身份焦虑的化解之法。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金经历了长期的困惑和角色认同混乱带来的焦虑,以至于分别面对俄罗斯文化和韩国文化时,均被冠以异国情调,也因此感受到不同文化作用力的夹击带来的双重疏离陌生。在两种冲击力的交互作用下,作家的认同倾向曾经摇摆不定,甚至无所适从。而在走过最初的不适之后,作家冷静地跳出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以包容性化解认同中的矛盾。在对两种冲击力理性比较过程中,作家提出,影响自己的文化合力中主导者是俄罗斯文化,而自己的更高理想是世界主义。在他的作品中,东方因素多体现为早期短篇小说中的朝鲜族主人公形象及其精神特质,如注重家庭亲情、崇尚善恶有报的思想,相信生死轮回的说法。而俄罗斯文化元素则在其中后期创作中跃居主导地位,尤为突出地体现为他的东正教思想。

  • 标签: 阿纳托利·金身份认同 文化合力 世界主义
  • 简介:作为20世纪初弥漫着现代主义文学风格时期出现的作品,巴别尔的《骑兵军》有很鲜明的时间意识。不同于传统小说较为偏爱的单线或者直线叙述的方式,作家常常运用扭曲、穿插等叙述技巧对述本时间进行变形。巴别尔笔下的时间概念直接参与到作品意义的生成:时间的艺术设置与哥萨克文化、犹太文化的特征结合在一起。对《骑兵军》的叙事时间进行分析,可以从中挖掘出“埋藏”在文本中的主旨线索:那就是哥萨克文化与犹太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对抗”,以及隐含作者在犹太文明与哥萨克群体之间的选择与认同。

  • 标签: 《骑兵军》叙事时间 叙事节奏 太阳与月亮 文化认同
  • 简介:具有独立学科性质的俄罗斯符号学研究以20世纪10年代莫斯科语言学小组和彼得格勒诗歌语言研究会的成立为标志,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一百年来,俄罗斯的文化符号学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在世界符号学版图中三分有其一。本期刊发三篇文章,

  • 标签: 文化符号学 文学解读 发端 概念 传统 符号学研究
  • 简介:在本尼特眼中,俄国形式主义建构了一种科学美学,通过对科学美学的批判,本尼特完成了对俄国形式主义批判的文化研究和意识形态维度的介入。本尼特通过文化研究的立场强调了文本符号的文化生成性,他反对和批判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并非绝对纯粹性的自我体系,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化组织的表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文学一方面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现实、社会实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表征。

  • 标签: 本尼特 俄国形式主义 科学美学 意识形态批判
  • 简介:文化符号学是以洛特曼为领军人物的莫斯科—塔尔图符号学派的核心理论;该理论研究呈现了洛特曼从符号走向符号域(semiosphere,又译为符号圈)的逻辑思维线索:"符号—文本—文化—符号域"。该逻辑思维线索包含四个基本范畴,其中符号是最基本因素,符号构成文本,文本构成文化,而文化构成符号域。[1](30-34)本期"符号学"栏目刊出四篇文章,以洛特曼文化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分别对关涉上述基本范畴的语言意识、艺术本文、象征符号、符号情境等展开研究。

  • 标签: 情境文化 意识艺术 文化符号学
  • 简介:“十月革命”前后,无产阶级文化派一度把持苏联文坛,但因部分主张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基本原则,且与苏维埃政权在文化领导权上发生争执,最终走向衰落。然而茅盾却误将无产阶级文化派视作苏联文艺政策的执行者而盲目崇奉。这对此后中国左翼文艺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在看似机械刻板的照搬、仿写中,早期译介者对无产阶级文化派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写,曲隐表达了个人体认和本土语境要求。茅盾仿照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的艺术批评》而完成的《论无产阶级艺术》,就在一系列的细微“误读”中显示出某种本土转化的努力,尽管其中仍有不少误区。

  • 标签: 无产阶级文化派 波格丹诺夫 《论无产阶级艺术》 《无产阶级的艺术批评》
  • 简介:文化是每个民族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异域学者的文化研究,不仅是窄室内的案头工作,还是世界各民族对话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机会各不相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的学者们在合作完成的论文中强调,对这些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展开科学研究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 标签: 中国文化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 90年代 民族文化 案头工作 历史条件
  • 简介:列维坦是公认的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风景画大师。作为能引起人们“诗意情绪”的画家,大自然在画家的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宽广的河流、姿态万千的树林、瞬息万变的天空、静穆的教堂和墓地——典型的俄罗斯自然景色给画家带来无穷的艺术灵感。在一幅幅风景画里,列维坦不仅把俄罗斯大自然描绘得出神入化,而且在其中注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体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自然观。

  • 标签: 列维坦 风景画 生态观
  • 简介:苏联的文化符号学与俄国形式主义有着极深的渊源,都有共同的语言观和符号学观,谈及文化符号学就不可能不提及俄国形式主义,而俄国形式主义的迅速湮灭可谓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所以,对于“形式”之殇的反思和总结会对文化符号学的开放性发展产生积极意义,有助于中国文化符号学发展的稳定、开拓、创新和流长。

  • 标签: 俄国形式主义 形式 文化符号学 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