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新世纪之交,“声音艺术”俨然成了准艺种,其相关展览经年不断,研究论述逐年增加,中心系所陆续成立,与此同时,“声音艺术”的定义却奇怪地悬置着,持续摆荡于过度广义——所有非传统音乐的声音创作都是声音艺术,与过度狭义——只有声音装置是声音艺术这两者之间。前者等于悬置定义,后者却有排挤当代艺术制式规格以外种种“声音创作”的嫌疑。
简介:声音之灯笨笃有个人缓步登山,是峨嵋山,或是其他心天相会的中国名山。他坐了下来,打开行囊,掏出了一支笛子,笛声化人林木的色彩。笛音唤着大地之笛,一唱一和间揭露了天笛的奥秘。在欧洲某家博物馆里,伦勃郎的《自画像》里的夜色带人进入更为沉静的境界。微光凝聚在...
简介:《中国好声音》是近来电视屏幕上又一档抢眼的选秀节目,四位场上导师都是歌坛大腕儿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他们背对歌唱者,只听到声音,相当于"盲选"——只靠声音选出自己想要的14名学员,至于外表长相、年龄、阅历一概不知。符合自己要求便按灯,常常出现声音与外形相去甚远的情况,与以往都是美男靓女不同,这次许多外表在一般人认为不合适做歌手的小个子、大胖子、孩儿妈妈、盲人等以不俗的歌声打动了导师
简介:本地的声音艺术发展论述在描述断代史之外,总是一方面呈现既有各种路线的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对于未来发展保持开放的态度,最终总是结束在一种仿佛什么都有,什么都很“新”的生态描绘上。当大家都这样谈论时,就表示所有人都不愿意承认:我们缺乏具说服力的声音艺术未来发展想像。何以如此?这当然与全球其他面向的发展息息相关、相互牵引,但且让我们先专注回到声音艺术本身来谈。
简介:2013年8月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馆MoMA[MuseumofModernArt]举行了“声音:当代谱相”[Sounding:AContemporaryScore]声音艺术展览。姑且不论其展出作品之优劣,这个展览标志着声音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受到大型美术馆的关注。而在地球的另一面,“转速:中国声音艺术大展”[RPM:SoundArtChina]亦于2013年10月上海的“西岸双年展”中揭幕,
简介:笔者有幸参与并关注第11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从策展、签约、研讨征稿启事到展出等过程,回顾感悟,受益良多。
简介:一、铺垫本文和现实有关一般而言,现实就是人们不喜欢的那部分,不得不的那部分。然而也是自身的一部分,或与自身相连的环境的一部分。
简介:为何声音艺术到现在依然深度欠缺理论化,为何无法产生丰富且令人信服的评论文献?是因为目前盛行的理论模型不足以达成这点。这些理论是为了解释文本和视觉而发展出来的,无法掌握声音的本质。本文作者提出另一种理论架构、一种唯物主义的解释,它能够掌握声音的本质,让声音艺术得以被分析。作者并且认为这套理论能够提供一套模型来重新思考广义的艺术,并且避开表象与指涉理论中的陷阱。
简介:在机轮无休止的运转之间不是我的时间,那停滞的波流。在轮船间或传来的报时的钟声之间,在游弋于下面的昏暗战舰的一阵钟声之间,我几经生死之变,重温了久故的
简介:台湾听众真幸福,这几年一堆表演可以看,表演的内容又颇丰富。如果台湾文化部或台北市文化局要对民众提出一张业绩表,它肯定主打两个特色:表演频繁,内容多元。
简介:一WFS全息声音技术的原理全息声音系统采用波场合成技术,英文全称WaveFieldSynthesis,缩写WFS。WFS技术的发展始于1988,由荷兰的代尔夫特大学开创。之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是在由欧盟推广的CARROUSO项目中进行,有十个欧洲的研究机构参与这项研究。全息声音系统是新兴科学技术带来的全新的听觉感受,它能够使人们在听觉领域获得更好的体验。在国内,对WFS技术的研究和使用才刚刚开始。
简介:画面与声音是影视作品创作的全部。摄影师在创作画面的同时,也创造了感觉、情绪、形式、氛围、风格。影视语言功能是通过画面与声音来实现的。画面语言的概念是从电影中来的,如今这一概念已延伸到所有影视作品中。本文结合数字短片《出租车》,从影视的语言中分析并总结了在数字化媒体下个性化画面语言与声音在数字短片中的作用和影响。
简介:1999年,杨振宁先生参观南京博物院吴为山雕塑馆后便表示要请他的老友熊秉明来南京,他认为熊秉明与吴为山之间的“暗合”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认同。2001年经杨振宁先生推介,南京大学聘请熊秉明先生出任南京大学名誉教授。2001年底经吴为山推介,南京大学邀请熊秉明为百年校庆作标志性纪念雕塑《孺子牛》。现选登此间熊秉明部分书信,以飨读者。
简介:自然的声音(2006年创作的《天籁》、((痕迹》系列作品),“卜”(易经)和人复合交融而形成了自由排列的形式。
简介:关注生机、生态、生命,传播科技、艺术、文化,2014年5月12日下午,天津美术学院国际艺术教育学院中英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像素与声音”课程汇报展成功举行,2013级中英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全体学生参与了此次展示,解读了各自对中西方文化的独特思考.这次展示的目的在于通过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创新,培养学生的文化使命感、民族自豪感和人文幸福感.这也是国际艺术教育学院办学思想融入课程教学的成功实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是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重大尝试.
简介:坦率的讲,西方学术界并没有作好思想准备来面对中国当代艺术真正的、自主的、有规模的国际出场。意大利当代艺术批评家、一线策展人安德烈·洛莫勒·巴贝勒(AndreaRomoliBarberini)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有非常清晰的看法:"虽然较之中国艺术的多样性而言,他们展示的仍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艺术在威尼斯的出现有助于这场盛会在全世界的传播与扩大。在此之前,中国当代艺术从未全面地踏足西方,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已成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真正的主角。中国艺术以极具内涵的方式
超越声音艺术
声音之灯
中国好声音
歌唱的声音艺术
香港声音实践现况
第11届“国展”总体思路及其审美
怎样被世界改变 现实中的中国声音实践
超越表象与指涉 迈向声音唯物主义
衰减、共振、听觉空间 声音的物质性和文化
台湾声音艺术的剧场化与现代性问题
WFS全息声音技术与3D影像结合的应用
浅析数字短片中的画面与声音——以数字短片《出租车》创作为例
一个智者的声音——熊秉明致杨振宁、吴冠中、吴为山书信选
抽象的语境与自然的声音——刘旭光以刻印的方式追求个人的表达语言
敞开胸怀 拥抱世界——天津美术学院国际艺术教育学院“像素与声音”课程汇报展成功举行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中国独立艺术展(1979至今)》(下)展览媒体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