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书法艺术的创新向来都是在历代书家不断吸收新观念的探索中得以发展,千姿百态的中文字构形成的美好形态是书法创新的根本,其次是墨色等因素。人们对形的感觉最为敏感,当视觉定格在一幅有创新意味独特美作品上的某个字时,立即会用以往对这个字形以及笔触的传统形态,与正在注视的新的形态做起比较,用以往的经验印证目前新鲜感受,当其产生有传统形态概念特征的满足感又有新奇而美的视觉刺激时,立即会产生情感的兴奋点,在浏览中不断发现新奇形态产生的一系列连串的兴奋点,同时感受整幅行气、章法、黑白、气韵、印章、所书内容的综合气象,就会反复品阅,感受书家传达的情感,修养和审美取向,进而从中得到自我心灵的慰藉。
简介:中国国画经历了上千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形成一套独有的美学规律。中国画在长期的创作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构图元素名称。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布局章法”“经营位置”等.这些具有构成意识的国画构图形式在具体运用时与平面构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一些近现代的优秀国画画家的作品都体现出平面构成的特征。平面构成的主要特征就是把自然界存在的一些复杂的美学元素.通过分析、总结.概括.按照一定的秩序重新进行分解与组合.形成并创造出新的美学形式。近现代的优秀国画画家通过运用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对国画作品画面进行大胆的尝试.拓展国画的构图空间,丰富国画的构图形式,对国画的振兴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本文试从平面构成与国画构图的角度分析对比两者的共通之处.进而说明平面构成在国画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简介:从字面上来看,“形式感”与“形质”没有多少差别,但在实际内涵上,二者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具体所指。“形质”与“神采”相对而存在,通指书法作品可见之形象,在书法审美中,它重要性远远不及“神采”。然“形式感”强调的却是书法作品外观形象(甚至包括作品载体,如装裱、尺幅、纸色等)的独立性与首位性,形式的本身就是书法审美之目的、之主旨。也就是说,同作为审美范畴,古典之“形质”还要为体现他物——“神采”服务,自身尚是手段,充任着“桥梁”、“媒介”之角色;而现代之“形式感”展现的即是自身,角色的“主人翁”,具有强烈的“视觉艺术本位”立场。形式感之所以能作为现代书法审美范畴初步确立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为了适应现代书法特有的交流方式——展览会之效应。展览会的方式本来是西方的产物,近代社会以后开始逐步引进我国。在我国古代,书法作品的交流方式大多是书斋雅玩式的,或将作品时常展开独自观赏,等等,总之,它不会同时与众多同道进行优劣比较,因而也就不具备竞争性,这一属性,即使在明清之际多作“壁上观”的巨幅作品(如王铎等人的一些作品)那里,亦没有丝毫改变。但引进展览会的方式之后,同道之间就有了非常强盛的比较性与竞争性,作品谁的好谁的坏,一眼...
简介:建筑与室内空间构成基础是建环专业设计基础课,是建环空间设计概念研究及空间设计技法的训练课程。它以基本的空间构成设计作为训练模式;要求学生理解建筑与室内空间功能形态的创造规律;建立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概念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建筑与室内的抽象形态空间的形象思维能力、多维空间的造型能力及创意能力。教学内容涉及到建筑基础、立体构成、造型形式、空间物理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的交互设计研究。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对建筑与室内空间的系统认识,其设计在空间功能、造型、创意等方面显得力道不足。广州美院的李泰山老师通过对建环专业结构课程的全面调研与分析,开发创立了"空间构成基础"课程,通过五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相关知识、掌握设计技法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建筑与空间设计的思维与创意能力。